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作业设计探析论文_赵国娴

初中美术作业设计探析论文_赵国娴

赵国娴

(四川省德阳市第三中学 德阳 618000)

【摘 要】初中美术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美术教师需要花功夫去思考设计出顺应学生的内心需求的作业。作业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要多元化发展思维,鼓励学生多元化创造精彩作品。

【关键词】:美术作业 探究 多元化

为突显美术学科的“美”味与“术”味,彰显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教师需挖掘教材、研究学生、设计学习活动、运用学习媒材、展评学习成果,以充分表达不同的视觉审美,展现不同的实践创意。作业是呈现活动效果、展现媒材创意的最佳切入点,它也是抒发学生情感、表达学生个性和创意的最佳着力点。那么如何设计学生作业是我们美术教师花时间学习和钻研的。

在学习压力普遍较大的背景下,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日趋下降;年级越高,兴趣跌落的幅度越大。反过来,学生的态度与表现,又影响到美术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愈发简单了事,自弹自唱,布置的课堂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形式单一。一节课下来作业要求要么是一幅画要么是一个小制作,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这样一成不变的作业感到厌倦。

2、媒材单一。过于依赖传统画具,未能挖掘学生身边的各种常见材料。

3、时间安排单一,多局限在一节课结束前几分钟。学生会感觉到“想画却没时间画了”,反应的就是这种未能照顾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表现欲望的教学观念。

4、主题(要求)单一。过于强调作业的统一性,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结果是这样的作业布置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难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业应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需求,好玩、好动、好奇是我们孩子的天性,虽然已是初中生了,但这种天性依旧存在,为适应学生的这种天性,我们就需要花功夫去思考设计出顺应学生的内心需求的作业。改变作业方式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由基于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式作业改变为基于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式作业

结果式作业是传统的美术作业方式之一,指的是教师在讲授知识与技能之余布置学生画一幅画,其缺点是过多关注知识与技能,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跟着教师走;学生完全按照教师设计的作业去完成,作业成了任务,学生容易消极倦怠。正如泰戈尔所说“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的河道里”,学生的作品就应该是思想自由展现个性的。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反观体验式作业,这是当下流行的一种美术作业方式,是教师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方法的认识中让学生赏一幅画、或一起走。这种体验式作业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边体验边做作业,教师适时适度引导,将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现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临摹”经典”多元表现

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个人提供同样信息的客体,而是一个有待观者参与并与之对话的特定的开放的对象。艺术作品中有许多“空白”和“空缺”,它使文本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呼唤和等待欣赏者运用想象力来补充和完成。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很多接受方式,不同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临摹就是绘画练习感受经典作品表现风格的一种好方法。

1、对临

认真的复制一幅画是研究美术语言的一个重要方式。所谓对临就是照着画的样子画,要求在造型及深入刻画上与原画一致,并注意作品特点的把握和涂抹的美感体会。可选择一些对比强烈、色彩鲜艳、装饰性较强、造型随意性大的作品让学生进行临摹,如毕加索、米罗的作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感觉进行概括性的表现,并画出色彩的丰富性来。要指导学生细微的观察对象,抓住形神特征,用线用形表现画面。

2、变临

毕加索说,一幅画并不是按照事先想好的就能完全定稿。在画这幅画的过程中,作者的想法会有变化,于是画也在改变。即使是一幅完成了的画,随着观赏者的心绪变化,它仍旧经历着变化。一幅画,就像一个有生命的实体一样,每天经历着生活赋予给我们的变化,这是再自然不过的,因为画只能通过观赏者才能存在。

因此在临摹教学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对绘画作品的不同理解,追求变化,注重创造性。变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所谓“变临”就是允许并鼓励儿童在对临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与个性,对原作有着深刻理解与赏析的基础上,作大胆的变形与处理,追求与原作在风格与表现方法上的“神似”,而在造型、色彩处理、主题内容等方面“随我意”的创作。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儿童对“经典”作品的敬畏之心,同时也能使学生从小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追求自我的实现和艺术个性的张扬。

(1)、临摹添加。就是不让学生死板的临摹范图,而是引导他们借助范图,进行联想、加工、创造,在对临的基础上添加自己喜欢的内容或者表现方法、表现形式等。

(2)、临摹联想。 就是让学生通过临摹一事物,从而联想到另外的同类事物,或是与此有关的一些事情。

(3)、范图记忆。要求学生在临摹之前先用一定的时间观察、默记范图,然后抛开范图进行默画。在默画时,对于范图中原有的内容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作品中主要还是要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来表现。这样,作品就会由于学生个性、作画方法的不同而形成一定的差别。

贡布里希曾说:“一个人永远不能穷尽对美术的探究,他会在其中不断发现新的东西。伟大的作品,在每次观赏时,看上去似乎都不同。它们好像与活生生的人一样,令人揣摩不透。美术本身是一个令人兴奋不已的世界,有着它本身独特的法则和神奇的境界。”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引领孩子们不断去探究,我们要认真对待学生课堂内外的作业,尤其是那些课内作业,我们要花功夫设计作业让学生的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元化发展思维,多元化创造精彩作品。

参考文献:

[1]杨建滨 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尹少淳 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论文作者:赵国娴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1(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  ;  ;  ;  ;  ;  ;  ;  

初中美术作业设计探析论文_赵国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