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演变及文化遗产核心价值
王 程 曹 磊
【摘要】 京杭大运河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绵长古老的在用运河。其主体工程的开凿主要分为春秋战国、隋朝、元朝三个历史时期。古往今来京杭大运河的光芒与活力从未消失,促进了中国南北地区各个城市之间经济、文化的互通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核心价值。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历史演变 核心价值 遗产保护
京杭大运河的发生发展及历史演变
京杭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余年,是世界上最绵长古老的在用运河,与矗立于崇山峻岭之中的万里长城一起,在中国版图上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形,蕴含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智慧和丰厚的文化。从古至今,连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各个城市之间经济、文化的互通与交流,尤其是对大运河沿线地区间工业、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京杭大运河主体工程的开凿主要分为三个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3世纪,初创时期)、隋朝时期(公元7世纪,第一次大沟通时期)和元朝时期(公元13世纪,第二次大沟通时期)。为了满足战争和战事运输的需求,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开凿工程规模比较小的运河,开凿工程的内容一般为将两条不相交的天然水系简单连接到一起,实现水系之间互通的目的。
随后,为促成南北经济沟通发展,满足北方战事物资运输需要,隋朝时期先后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修整拓宽了江南运河,并疏浚整修了浙东运河,古籍《资治通鉴》卷一八一中就有相关记载:“大业六年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至骤宫、草顿,欲东巡会稽。”由此京杭大运河最终实现了以都城洛阳为中心点,北抵今北京通州地区,南达今浙江宁波约2000多公里运河航线的全线贯通,这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条南北走向并沟通东西的最大规模运河,因此一般称这一时期的京杭大运河为南北大运河。
公元13世纪,元帝国的建立使中国的政治中心由中原地区北移至今北京地区,为实现将江南地区丰富的物产输送至北京,元世祖忽必烈敕令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和通惠河等三条运河,其中会通河的开凿将南北大运河裁弯取直,使运河基本呈现出南北走势,可以直接沟通北京与江南地区。最为值得一提的是此时京杭大运河全长为1790多公里,相比前朝运河航程缩短近900多公里。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航运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元朝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整治修葺,完善漕运管理制度和增设漕运机构,各种漕运、商运、货运、游船船流如织,极为繁忙,运河通航状况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京杭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核心价值
古往今来京杭大运河的光芒与活力从未消失,由封建社会漕运繁荣到近现代行洪、航运、灌溉、观赏、北煤南运、南水北调等等诸多功能方面持续发光发热。这个巨型世界级线性水利文化遗产,共涉及8个省和直辖市,穿越中国东部的五大水系,约1794公里长的河道中包含了类别丰富的文化遗产点。京杭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已获得世界性认可。1994年,以“运河遗产”为主题的世界遗产大会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召开,期间对“运河遗产”这一遗产类别进行了定义,指出运河作为人工开凿的水道,从历史和技术层面讲都具备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是值得被纪念的人类工程,不仅体现了线性文化景观遗产特点,又在综合文化景观中独树一帜、不可或缺。1996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发布的《国际运河遗产研究报告》高度评价了大运河的水利工程科技文化遗产价值,视中国大运河为工业技术革命前首屈一指的科技成就。2014年,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主要构成部分一同被列入该名录中。
京杭大运河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是中国及世界重要的水利工程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农业社会体系下农业文明技术的非凡创造作品,京杭大运河历经数代发展,创造发明了各类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运用蓄积和调配水量弥补了河道区间水量的季节性变化和差异,并与自然水系渐渐分离仅于运河口交汇,最终运河上的各河段成为相对独立的水利工程体系。其水利工程体系由四大工程系统构成,分别为:水道工程、水源工程、工程管理和附属设施工程。这个系统的工程体系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18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范围内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技术的最先进之所在。由于京杭大运河流经地域广阔,地域跨度庞大,且地域间自然条件相差甚远,降水量、降水期各不相同,为保障河道畅通,中国历朝历代的水利学专家们运用地理、水利工程、交通技术、枢纽管理、土木工程等学科知识与技术,综合改造自然水系,因地制宜地设计了大量不同形式的水利枢纽工程,建立完备的运河船闸体系,如水源和供水工程、泄洪工程、运河与河湖交叉工程、运河与陆路交叉工程、众多控制水量和航深的船闸水利设施系列工程以及大量的驳岸、码头、斗门、闸坝、涵洞、桥梁、弯道等。
FENG Ming-tao, LI Jin, ZHANG Hong-jian, XU Yi, HUANG Qing-hai, LIU Jian-min, YANG Peng-fei, HONG Bo
【参考文献】
①姚汉源:《京杭运河史》,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年。
②武廷海、王学荣:《京杭大运河城市遗产的认知与保护》,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
③蔡蕃:《京杭大运河水利工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
④谭徐明等:《京杭大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核心构成》,《水利学报》,2009年第10期。
【延伸阅读】
同时,京杭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京杭大运河经历不同历史时期,逐渐依托南北漕运河道的开凿和各类科技文明结晶而享誉世界,见证了中华文明进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古老运河,在历史、社会、艺术、文化等方面的贡献早已受到世界的瞩目与肯定。京杭大运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岁月,自隋朝时期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开运,诸如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大小诸侯国分裂而治的历史局面基本没有再次发生,尽管出现了五代十国时期,但持续时间不足数十年后国家又重回统一局面。这种持续稳定、相对统一的政治局面,离不开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联系东西的纽带作用,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增强区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纵观历史,京杭大运河的开通目的始终与统治者对于政治统一和军事活动的追求相伴而生,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是贡献巨大。经济的发展带来文化事业的繁荣,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在潜移默化地彼此影响着,形成独具一格的运河文化带。历朝历代运河的输送中心与政治中心具备完全一致性,南来北往的货品与原材料通过运河漕运互通,为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繁荣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为艺术文化的兴起与交流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京杭大运河纵贯华夏大地成为封建王朝维持生命活力的血管。
在周小羽擦掉重新画再擦掉重新画,画了五六遍后,周小羽居然哭了,常爱兰说,你这个要命鬼,你要鬼哭狼嚎地做什么。周小羽一边哭一边说,怎么画怎么画那辆车都画不正,都要翻到水库里去的样子。
中办国办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文化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科学规划、突出保护,古为今用、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明确要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思路,构建一条主轴带动整体发展、五大片区重塑大运河实体、六大高地凸显文化引领、多点联动形成发展合力的空间格局框架,并根据大运河文化影响力,以大运河现有和历史上最近使用的主河道为基础,统筹考虑遗产资源分布,合理划分大运河文化带的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清晰构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空间布局和规划分区。
我抢在别人之前拾起传票,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得镇住混乱的现场。我说,李书记闹肚子,这两天一直带病坚守岗位呢。接着,我即兴发挥把欢迎词致了,又请嘉宾讲话,我应变能力还强吧,临时决定将行长一军,请他作重要指示。行长满脸尴尬,对着麦说,谢谢同学们,我没有重要指示,我只有美好的祝愿,祝愿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用喊声压住掌声说,这个指示还不重要啊!这曾经是毛主席的伟大指示啊!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分别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城建大学助教;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
责编/于洪清 美编/杨玲玲
(来源:新华社 整理: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