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干预在提高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戴珊

(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输液室 湖北武汉 4301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干预在提高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急诊和门诊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管理干预,包括健全输液制度、加强专业培训、改善职业形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有效护患沟通、加强输液时观察和护理,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P<0.05)。结论:护理管理干预有效提高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管理;输液;效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263-02

静脉治疗是临床上最常见、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1]。因静脉输液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输液过程中如有操作不当则会大大提高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事件[2]。为了提高我院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本文开展了护理管理干预,通过使用护理管理的手段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护理工作效果[3],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急诊和门诊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8例,女132例,年龄16~75岁,平均(39.2±6.8)岁,输液时间为3~9d,平均(4.5±2.1)d。260例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136例,支气管炎54例,急性肠炎43例,肺炎27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意识障碍、严重心脑肾功能不全、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精神障碍或既往有精神病史。根据治疗顺序将2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种和输液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穿刺位置的选择、穿刺护理和药物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管理干预,包括:健全输液制度、加强专业培训、改善职业形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有效护患沟通、加强输液时观察和护理。

1.2.1健全输液制度 制定严格、完善的输液制度,进行医疗操作的前后护理人员应佩戴口罩、洗手消毒,做到无菌操作;做好药物管理、输液“三查七对”工作,确保药物种类、剂量、配法、滴速、配伍、患者信息等正确无误。

1.2.2加强专业培训 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操作技术、职业道德等进行考核,并完善岗前培训制度,保证新职工上岗时的专业程度。进行穿刺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通过安慰性语言、按摩穿刺部位等方式对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进行疏导,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静脉穿刺时做到动作连贯、轻柔娴熟,改善患者的护理体验。

1.2.3改善职业形象 通过专业培训改善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观念,统一护理人员的服装、头发、指甲、谈吐、坐姿与站姿等。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应态度诚恳、主动亲切,多用敬语,不卑不亢。

1.2.4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配备足够护理人员,保证充足的人力资源,使得输液室的护理工作可顺利进行。制定合理的轮班制度,保证护理人员得到充分休息,提高工作时精神集中度和安全意识,避免过度疲劳工作。

1.2.5建立有效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接待患者时应态度亲切、温和,必要时予以搀扶、让座、陪伴等。穿刺前对患者说明输液的注意事项,介绍该次输液所用的药物、用药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嘱患者或其家属密切观察输液反应,有不适时需立即告知护士,从而改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嘱患者不可随意调整输液滴速或中断输液;拔针前教育患者拔针后正确的按压部位、方法和时间。

1.2.6加强输液时观察和护理 加强输液时内的巡视,及时发现、排除输液意外,观察患者神色、穿刺部位有无异常,确保管道通畅、滴速适中,及时发现输液反应。主动更换输液吊瓶,气温较低时对手背静脉进行热敷,提高患者舒适度。

1.3 观察指标

(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即穿刺成功、无重复穿刺的百分比;(2)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包括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技术水平、护患关系等,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正态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2%(125/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111/130)(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P<0.05),见表。

3.讨论

静脉输液是一项常用的治疗手段,各医院、社区卫生所等医疗机构中输液患者也逐年增加[4],同时也为急诊和门诊的护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中,护理服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因此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对保证医院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我院急诊和门诊实施护理管理干预,通过健全输液制度、加强专业培训、合理配置人类资源、加强输液时观察和护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液过程中的错误及风险;同时通过改善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建立有效护患沟通,从而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实施护理管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护理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改善护理质量,进而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赢得患者认可。另外,护理管理干预使得参与的护理人员按照指示达到预期目标,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的满足感,有利于激发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6]。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干预有效提高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赢得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丽娟,童瑾,汪晖,等.德国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管理介绍[J].护理学杂志,2016,31(11):98-100.

[2]余金花.静脉治疗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6):147-149.

[3]郭丝锦,石建,孙艳.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护理管理干预研究的动态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0):23-26,30.

[4]王亚楠,李平,李菲,等.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在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7,38(4):654-656.

[5]戴夫.试论现代医院发展中护理管理的新视角[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5):63-64.

[6]侯银燕.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112-113.

论文作者:戴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  ;  ;  ;  ;  ;  ;  ;  

护理管理干预在提高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戴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