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湖北省通山县大路乡塘下小学
摘要:现在的数学课堂,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方式。但是如何使数学教学变的更有效?实施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好数学,获得充分的发展,是教育者的根本目标。本文作者从教学案例分析出发,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课堂如何恰如其分地体现这一教学理念?能否说数学课堂中教师提供的数学活动越多越好呢?是不是只要教师让学生参与活动就一定有效呢?我们不妨先来看几个教学片段:
1.1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片断
师:国庆节我带女儿旅游,怎样搭配衣服?
课件:图 T恤 牛仔衣 裙子 牛仔裤 长裙
师:几件上衣?几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算一种穿法,你会选择哪一种?
生1:第一件上衣和第一件下装搭配。
生2:我喜欢从左向右第二件上衣和第二件下装
师:你认为一共有多少种?
生1:4种
生2:6种
师:利用学具自己摆一摆,你摆了几种?怎样摆的?轻声和同桌交流。
评析:《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和排列数的能力。《标准》提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必须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事物,在头脑中产生表象,以动促思,真正做到学生动手,教师参谋,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活"起来。
1.2 "平均数"教学片断
师:根据三次测验情况,你认为谁的数学成绩较好?
生1:从总分看,小强最好。
生2:从平均分看,小强最好。
生3:小林最好,起伏不大,比较踏实。
生4:小军最好,他的成绩不断上升。
师:大家能从不同角度评价这三名同学的成绩,谁还有不同意见?
师:如果请你对他们中的一位说一句勉励的话,你准备说什么呢?
生5:小军,慢不怕,只要勤奋,一定后来居上。
评析:平均数是统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统计数据,让学生自己分析、决策,是统计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案例中的问题本身贴近学生的生活、答案的不确定性,容易引发学生兴趣。激活情绪,学生无拘无束,展开想象,从中生发出"从不同角度去想"的思维方法和与众不同的良好个性品质。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火候,当学生根据数据特征,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应该适可而止,而不应该用"谁还有不同意见"继续纠缠,致使学生醉于"节外生枝",从而淡化了"数学味",弱化了数学教学功能。其实,像"谁还有不同意见"这样一些"引导",看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由于指向含混,针对性不强,所以往往启发不出有价值的思考。最主要的是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真正有效的引导,要善于把握问题的实质,既让学生有充分表达个人见解的机会,也要让学生的思维沿着问题自身的逻辑渐次深入。
标,并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二、提高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建议
那么怎样促进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呢?这就成了我们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方面和追求的目标。以下笔者就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2.1抓住重点,课堂提问更有效
一堂课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抓牢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尤其要紧抓学生最易出错点及难点,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问得多不如问得精.如何在教学中做到精问,而又能让学生对知识的重点印象深刻呢?那就在知识的重点处向学生提问吧!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提高学习的质量.一个不成功的提问却有可能误导学生思维,从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2.2 注意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更有效
在教学中.为实现40分钟内数学教学的有效,教师的语言是在分析、指导与总结,应做到简要而又准确.教师在不影响到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可以用严厉的眼神对学生进行警戒,或者是走到学生身边拍拍他作为警告,而不应停下课来,利用很长的时间来解决学生的问题.
2.3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更有效
一堂课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抓牢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尤其要紧抓学生最易出错点及难点,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问得多不如问得精.如何在教学中做到精问,而又能让学生对知识的重点印象深刻呢?那就在知识的重点处向学生提问吧!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提高学习的质量.一个不成功的提问却有可能误导学生思维,从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提出评价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我们不仅要关注问题的答案,还要关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2.4布置作业要科学,课外练习更有效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①总结实践性作业。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可让他们到生活中找长方形去测量,再算一算他们的面积。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研究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但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以上只是笔者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分析以及自己的实践,希望教师每实施一个教学行为,都问一句自己"有效吗?",多问一句"这样的活动有效吗?",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陈志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J].江苏教育科研,2009,(12):45-46.
[2] 赵磊.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课程教学研究,2008(3):16-19
论文作者:王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作业论文; 教师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课堂论文; 更有效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