新媒体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及其实证分析_cci论文

新媒体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及其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危机论文,实证论文,媒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0)05-0084-07

肇始于2008年9月的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当下的一次新表现,就其实质而言,仍然是经济危机。①反观这次危机的扩散与蔓延、经济的衰退与复苏,我们不难发现新媒体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新媒体对此次危机的高度关注和密集报道,显现出前所未有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情绪。综观学术界关于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的研究成果,经济学界大多还都是着眼于经济危机直接作用变量的分析,聚焦点主要是在怎样解读和如何摆脱经济危机上面;媒体界则更多是从经济危机的视野来探讨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其关注点主要是经济危机对媒体业的冲击和影响,而关于新媒体对于经济危机作用的分析并不多见。把新媒体置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因素之一来考虑,重新审视新媒体在经济危机中的角色及其作用,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对经济危机理论研究的空间,而且也会进一步加深对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的新认识、新理解和新把握。

一、传媒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传媒”在1943年被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战后公共图书馆的准则》一书作为专业术语使用后,理论界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比较赞同威尔伯·施拉姆的定义,即传媒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②其本质就是信息从发出者传达到接收者这一过程中所应用的介质或中介物。

传媒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新媒体实际上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而得以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媒体。目前较为流行的“新媒体”(New Media)定义是: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它包括: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博客、播客、网络电视、电视上网、楼宇视屏、移动多媒体、网上即时通讯群组、对话链、虚拟社区、搜索引擎、简易聚合、电子信箱、门户网站,等等。这其中既有新媒体形式,也有不少属于新媒介硬件、新媒介软件,或者新的媒体经营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趋势背景下,较之传统媒介,新媒体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一般认为,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和更低的信息发布费用,具有分众化、碎片化、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同时它的传播方式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我们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表现出以下五个主要特征和优势:(1)覆盖面更广。信息来源更加广泛,网络覆盖区域也大大延伸了。(2)实时性更强。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3)透明度更高。信息获取更容易,且信息隐瞒更困难。(4)说服力更大。每个参与者,不论是出版者、传播者还是消费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5)互动性更佳。信息发布者与信息接收者的角色转换在瞬间完成,而且信息的传递更加直接。

传媒与经济危机关系密切,一直在历次经济危机中扮演着属于那段历史的应有角色,并且,随着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与媒体形态的逐步完善,媒体在经济危机中的角色和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回顾三次主要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的媒体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媒体在危机中的角色也的确经历了一个从单向到互动、从工具到主体、从滞后到实时、从封闭到透明的过程。

1929-1933年大危机时期的媒体是以报纸和广播为主体的平面媒体,危机中的媒体角色是平面性的单向报道工具。人们在这一时期对信息的获取和新闻的渴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四分之三的人读杂志,二分之一的人读书,人们通过媒体起到了消除恐慌、开启希望、重拾信心和稳定民心的功效。1979-1982年滞涨时期的媒体是以电视为主体的影像媒体,危机中的媒体角色是立体性的多维报道主体。此时的媒体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电视已成为最具渗透力和说服力的传播形式。电视技术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效果和速度,并增加了民众对新闻报道的信赖,从而有助于政府通过及时的新闻发布来消除误解、增加信任和引导民众预期。而此次危机时期的媒体是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危机中的媒体角色是互动性的实时沟通渠道。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可以将有关经济危机的政府决策、业界动向和民众情绪的新闻进行实时、准确、有效的传播,同时,广大网民作为受众通过信息的反馈又成为了新的传播主体,从而使危机信息的传播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媒体完成了其角色变换和功能转化,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自身的参与性、主体性、导向性和影响力,尤其是新媒体更加强化了这些功能,使得它们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也不断地凸显。

二、新媒体影响经济危机的作用机理

在正常经济活动过程中,媒体的作用一般并不会太大,因为影响人们经济预期的因素很多,而获取这些因素的途径也很多,例如,人们在某项投资决策时,以往的投资经验,市场的一手调查资料对于他们投资决策影响都很多,而媒体提供的信息在一定意义上只能作为参考项。但在经济危机时期就不同了,在危机期间以往的投资经验和市场调查资料都不可靠了,这时人们会较多地关注媒体传递的危机信息,也会较多地关注其他投资者的投资预期情况,并会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而媒体则会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媒体对于经济危机的作用与投资、消费、贸易等经济要素的作用不同,原则上它不会直接影响经济危机,而只是作为经济危机信息从发出者传达到接收者这一过程中的传播介质或传递载体,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介质和载体,对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作用路径如下(如图1所示):

