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作文“三步”教学法论文_刘晓红 聂萍

运用作文“三步”教学法论文_刘晓红 聂萍

——提高作文书写“精气神”

刘晓红 聂 萍 湖北省枣阳市太平镇一中 441206

作文难,这是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感受,尤其是来自农村学生,因为生活阅历少,视野相对比较狭窄,更是如此,他们自打开始写作文,便以各种范文为模板,肢解训练生搬硬套,慢慢地,作文便成了一种作业、一种负担,越写越难,越写越愁,以致谈作文而色变,很难提高作文水平。针对这种状况,我探索出了自己的作文教学“三步法”--让学生初一时有话想说,初二时有话会说,初三时有话巧说。

初一学生刚进校,趁着他们对新环境的新奇劲儿,我便给他们上第一节“新奇”的作文课,不要大家写文章,只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照实写出来就行,纸笔就是你的知心朋友,你向它诉说你的心声,只要说了心里痛快就行。这样的作文课让学生放下了包袱,使“文章”这个大而空的概念不再胁迫他们,让他们觉得又多了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

有了这样轻松的环境、愉快的心情,我就适时地给他们布置些“作文”比如写“自我介绍”,我就引导他们: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个学校,很快就会成为朋友,大家都很想尽快相互了解,我为什么不作一番自我介绍呢?说出自己的特点、爱好、愿望就会更快地交到知心朋友,这多好啊!于是,学生们很认真地写自我介绍,唯恐交代不清,描写不细,一篇篇很像样的自传短文就这样的诞生了。接下来,我再引导他们介绍自己的家人,描写自己的亲人,讲述自己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不知不觉学生就愉快地完成了初一记叙文写作训练的任务。

这一阶段的练习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写作文就成了自觉自愿,甚至很积极的活动,就不会感觉到作文难了。这一阶段要注意两点:一是强调“言为心声”鼓励学生讲实话、写真情、不要虚编,不要娇情,让作文真正成为倾吐心声的园地;地理淡化形式框框,不要用文体、要素、文采、立意等限制学生,失去内容的任何形式都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常常“有话想说”,这就为下一阶段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

进入初二,我的作文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有话会说”。所谓“会说”,就是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和作文训练的要求,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不同的文体,把文体知识运用到具体的作文写作中,进而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这也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的做法是:先以学生初一习作为例,以阅读教学为基础进行对比分析。看以前写的东西是否符合阅读教学中讲的某种文体要求,找出差距集体修改补充,最后再形成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学生初一写了《难忘那件小事》,当时我只指出这件事是否写得清楚,是否有意义,现在让学生结合阅读教学,讨论这个题目用什么表达方式,写成什么文体最合适,然后进一步分析,该文作为记叙文,六要素是否清楚,情节是否完整,有无细描写等等。经过讨论改写我再清楚地告诉他们怎样写记叙文,写记叙文要留意些什么问题,然后再布置题目强化训练,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同样随着阅读教学内容的变化,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我都用同样方法边讨论、边训练、边指导,一年下来,凡阅读教学中的内容和写作训练都一一进行,学生基本掌握了不同文体的写作要点,能熟练地运用不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了,作文基本走上了正轨,有了“文章”的味道。

到了初三,学生的学习惯已基本养成,人生观、价值观也趋于成熟,作文教学应提高要求:要学生“有话巧说”,这是“三步法”教学的重头戏,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首先训练给作文拟一个精彩的题目。训练时,我先让学生给范文换题目,和原题目进行了比较,体会好题目的妙处,然后,让学生给自己以前写的作文提题目,在不断更换中寻求更好。

其次,强化语言训练。我给学生提出的语言标准是:表达完整、用词准确、精练明快、生动形象。要达到这个要求很不容易,我要求学生在修改上下功夫。有人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还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我觉得这是真理。我让学生写完作文初稿后仔细品读玩味,精雕细琢,改好后再互相交换修改,在用词修辞句式、语言风格各方面做文章,直到大家都满意为止。

再次,在文章的结构上下功夫。一篇文章适用什么样的开头结尾,什么样的叙述顺序,什么样的结构,以什么作为行文线索等,不同的文体,训练重点不同,但目的很明确,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最后鼓励学生创新。面对数以万计的考场作文,要想脱颖而出,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得有几招绝活儿,这就是创新。创新训练也是多方面的,比如新角度、新思维、新主意,独特的结构方式,多种表现形式等。我主要培养学生从新角度看问题,寻找新的主意。在一次作文片段练习《我看愚公》中,一个同学写道;人们都说,愚公不愚,我看他特别愚蠢,他带着全家整天挖山不止,“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这么苦这么累,谁家女儿愿嫁到他家?他连儿媳妇都没有,哪儿来的“子子孙孙”“无穷匮”呢?恐怕山未挖完人早死绝了。这观点虽然有些消极,但能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这种思维方法和精神是可喜的。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博览勤思,敢于“反弹琵琶”,这些训练对活跃学生思维,进行创新作文训练大有益处。经过系统的训练,学生对作文既有了深厚的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成效十分明显。

论文作者:刘晓红 聂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5月总第2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4

标签:;  ;  ;  ;  ;  ;  ;  ;  

运用作文“三步”教学法论文_刘晓红 聂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