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寻找引导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论文_曹增敏

浅谈寻找引导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论文_曹增敏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回祖炎小学 341400

一、从教材的来源中寻找突破

每一篇课文有每一篇课文的特点,每一个作者有不同的写作目的,有不同获取材料的方法和途径,有的课文的布局谋篇甚至遣词造句往往受到材料来源的限制和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寻找引导的突破口。比如:《小站》,作者可能是坐车经过才发现的,而且是两次,一次快车,一次慢车,因为文章前两段就是写快车经过所见的小站,三至六段则写慢车停靠两三分钟所见的小站,而在短短的两三分钟内当然只能看到小站的表面现象,最后两段是车开后的体会。因此,教师在教这篇课文时应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怎样知道这个小站的?这个小站怎么样?这就很容易把握文章的结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我就是从这里寻找到引导的突破口的。

二、从文章的题目中寻找突破

文章的题目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以所写的人命题,有的以所叙的事命题,有的以状物命题,有的以文章的线索命题,有的以文章的主要内容命题,有的以文章的中心思想命题,我就抓住不同题目来寻找引导突破口,从而达到目的,如《董荐瑞舍身炸暗堡》,我先引导学生从题目中的“舍”字中找出突破口,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为什么董存瑞要“舍身”?“不舍身”可不可以?炸掉暗堡的后果怎样?这样让学生思考理解题目后就能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又如《飞夺泸定桥》一开始,我便让学生通过默读找出从哪里到哪里是写“飞”?怎样“飞”从哪里到哪里写“夺”?红军是怎样“夺”?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把握了文章的结构内容和中心。

三、从文章的结构特点中寻找突破

有的文章结构鲜明,就应该从结构上引导启发。有三种情况:一是具有关系全文结构的过渡段课文,如《伟大的友谊》一文时,我就从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找到突破口;如我让学生读第四自然段问:“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学生回答后。我又问:“文章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恩格斯在生活上热情地帮助马克思?”、“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然后再问:“这两种材料能不能倒过来安排?”、“第四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各写什么?起什么作用?”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后,基本上掌握了课文的思路。二是具有总分或总分总结构的课文《再见了,亲人》、《林海》;三是具有明显线索的课文,就抓住线索突破。如《一个苹果》就抓住苹果,《小木船》就抓住了“木船”这一线索来引导。

四、从关键词语中寻找突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教《猫》一文时,我让学生读最后一段,最后一段开头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前面都说猫的性格古怪,可没说明可爱。我就抓住这个“更”字,启发学生动脑筋:为什么这里用上一个“更”字?上文是怎样为这个“更”字作辅垫的?下文又怎样写“更”字的?这样,一个“更”字就把文章的段落层次显示出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便突出来了。又如教《跳水》一文。一开始,让学生阅读,我就提出把二句中的“风平浪静”删掉行不行?为什么?学生通过读书认识到这个词语的重要性,它是故事得以展开的条件。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才能在甲板上,这才有逗猴子、抢猴子、追猴子,爬桅杆,发生危险,最后孩子得救,这一系列的情节的发生又是故事得以完满结束的条件,因为“风平浪静”孩子才有可能跳水得救。

五、从重点段落中寻找突破

一篇文章的重点段是最能体现文章的重要内容和中心,若果我们抓住了重点段就很容易抓住中心的。如教《手》这一课,我就是从陈秉正的手是怎样的?开始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然后辐射出去,使学生认识到陈秉正的手与众不同的原因及陈秉正的手的本质特征:艰苦奋头的精神和高超的农业技术本领的体现。

六、从疑难问题中寻找突破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碰到了疑难问题“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加以启发引导,学生就豁然贯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炮兵阵地上》一文中,彭总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彭总对团长的态度,判若两人;在《一分试验田》一文中,彭总是什么样的人?彭总为什么只要一分地做试验?为什么要精耕细作?在《大理石街》一文中,作者为什么要把“础石街”建筑的粗陋和磨制大理石工厂的艰苦劳动写得那样突出?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难以理解而又必须理解和急需解决的,在教学时教师就要注意点拨,引导突破。

七、从写作方法中寻找突破

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我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这篇课文有几处写得最细致,找出仔细读,体会这样写的意思。学生抓住了这篇文章写作上的特点--细节描写,对文章的理解就很容易了。又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帮助拉车工人那一段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动作的词语,想象鲁迅先生帮助工人时那种热情、体贴和细致的动作。再让学生想象当作者问鲁迅先生:“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时”鲁迅先生的神态: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有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这样抓住这些描写得细致的语句品味,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抓住了文章的细节描写,就很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了。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寻找引导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论文作者:曹增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1

标签:;  ;  ;  ;  ;  ;  ;  ;  

浅谈寻找引导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论文_曹增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