图1 媒体影响经济危机的作用路径

媒体 经济危机 经济行为 消费 外贸 投资 信念及预期 受众 消费者 政府 企业

首先,一旦经济危机在一国发生后,全球各国媒体都会及时地连续地将危机发生的情况以及产生的影响传递出来。随着媒体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传递的速度、范围和有效性也会逐步得以提高,这就使得经济危机的信息以几何级的速度在增长与传播。可以用函数:

来表示这一传递过程。在式(1)中,r表示有关经济危机的原始信息,sif表示经过媒体作用后所呈现出来的有效信息,α表示媒体对信息的作用乘数。

接着,全球各个国家以及其微观经济主体都会对于这些关于危机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从而形成其对于未来经济危机新的预期和新的信念,可以用函数:

exp=h(sif)+u(2)

来表示这一分析和判断过程。在式(2)中,exp表示预期,sif表示关于经济危机的有效信息,u表示影响预期的其他因素。

然后,各个国家及其微观主体会根据他们新的预期来调整其投资〔I=I(exp)〕、消费〔C=C(exp)〕、政府购买〔G=G(exp)〕和外贸〔X=X(exp)〕等经济行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

最后,各个国家及其微观主体宏观政策的变化以及投资、消费和外贸经济活动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着经济危机的扩散或者复苏,可以用函数:

tec=f〔C(exp),I(exp),G(exp),X(exp)〕 (3)

来表示这一过程。在式(3)中,因为我们只考虑经济危机在总量上所呈现出来的变化趋势,而不考虑其结构上的变化,因此,经济危机的变化趋势可以使用经济总量的变化趋势(tec)来表示;并且,经济总量的变化趋势(tec)是关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X)的直接函数,是关于预期(exp)的间接函数。

新媒体对于经济危机的作用途径与传统媒体的作用路径基本一致,但是新媒体的作用效果与传统媒体则有较大的不同。就这次全球经济危机来看,由于新媒体的特殊作用构成了影响经济危机的关键性因素,并通过改变经济危机信息的传播范围、传播速度、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的途径影响了人们的经济预期,并最终反映到具体的经济行为当中。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新媒体扩展了经济危机信息的传播范围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信息整合容易、传送成本低和反复传送性强的优势,这就使得经济危机的信息可以获得广泛的传播和覆盖。从传播主体来看,无论是权威新闻机构、国家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的信息,还是私人的信息,也都能够利用新媒体来发布和传播;从地域上来看,无论是美国、欧洲、日本,还是中国的信息,都能够通过新媒体传送到世界上各个角落。传播主体的更加多样化增加了经济危机信息的来源,也让经济危机信息变得更加丰富;而地域范围之间的无障碍交流更是扩展了经济危机信息的传播范围,从而使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更多的机构和更多的政府认知经济危机。当然,也正是由于经济危机信息的传播渠道更多了、传播范围更广了,经济危机的扩散也变得更加容易和广泛了;而另一方面,当经济危机的信息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时,经济危机也能够在广泛的范围内获得转机和摆脱。

(二)新媒体加快了经济危机信息的传播速度

在传统媒体的环境下,经济危机信息从发生到发布、经过传播到接收者那里具有一定的时滞。这种时滞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信息的发布者不能够及时地了解经济危机的事件发生;二是信息发布后,信息接收者接收到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在发现信息、发布信息和传播信息上具有缩短时间的优势。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传播方式的变化,使得经济危机的一些组成事件能够在第一时间被信息发布者获知,而且信息接收者在接收这些信息时所受时间限制也越来越小。在经济危机中,公众和企业很快就能知道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和公众也很快就能知道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政府和企业也很快就能知道公众的消费意愿。这样,一方面新媒体让经济危机传播的速度比以前更快;另一方面,新媒体则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各方达成对经济危机的一些共识,从而为快速恢复信心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新媒体推动了经济危机信息的有效传播

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第三个特征是新媒体使得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及信息更加透明。在经济危机过程中,充斥着大量的有关经济危机的信息,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下,人们无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很好的辨识和解读,从而也就无法加深对危机的认识,危机让人们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了扑朔迷离,恐慌的情绪无法得到消解,信心无法确立;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离信息源的距离更近,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多,信息隐瞒也变得更加困难,而且公众有发布信息和主动挑选信息的自由,这就大大地增加了经济危机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新媒体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立体化、主动化和通俗化的表达方式,也增加了经济危机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无障碍地选择自己想要的和重点关注的有关经济危机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形成判断。而这些主动获取的信息一旦被人们集中地消化和释放出来,就会形成一股无形的预期力量。如果预期是坏的,则加大了经济危机的扩散;如果预期是好的,则加快了经济的复苏。

