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李如兰

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 湖南 龙山 416800

摘要:目的:讨论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68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康复组实施早期康复模式,结果:康复组的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9.41%,并且,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明显高于常规组,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急性脑梗塞;临床效果

脑梗塞又为脑梗死,是指患者的脑部出现缺血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脑部供血出现故障所导致的[1]。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上肢偏瘫以及失语等,严重的还会引发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该病在发病时无任何前兆,往往在几分钟内病情就能达到高峰期[2]。由于该病情况较为严重,并且在治疗后致残率也较高,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予以相应的康复护理,才能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为了研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特进行此次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68例脑梗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措施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其中常规组患者为34例,男性患者为18例,女性患者为16例,年龄41岁至87岁,平均年龄为(63.1±2.3)岁;康复组患者为34例,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4例,年龄39岁至84岁,平均年龄为(60.2±2.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塞的诊断标准[3],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本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环境、治疗以及药物方面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康复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2.1早期心理康复护理,由于该病的病情较重,患者受到疾病的折磨,很容易产生焦躁、抑郁、烦闷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的与患者进行交流,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制定心理康复计划,同时,也耐心的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知识,同时告诉其康复锻炼的优点,争取患者以及家属的配合,使其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

1.2.2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首先,先进行肢体运动,护理人员按摩患者的肢体,按摩幅度要逐渐逐渐增大,以患者舒适为宜,如果患者在按摩的过程中,其病情出现加重的情况,应及时的停止运动。如果患者的按摩情况较为良好,则可以适当的进行床上运动,帮助患者翻身、坐起等运动,但是注意的是,在运动的过程中不能拖拉患者,避免对患者的关节造成损伤,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最后如果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情况,则采用站立锻炼,帮助患者站立,慢慢的指导其进行行走,逐渐加强运动量以及时间,患者在行走锻炼时,旁边一定要有专门人员看护。避免患者摔倒。

1.2.3早期语言功能康复护理,如果患者出现失语的状况,就应对其进行语言康复锻炼,且越早训练效果越好,首先对患者进行口腔训练,指导患者发音,等到患者可以自主发音后,在指导患者进行连续的发音,并且要予以患者心理的安慰,多多鼓励患者,予以患者精神上的支持,让其对治疗充满信心。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护理效果、生活质量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常规组的有效率为79.41%,康复组的有效率为94.11%,康复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护理后康复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老年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大多数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致残后遗症。脑梗塞后遗症的发生可影响心理,生活质量等[4],而缺乏系统的早期康复训练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通常是引起患者预后不理想的关键。因此早期康复训练非常关键,可促使脑功能改善和身体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简单的药物治疗只能一定程度改善脑梗塞的局部血供,改善其临床症状。然而,对这些后遗症和心理障碍的影响非常有限,因此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大脑具有较强的可逆性和可塑性,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脑梗死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对脑组织保护性蛋白因子的表达发挥刺激作用,促使轴突重建,缩小梗死体积,发挥梗塞周围组织修复和补偿作用,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5]。康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中的各种神经元,有效提高其兴奋性,促使脑细胞的重组代偿,促进新神经通路形成,改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降低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抑郁程度,有利于改善其神经和运动功能,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促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脑梗塞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同时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均会伴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时由于该疾病的致残率较高,所以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或者语言障碍等,严重的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是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早的对患者运动、语言等方面进行康复训练,抑制肌张力的异常升高,促进患者的患肢细胞的再生,加速患者各部分功能的恢复,并且,相关文献报道,越早进行康复锻炼-其恢复效果越理想。另外反复刺激锻炼可以使病灶的周围出现新通路,出现反射弧,降低了肌肉萎缩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康复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生押质量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有效率为94.11%,数据差异具有约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速患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的肢体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致残率保障患者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伟.杨敏.郭春妮.等.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选修杂志,2016,24(03):276-277

[2]罗菊珍.杨进标.王延红.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7(n4):410-411

[3]谭高小.卢雪云.陈汝专.等.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7(21):193-194

[4]黄美.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中医护理和现代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 3(1):118-119

[5]江志琴.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8,30(24):786-787

论文作者:李如兰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李如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