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狭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王颖,杨鑫,李海斌

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狭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王颖,杨鑫,李海斌

王颖 杨鑫 李海斌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由此提高该病的认识度。方法:将我院104年9月~2015年9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患者43例(研究组)和通气收治的单纯脑梗死患者27例(对照组)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研究分析所有活动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血脂、临床神经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影像学特点以及纤维蛋白等各方面。结果: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血压变化呈现出多样性,同时血糖异常患者数量较多,与此同时卒中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概率较高,合并颅内主干血管下载较多,观察患者影像学资料,可发现分水岭梗死与多发性梗死的概率较大,容易发展成为脑梗死,与此同时该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评分相对较差,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应当排除合并颈动脉狭窄,针对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模式,调节并控制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控制斑块,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110-02

在临床医学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缺血性卒中产生的危险性已经被临床医师所熟悉。而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卒的发生,已经受到内科医师的高度重视。有文献记载,颈动脉狭窄已经成为脑梗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1]。本文将我院104年9月~2015年9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患者43例(研究组)和同期收治的单纯脑梗死患者27例(对照组)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研究分析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由此提高该病的认识度。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104年9月~2015年9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患者43例(研究组)和同期收治的单纯脑梗死患者27例(对照组)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研究组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为(64.3±9.5)岁。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判断标准,同时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对照组中男16例,女11例,患者年龄5~78岁,平均年龄(63.9±10.6)岁,经颈部彩超检查,部分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术,排除颈动脉狭窄。两组研究对象基础性资料并无显著差异,具有可对比想。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全部展开影像学血液生化、血流变学、纤维蛋白原、胸片、心电图、TCD及颈部彩超等检查,部分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与此同时,在患者住院第14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χ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血压变化呈现出多样性,同时血糖异常患者数量较多,与此同时卒中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概率较高,合并颅内主干血管下载较多,观察患者影像学资料,可发现分水岭梗死与多发性梗死的概率较大,容易发展成为脑梗死,与此同时该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评分相对较差,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研究分析,可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颈动脉狭窄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因。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表现为这么几种。首先,患者颈动脉变得狭窄,从而改变颅内血流动力学,脑部血流量会持续性下降,灌注压达不到正常的水平[2]。其次,在颈动脉变得狭窄后,颈动脉非常容易变成斑块脱落,形成动脉和动脉栓塞[3]。在本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数据可了解到,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血压变化非常明显。低血压患者,脉压差非常小,而部分患者血压非常高。但是在研究中发现,血压略微下降的患者,临床症状反而表现的非常明显,这种表现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在脉压差比较小的时候,其实就说明动脉硬化非常严重,导致颅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加重病情。就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保持持续性的颅内灌注压。本次研究活动,将我院104年9月~2015年9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患者43例(研究组)和通气收治的单纯脑梗死患者27例(对照组)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研究分析所有活动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血脂、临床神经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影像学特点以及纤维蛋白等各方面。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血压变化呈现出多样性,同时血糖异常患者数量较多,与此同时卒中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概率较高,合并颅内主干血管下载较多,观察患者影像学资料,可发现分水岭梗死与多发性梗死的概率较大,容易发展成为脑梗死,与此同时该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评分相对较差,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资料显示,急性卒中合并颈动脉患者高血糖数量较多,其病理主要为,血糖升高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血管活性物质释放量增加,表达出更多的黏附因子,增加血小板和白细胞在血管壁的附着,同时还会引起高粘血症。在此过程中,患者血管壁受损形成斑块,导致颈动脉变得狭窄[4]。因此,缺血性卒中合并高血糖患者,必须排除颈动脉狭窄,而展开一级和二级预防后,需要调控血糖,减缓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患者,应当排除合并颈动脉狭窄,针对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模式,调节并控制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控制斑块,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关海涛,周伯荣,许治强等.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狭窄临床特点分析[J].广州医药,201340(2):27-29.

[2]郭爱玲,沈焱,邢向娈等.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复发相关性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5,11(1):14-15.

[3]刘大建,赵美英,贺维亚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24(4):370-373.

[4]焦艳,金蓉,张宗华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分析[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5,38(2):890.

论文作者:王颖,杨鑫,李海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狭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王颖,杨鑫,李海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