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室重点病种登记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_刘万萍,唐晓军,何晓玲

(简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四川 成都 641400)

【摘要】目的:探寻急诊抢救室重点病种接诊规律,急诊抢救室重点病种规律特点以及在“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急救工作要求以及提高急救成功率。方法:对本院2013-2015年的急诊抢救室重点病种患者登记本进行了回顾性分类、分析。结果:将本院急诊抢救室重点病种进行排序,病种排序依次为:急性创伤、急性颅脑损伤、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并且发现急诊抢救室重点病种患者就诊高峰在7、8、9、11、12月。结论:对本院连续3年的急诊抢救室重点病种登记进行统计分析,找到重点病种就诊规律,包括高峰月份、低谷月份,发现重点病种在“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为急诊弹性排班提供依据;根据重点病种排列顺位进行器械设备的添置,采取应对措施,制定专项应急预案,为提高重点病种抢救成功率提供理论支持,为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依据。

【关键词】 急诊;重点病种;抢救;流行病学;排列顺位;弹性排班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349-0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不断进步,大工业、大流通的社会模式日益形成,各类创伤发生率越来越高。创伤在急诊重点病种抢救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整理发现,在我国的“死因顺位”排名中,创伤排名相对靠前,如今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主要来自创伤的危害,其多发性创伤最为严重,在急诊医学研究的众多课题中属于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急诊抢救室重点病种登记统计中,外伤排名急救疾病谱中首位。本研究意在探究重点病种患者在急诊抢救室中的就诊规律,了解本院急诊抢救室病谱的构成特点,以适应新形势下急诊抢救工作的需要,并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自急诊抢救室重点病种患者的就诊登记记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本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14岁以上的所有病例。

1.2 研究方法

系统统计分析患者登记就诊的具体日期、患者患病种类、以及不同种类疾病的救治时间的峰值。采用微软电子表格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将最终的统计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并通过图表显示,使重点病种病例救治月份峰值等趋势能够清晰的被表达出来。按不同救治月份、不同种类疾病的就诊高峰情况进行系统的统计,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Excel软件进行计算分析。数据经计算分析后采用统计学处理、列图表,摸索重点病种患者的构成梯次及疾病谱变化。

2.结果

2.1 急诊重点病种患者救治量各年度统计比较

在本院3年的急诊重点病种病例登记中,共有急诊重点病种患者3224例被纳入统计范围。急诊重点病种患者数逐年增加的趋势明显,且急诊重点病种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急性创伤、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分别占急诊重点病种患者总数的38.4%、14.3%、30.4%、3.5%、7.3%、6.1%,见表1。

表1 各年度急诊重点病种患者救治量及所占比例

2.3 各月重点病种变化趋势比较

通过统计得知:(1)外伤患者就诊数从4月开始上升,到 8月最多,形成创伤就诊高峰,最高就诊人数157例。然后9月开始减少,1月创伤患者数最少。(2)下半年脑血管系统就诊重点病种患者较上半年明显多,也以12月为高峰,达114例。10月最少,10月仅有82例,也充分说明脑血管系统就诊重点病种发生呈季节性。(3)心血管系统就诊重点病种患者全年分布较平均,但同样以12月出现最高峰,达49例;以2月最少,为23例。(4)呼吸系统急诊重点病种患者以12月、1月最多, 12月出现高峰,达26例。一定程度上受本地气候条件影响,即在本地区气温最低的季节里呼吸系统急诊危重症发病率高。综合考虑,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急诊重点病种疾病的发生与季节的更替有一定的关联,见图1。

3.讨论

本研究收集统计了本院2013~2015年的急诊抢救室重点病种患者的就诊情况,总结出本院急诊抢救室重点病种患者就诊进行排序,病种排序依次为:急性创伤、急性颅脑损伤、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首先,通过本研究结果可清晰表明,抢救室重点病种患者中急性创伤患者占到总人数的38.4%,居本院急诊抢救室所有患病种类的第一位。因在创伤在急诊重点病种抢救中所占比例最大,死亡率与危重症患者都位列第一,所以在急诊科建设上的医生配置方面应放在首位考虑。我国以往的急救体系中,急诊人员大多以轮转医生为主要构成,普遍经验尚浅,而且内科医生所占比例最大。如今的就诊形式则需要医院既要固定一定数量的急诊医生,按照急救医学的要求培养,又要积极培训使其能够不断提高应对创伤的综合救治能力,除对患者进行最大限度的救治外,同时应对急诊还需要设置一个具有一定规模以及专业的急诊手术室,对复杂、大量的创伤患者的急诊能从容应对。其次,本统计分析在急诊重点病种疾病谱中,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三者之和占全部急诊的61.6%。针对当前急诊医疗的具体形势,在对急诊科布局配置、设置定科医生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上,要根据通过形势变化不断改进,力争完善。当然,急诊医师的培养方向不仅需要人人都是全科医师,还要参考急诊重点病种构成梯次,确定每个医师的次专业方向,希望最终成为一名专业全能,具有高度应急、急救能力的急救医师。

根据本研究结果分析发现,急诊重点病种在时间分布上有一定规律性,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在3、12月最多,急性创伤就诊最多在12月。医院开展急诊工作依据可由急诊重点病种疾病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而设立,例如通过季节性规律对排班进行弹性安排,疾病高峰季节到来前就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务人员参与急诊工作,而低谷期可通过安排部分医务人员进修学习,提高相关知识水平。同时,医疗耗材的配置需要根据季节性规律做出相应的变化,做到准备充分,保证急诊急救工作紧张并且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王一镗.急诊医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430.

[2]沈国光.华山医院急诊病例动态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1993, 13(6):51-54.

[3]程伟,尹安春.实施门诊护理人员弹性、动态排班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1):85-86.

[4]王一镗.面向未来,迎接挑战,促进我国急诊医学全面发展[M].中国急救医学,2000,20(11):629-670.

图1 前6位重点病种的月份分布及救治量变化趋势

论文作者:刘万萍,唐晓军,何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

标签:;  ;  ;  ;  ;  ;  ;  ;  

急诊抢救室重点病种登记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_刘万萍,唐晓军,何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