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强
六盘水市华世中医馆 553000
【摘要】讨论中医辩证分型论治臌胀。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分型辩证论治。臌胀初起多实,以行气、利水、消瘀、化积等治法,但忌攻伐太过,注意以避免损伤正气。并兼顾脏腑之虚灵活调之。晚期多虚,宜选用温补脾胃或滋养肝肾等治法补其本,并益当兼顾气、水、瘀的标实之邪。根据证情亦有采用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攻补兼施及朝攻暮补者。
【关键词】中医辩证;分型;论治;臌胀
臌胀是指腹部臌胀如鼓的病证而言。其特是腹部胀大如鼓,青筋暴露,面色皮肤苍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臌胀病症状和治疗的记载,如《灵柩·水胀》曰:“臌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有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1.临床表现:
1.1症状:可见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水,尿少、双下肢水肿、大便溏或便秘、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等肝硬化失代偿期症状。
1.2体征:少量腹水,体格检查常不能发现;中等量腹水可见全腹饱满或微隆,腹水量超过1000ml时,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大量腹水可见全腹隆起或呈蛙状腹、出现液波震颤,可并发脐疝。并可见伴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严重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可出现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等。
臌胀是以腹部臌胀如鼓,青筋暴露,面色肤色皮肤苍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可继发于现代医学中肝硬化、酒精肝、乙型肝炎、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腹膜间质癌、营养障碍等疾病。多因饮食不节,情志所伤,虫蛊感染,劳欲过度,黄疸、积聚失治,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淤积于腹内而形成。临床医师注意详细询问既往史及伴随症状,结合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了解腹水的原因,判断分析是肝脏疾病还是腹膜疾病;是良性疾病还是恶性疾病。要排除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所致的腹水。
拟定治疗原则,初起多实,以行气、利水、化积等治法;晚期多虚,以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等治法补其本,并攻补兼施,适当兼顾气、血、水、瘀的标实之邪。
根据病情亦可采用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攻补兼顾及朝攻暮补者。
辩证用药,臌胀病证情复杂,虚实互见,概括可分为实胀、虚胀二类。
2.分型论治
2.1实胀
2.1.1气滞湿阻
(1)治法:疏肝理气,行湿散满。
肝郁脾虚,木不疏土;中焦湿阻其证虚实夹杂,应补虚泻实并施,以疏肝理气,利湿除疹泻其实,健运脾胃补其虚。
(2)选方用药思路: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本方功能疏肝理气,健脾利湿,常用药物为:柴胡、炙甘草、赤芍、香附、枳壳、陈皮、厚朴、白术、党参、茯苓。
(3)根据兼症加减:如脾虚夹湿者,则加健脾利湿之苍术、猪苓、泽泻、薏苡仁等。
(4)根据变证加减,若肝郁日久化热者宜加疏肝健脾清热药之牡丹皮、山栀子等。
2.1.2气滞血瘀证
(1)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气滞血瘀,互结成积,证属实证,“实则泻之”,当以理气活血化瘀为治法;本证兼有湿热,并以清热利湿之法;故宜选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理气散结之类药物。
(2)选方用药思路:茵陈蒿汤合化瘀汤加减。本方功能: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常用药物为菌陈蒿、山栀子、酒大黄、赤芍、当归、桃仁、红花、丹参、炮山甲、郁金、青皮、白术、泽泻、牡蛎。
(3)根据兼症加减:如夹有痰湿,加健脾燥湿之苍术、陈皮、法半夏、厚朴等。
(4)根据变证转方:如病情恶化,见大量吐血、吐血、下血或神志昏迷危象,则当遵“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以清胃泻火止血之大黄泻心汤或温中健脾止之三七、灶心土、白及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虚胀
2.2.1水湿内阻证
(1)治法:运脾利湿,理气行水。
水湿内阻,其实较盛,正尚未虚,当以泻实为先,以利水化湿法以祛其水湿,并配合理气之法,所谓“气行则水行”;本证虽正气尚强,然脾主运化水湿,水湿的生成多于脾的功能不健有关,而健脾乃治水之重要治法,故常配伍健脾之品。
(2)选方用药思路:胃苓汤加减。本方功能健脾行气利水,常用药物为苍术、厚朴、陈皮、泽泻、柴胡、木香、白术、车前子、大腹皮。
(3)根据兼症加减:如气虚息短者加一人参、黄芪等。
(4)根据变证转方:若水湿内阻,藴久仕热者,可用清热利湿之茵陈四苓散加减;若热迫血溢致聚然大量吐血、下血,则病势危急,可用清热凉血止血之犀牛地黄汤加三七,仙鹤草等。
2.2.2瘀血内阻证
(1)治法:祛瘀通络,活血行水。
瘀血内阻,脉络瘀滞,水湿渗泄。证属实,当以实为治则。以活血祛瘀法治其根本,以利水渗湿治其标。
(2)选方用药思路:膈下通瘀汤加减。本方功能以活血散瘀为主,并加利水之品,常用药物为柴胡、当归、桃仁、五灵脂、醋鳖甲、地鳖虫、丹参、白茅根、大腹皮、苍术、茯苓。
(3)根据兼症加减:如兼瘀血内阻,血溢脉外,症见大便黑,加活血止血之白及、仙鹤草、五灵脂、蒲黄炭、荆芥炭等化瘀止血。
(4)根据变证转方:若病情恶化,痰热闲阻心窍,见神志昏迷,吐血、便血者,可用清凉开窍,凉血散瘀之安宫牛黄丸。
2.2.3肾阴虚
(1)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利水。
津液不归正化,肝肾之阴亏虚。证属虚实夹杂,应补虚泻实,滋补肝肾而“补其不足”,利水渗湿而“泻其有余”,利水可伤阴,滋阴可助湿,故在治疗时需平衡兼顾。
(2)选方用药思路:一贯煎加减。本方功能滋肾养肝利水,常用药物为沙参、麦冬、枸杞子、阿胶、泽泻、生地、猪苓、车前子、茯苓、白茅根。
(3)根据兼症加减:若兼见内热口干,舌绛少津,加清热生津之玄参、天花粉、,麦冬。
(4)根据变证转方:如阴虚转为阴虚阳浮,症见耳鸣、面赤颧红,可用滋阴潜阳之三甲复膝汤加减。
2.2.4肾阳虚
(1)治法:温肾化气行水。
肾阳不足,水湿内盛,虚实夹杂,治当兼顾,以温补肾阳“补其不足”而扶其正,以化气引水“泻其有余”而祛其实;泻实易伤正,补虚可恋邪,应掌握虚实的盛恋,做到补泻有度。
(2)选方用药思路:济生肾气丸加减。本方功能温肾化气行水,常用药物为制附子、桂枝、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熟地、牡丹皮、怀牛膝、车前子。
(3)根据兼症加减:若兼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者,加益气健脾之黄芪、党参、薏苡仁、扁豆等。
(4)根据变证转方:若肾阳虚衰,虚阳外越,症见汗出气短,四肢厥冷,则用回阳救逆之参附汤。
参考文献:
[1]冷方南.中医内科学、临床治疗学[C].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28.
[2]陈信义.内科常见病[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0.
论文作者:陈新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5
标签:臌胀论文; 腹水论文; 加减论文; 内阻论文; 治法论文; 泽泻论文; 健脾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