(四)新媒体促进了经济危机信息的主动传播

由于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即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对所收到的信息进行反馈而成为新的传送者,而信息发布者接收到受众的反馈又变成了新的接收者。

这个过程在新媒体背景下会变得具有主动性和互动性,即经济主体可以主动地直接地通过新媒体技术获取所需要信息,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与其他经济主体进行危机信息的交流;另一方面,在危机期间,新媒体会以自身为载体通过全方位、全球性同步传播的方式,引起人们对经济危机的广泛关注,进而就会将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经济灾难以及人们的反映直接报道出来,从而加速危机情绪在空间上的扩散,如凯恩斯所描述的在危机期间人们出现的心理恐慌就像瘟疫一样,会造成人们的心理崩溃,从而导致经济危机,也增强了人们对危机蔓延预期的一致性。由于媒体报道的这种危机信息还会被新媒体进一步地放大和泛化,使得危机信息在世界范围内速度趋同,加速了经济危机的扩散。同样的道理,新媒体以海量和稳定的信息展现,通过实时、互动和透明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交流,加深人们对经济危机的理解和认识,进而逐步消除人们对危机的不确定性和恐慌,并且新媒体还从技术上和信息反馈机制上增强了全球预期的互联性,使全球性的政策协调变得可能,也为经济复苏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上新媒体的四个作用特征,我们可以用函数

α=ψ(scid,spid,ti,ai)(4)

来表示。式(4)中,α为新媒体对信息的作用乘数,scid表示信息传播范围,spid表示信息传播速度,ti表示信息透明度,ai表示信息真实度。

梳理新媒体影响经济危机的作用路径,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路径其实就是对以上四个函数(1)、(2)、(3)、(4)的求解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新媒体通过函数(4)改变了α的值,α又通过函数(1)的作用产生了sif值,sif在函数(2)的作用下形成新的exp值,exp在函数(3)的作用下影响了消费(C)、投资(1)、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X),并最终影响了tec。如果各个国家以及他们的微观主体接受的信息是经济发生了危机,并且他们根据所获得的信息预期到危机会继续加深,他们一般会减少投资或作结构性调整,降低消费,并且将减少对外贸易生产,同时也会在宏观经济政策上作相应的调整;如果各个国家和他们的微观主体接受的信息是经济出现复苏,并且他们预期经济将走出危机,他们一般会增加投资和提高消费或作结构性调整,并且也会增加对外贸易生产,同时宏观政策也将相应地作出调整。由此可见,新媒体对于经济危机的作用结果呈现出了双面性:一方面具有强化经济危机扩散的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弱化经济危机延滞、加快经济复苏的作用。

三、新媒体影响经济危机的实证分析

本文按照新媒体影响经济危机的逻辑,把实证分析分成两个阶段,而不是直接考察新媒体与经济危机之间的量化关系。我们主要选取了新媒体作用下有关经济危机的有效信息量(sif)、预期指数(exp)和经济危机趋势(tec)作为准则指标,来考察新媒体对经济危机的影响进程。以互联网上发布的经济危机的相关网页篇目数量(ECNC)作为衡量新媒体作用下有关经济危机的有效信息量(sif),以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作为反映预期(exp)强弱的指标,以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环比增速(RGDP)作为反映经济危机趋势(tec)的指标。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样本数据来自于两个渠道:关于经济危机的网页篇目数量(ECNC)来自于谷歌(GOOGLE)搜索引擎,其他数据均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样本数据的时间跨度为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涉及国家为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ECNC”数据为月度数据,数据采用了月度数据和季度数据两种形式,③“RGDP”数据为季度数据。样本数据中“ECNC”回避了语言问题而采用了所有语言的搜索结果,“RGDP”数据均为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

(二)实证分析

我们首先考察新媒体关注经济危机的程度影响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化的过程。因为新媒体是一个高效、透明、互动的资讯平台和网络,所以我们可以用同一个“ECNC”考察其与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之间的关系。“ECNC”与“CCI”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国家具有比较一致的性质。我们使用两轴折线图作为分析工具来讨论“ECNC”与“CCI”之间的关系。具体的直观量化关系如图2-4所示。

