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绿色、生态”等理念的倡导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重要原则。而这些,落实到建筑行业中,“绿色建筑设计”成为新潮,当前国家、政府也极力号召加快发展步伐的。这在最终的实现或者设计过程中,便要充分注意到其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前言
节能减排的绿色理念在近些年逐渐的受到人们的推崇,这种绿色的理念不仅对于人们的生活健康有着帮助,还对于良好的保护地球的环境有着深远的意义。将绿色的理念融入到建筑当中,使建筑达到最大化的节能减排是绿色建筑的目标。
1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1.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建筑是人类经历了资源耗费大、利用率低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的建筑企业发展之后的必然产物,其设计目的是能够设计出在建筑施工阶段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资源浪费。在建筑使用阶段能够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健康的使用环境;在建筑拆除阶段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环境污染的现代化建筑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沟通的桥梁,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自然在为人类提供服务的同时,能够得到人类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1.2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行业作为能源使用“大户”亦是如此,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客观条件,其好坏程度直接关系着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酸雨、沙尘暴、雾霆天气的不断增多,时刻提醒着我们“大量的污染已使环境不堪重负,环境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建筑行业作为环境污染的“大户”其环境保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为了在建筑行业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应运而生,成为了我国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
1.3拓宽建筑材料使用范围
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能够推动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有利于拓宽材料的使用范围,为新材料的进一步运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为了满足绿色建筑设计的要求,在工程建设中采用各种新型墙体保温材料,各式各样的新型的建筑材料也被不断的研发出来,并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拓宽了建筑材料的使用范围。
2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在明确清晰了绿色建筑的深刻涵义之后,便要对于此建筑的相关设计展开相应的研究。其中,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关系到绿色建筑的后期建设规范,因此,明确的设计原则是为后期实施方法的制定做好铺垫的必备。
2.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是环境的一部分,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其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设计的重点应该是整体效果,对建筑及其周围生态系统的组合、平衡和协调进行规划,尊重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优化各要素的布局与配置,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这具体表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保护当地历史文化景观,使用当地的材料、技术,加强绿化,赋予建筑独特的美学艺术。
2.2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是科学发展观当中的重要核心内容,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也要认真贯彻落实和遵循。可持续性原则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可表现在对于设计中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对于生命周期这一整个过程都应该贯彻这一原则,实现其可续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和谐、统一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其设计的建筑物及其前期准备和后期建设、配备、装修等都实现与生态环境、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使得建筑有利于人类,又不建立在违背经济、社会发展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三者的统一和利益最大化。
2.4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该考虑经济效益,做到资金、能源的消耗最低。在设计是应该简单、节约,比如设计门窗位置时尽可能考虑搭配满足多种室内布置要求,避免过大的改动。在能源的选择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另一方面要有发展的眼光,预见性的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扩建和发展留有余地。
2.5健康舒适原则
建筑产品的最终用途是为人类提供服务,所以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除了要保护自然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要健康舒适,加强用户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沟通,使用户能够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因此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建筑内房屋个体的设计,增加房屋的空气对流,保证房屋的采光充足,保证室内的温度,进而保证建筑的舒适感,“南北通透”、“三阳房”都是舒适房屋设计当中的典型代表。
3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与策略
3.1建筑选址和现场设计
建筑的选址是设计前要考虑的问题,应该结合当地的地理风貌和气候条件选择一个适合的地址,这对实现绿色建筑设计非常重要。绿色建筑的选址是决定绿色建筑外部大环境是否安全、合理的重要前提。一般情况下,建筑选址主要考虑三个因素:(1)根据当地地理风貌和气候条件,选择能够最大程度利用自然能源的区域;(2)交通便利,靠近公共交通系统,方便步行到达;(3)生活基础设施,尽量选择城镇化区域,设施完善,方便生活,同时避免生态敏感区,以防影响生态环境。
3.2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绿色建筑便要求做到“因地制宜”,在设计当中充分综合考虑到建筑当地的生态环境,如气候、水文等,使得建筑物的设计与当地气候、环境、水文等自然条件相适应。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人文环境,如历史、文化、民俗等当地专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还要注意到对古建筑的保护等。这些条件的忽略在当前建筑中还是有目共睹的,而绿色建筑设计便理应对此充分重视,设计建设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绿色建筑物。
3.3自然通风设计策略
我们已经提到了绿色建筑应该有着良好的通风系统,而为了更好的节省能源,绿色建筑的通风系统应该良好的应用已有的自然资源,可以将通风系统设置在天然的空气流动效率高的地方,来达到既减少能耗又良好的通风的目的。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本着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的原则,才可以建造出符合“绿色”理念的建筑。
3.4采光设计策略
夏日影响居室热环境的重要因素是由于阳光直射与热辐射,更是影响住户心里感受的因素之一。因此应结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进行采光设计,经过认真计算,明确住宅区的建筑布局与单一住宅的关系,分析建筑群的遮阳及日照能否满足建筑物采光与遮阳的需要。建筑体型系数是由建筑物的表面积与建筑间的体积比值,且与建筑的热工性能有着紧密的联系。直面建筑的热耗要大于曲面建筑,当体积相同时,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要小于分散布局的建筑热耗,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应控制建筑物的层高,减少建筑外墙的面积,降低体形的凹凸变化,尽可能采取规则的平面形式。
3.5围护结构布局设计
围护结构布局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外窗、外墙等的布局设置,而体型系数又不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热环境受到外围护结构影响的复杂性。这是由于外墙和外窗的朝向角与倾角的不同,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不同导致渗透情况不同,外表面对流系数的差距也相对较大,启天受到的太阳辐射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千变万化,且夜间背景的辐射状况也有所不同。
4结语
总而言之,要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绿色建筑,就要对传统建筑理念进行反思。绿色建筑的实施需要将生态理念整合、融汇到建筑创作中,从而在实践中适应不同的环境,克服生态危机,创造出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田炜,丁建华.基于“绿标”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以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为例[J].建设科技,2011(22)
[2]倪佳.公共绿色建筑设计与运用探索[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
论文作者:聂毅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环境论文; 原则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建筑物论文; 布局论文; 《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