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匆匆”,回首间今年已是我当班主任的第八个年头。八年间,在琐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收获了很多,在孩子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真情。
一、真诚相待,不漠视学生的细微举动
德育教育不是用几句话或一堂课就能催生出来的,老师往讲台上一站、在学生中间一走都具有指示性,你到底是不是可亲,时间会证明一切。庄子有言曰:“真者精诚所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学生细微的情感表现,对孩子的成长更有效的往往是感性的呵护,而不是理性的说教。
以前我班里有一个女孩子叫俞星亦,她长得瘦瘦小小的,不怎么引人注目。说实话,每次有活动我一般不会想到她。记得五年级的时候,少先队有一个活动需要每个中队有一名解说员,那天我让他们自愿报名,结果没几个人举手,而她是第一个举起手的。于是,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她,没想到,第二天我叫她试讲的时候,她能非常大方地脱稿介绍我们的中队,我开始留意她。六年级的时候,我要上一堂区里的中队活动展示课,我让她当主持人,面对底下那么多的人我都紧张得手心冒汗,她却大方得体,应付自如。毕业后,她回来看我她告诉我,就是从那时开始自信起来的,现在还当了班长。
二、信任学生,让孩子获得尊重
“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在我们中国非常有名,它也曾出现在我们小学的语文书中,我们以此来教育学生做事要讲求诚信。
这使得我想起了一件发生在我们班的小事。那是我成为班主任不久的时候,我们班在开学之初要成立图书角,图书角的书籍全部是由学生提供,放在班级里以供交流的。一开始我们班的同学能够提供书籍的人很少,我明白这不是因为大家没有书,而是因为大家不想把书拿到学校来,怕丢失,怕损坏,说到底是怕我管理不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找到这个原因后我利用班会课的时候对学生们说:“这个图书角是为了大家能多读书、长知识而建立的,可是现在我们班图书角里的书非常少。这样我们如何能够读到更多的书呢?”孩子们都不说话。我接着说:“对于这样的现象,我认为并不是同学们没有书,而是大家都爱书,害怕拿到学校里来自己的书被损坏或者丢失。”说到这里时我观察了一下,有个别孩子点了点头,这说明我的猜想是正确的。我趁热打铁:“在这里,我向大家保证,你们拿来的书我都会好好保管,我讲桌的柜子就腾出来给大家装书,并且,每个拿书来的同学我都会进行登记以便在学期末归还给大家。而每次读书交流的时候也会履行正规的借还手续。每次会将谁、借了什么书进行记录,如果发生损坏或丢失都会找到相应的同学负责。”说完这么一大篇话后有的同学开始窃窃私语了,不管他们是在怀疑还是在肯定,我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周一时我准备好笔记本,进行造册工作,将已经将书拿到学校的同学和书目进行了登记。当天就有同学来借书,而我也像之前说的那样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记录,做到了我之前的承诺。不出所料,之后几天里全班同学都将自己的书拿到班级中供大家交换阅读,而我依然是坚持不懈地做登记、借阅、归还的记录工作。一学期结束时我将各位同学的书完好无损的归还给大家。从这件事中我能够体会到雷夫老师讲的与学生建立信任是一件非常耗时而费力的事,但是它带来的感觉真的是非常美妙的。
三、因人施教,循循善诱
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表明,在我国的中小学中间,约五分之一左右的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严重影响着儿童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的情感层和渴望层需求。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班里吴子豪带给我的深思。一向乖巧的他,不知为什么在课上跟老师顶起了嘴。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还没批评他就只是问他为什么和老师顶嘴,他就突然用自己的头撞墙,我连忙拉住了他。让他冷静下来之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你们都不喜欢我。我问他为什么会这么想,他说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回答不出来,老师就叫他罚站还骂他。我笑笑跟他说,假如老师不喜欢你才懒得骂你,希望你好才骂你。他错愕地看着我。后来,在与他的聊天中,我才知道,他的爸爸妈妈都到外面工作了,留他一个人在家,他每天放学回家都自己烧饭吃,晚上也自己一个人睡,有时害怕就把电视开到天亮。爸爸妈妈就是每天给他打电话,可他觉得自己就像被遗弃了一样。知道了这些后,我就联系了他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有时间就抽空回家看看孩子,没时间也要拜托亲戚朋友去看看孩子,让孩子感到还是有很多人关心他的,我还让我们班的其他孩子多凑他一起学习一起玩。慢慢地,我发现他的笑容多了,偏激的行为也没有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我们的美誉,同时也是在告之我们的责任。现在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这份神圣的职责,时代呼唤着教师,作为教师不但要甘做“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还要做一个太阳,让自己的光辉照亮每一个学生。
论文作者:李彬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学生论文; 的书论文; 老师论文; 孩子论文; 我们班论文; 同学论文; 班主任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