图2 澳大利亚“ECNC”与“CCI”关系图

图3 日本“ECNC”与“CCI”关系图

图4 美国“ECNC”与“CCI”关系图

通过图2-4,我们可以发现,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ECNC”呈现出先缓慢上升、再加速增长、后趋于平缓的特点,并且在2008年8月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而此时正是经济危机爆发之时;同时,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CCI)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并分别在2008年7月(0.9496)、12月(0.9012)和11月(62.5)达到最低点。“ECNC”与“CCI”的关系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ECNC”的缓慢变化伴随着“CCI”的持续下降;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ECNC”的急剧扩张促使“CCI”的筑底反弹;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ECNC”的高位平稳导致“CCI”的渐进拉升。整个关系变化图形酷似一个从鱼尾到鱼头的“鱼形”。

“ECNC”与“CCI”的变化趋势及其关系对应,说明新媒体通过同步、快速、互动、透明的报道机制对经济危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力。同时,我们能够发现,“ECNC”与“CCI”服从一个重复收敛过程,这说明“ECNC”一方面可以起到降低“CCI”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拉升与稳定“CCI”的作用。新媒体对经济危机喷发式的广泛关注导致消费者信心的下降,而政府对经济危机信息的适当引导和控制则明显改善了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并且我们可以设想,当消费者信心恢复到高位时,新媒体对经济危机的关注将“降温”,“ECNC”与“CCI”将服从一个重复发散过程。如果这个“重复收敛→重复发散→重复收敛……”过程循环往复地进行,那么新媒体就好比加速器一样起到了加快消费者信心转变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考察消费者信心的逐步恢复与经济危机走势之间的关系。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与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速(RGDP)的关系在不同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国家也具有比较一致的性质,且都符合“CCI”作为先行指标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具有预见性的特征要求。我们的分析工具仍然是两轴折线图。具体的直观量化关系如图5-7所示。

图5 澳大利亚“CCI”与“RGDP”关系图

图6 日本“CCI”与“RGDP”关系图

图7 美国“CCI”与“RGDP”关系图

通过图5-7,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澳大利亚、日本与美国,“CCI”的下降与“RGDP”的下降相伴而行,而“CCI”的下降要先于“RGDP”的下降,“RGDP”的下降滞后期大概在1个季度左右。在2008年的第四季度,“CCI”得以恢复上升,同时也带来了“RGDP”在2009年第一季度的恢复性增长。所以,“CCI”作为一个重要的先行指标,与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对未来的整个经济发展趋势也具有相当的预见性,起到了先期引导的作用。

把两个阶段的影响过程综合起来考虑,我们不难发现:此次经济危机在澳大利亚、日本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危机的发生与经济的复苏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与大萧条时期的持续时间(16个季度)和滞涨时期的持续时间(12个季度)相比,此次危机的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无论“CCI”还是“RGDP”的下降都只维持5-6个季度。

通过上述分析与讨论,可以得出以下两个基本结论:一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覆盖面更广、透明度更高、说服力更大、实时性更强和互动性更佳等特性。这些特性是其影响经济危机的关键因素,并通过改变经济危机信息传播范围、传播速度、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的途径,间接地引导经济危机的作用方向和强化作用力度。二是新媒体在经济危机中起到了双刃剑的作用,它一方面强化了经济危机的扩散,另一方面也弱化了经济危机的延滞、奠定了经济复苏的基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改善,新媒体必定会更加趋于普及,它作为影响因素在经济危机中发挥的作用也会变得更加重要。从这次经济危机当中的新媒体表现来看,它对经济危机的影响是复杂而全面的。虽然我们在短期内只能检验出新媒体通过改变消费者信心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危机的进程,但新媒体也会改变个人行为、政府决策、金融功能和社会结构;而在更长的时间内,新媒体势必会改变经济危机的表现形态、演化机制,扩散路径和休止方式。因此,研究新媒体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经济危机的认识,并通过经济危机折射出的规律及其表现来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注释:

①[德]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33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马克思在谈到经济危机的爆发时这样写道:“危机最初不是在和直接消费有关的零售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社会货币资本的银行业中暴露和爆发的。”

②Schramm,Wilbur,Men,"Messages and Media,A Look at Human Communication",New York:Harper and Row,1971.

③在考察新媒体与消费者信心之间的关系时,采用月度数据;在考察消费者信心与经济危机趋势时,采用季度数据。

标签:;  ;  ;  ;  ;  ;  ;  ;  

新媒体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及其实证分析_cci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