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稳定预期与技术转移战略的关系研究_技术转移论文

跨国合资企业稳定性预期与技术转移策略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资企业论文,稳定性论文,策略论文,关系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03)07-0075-05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为了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和当地伙伴合资建立跨国合资企业(IJV),以加强各自的市场竞争力,但往往IJV中合资伙伴的战略目标并不一致,跨国公司首要目标定位于当地市场份额,当地伙伴主要目标的则是获取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许多学者从多角度研究了IJV的稳定性:Millington[1]认为IJV的不稳定因素来自于成员本身的竞争本性及IJV的组织结构;Hu[2]研究了中国境内的IJV的稳定性和合资成员承诺的水平、成员数量,及成员之间的文化距离的关系;Sinha[3]运用不对称信息框架理论,研究了在发展中国家的IJV的不稳定性;Chowdhury[4]认为影响IJV生命周期的因素有成员协同力度和道德风险;Das[5]认为IJV的不稳定性来自于IJV内部的紧张因素。根据相关统计,很少有IJV生命期超过20年,当地伙伴期望在有限的IJV运作过程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跨国公司先进技术,在这方面,Inkpen[6]分析了在IJV环境下当地伙伴通过组织学习形式掌握跨国公司的技术;袁[7]从单回路和双回路学习类型方面研究合资伙伴获取技术的行为;Tsang[8]研究IJV合资伙伴获取技术的四种学习方式:非对称、单向、竞争和非竞争学习方式。

本文认为当地伙伴能否实现它的合资战略目标,首先取决于跨国公司对IJV稳定性的预期,以及合资伙伴在技术转移方面相应的对策。有别于其它对IJV稳定性的研究,本文首先提出了IJV稳定性预期的三个主要判断要素,构建模型来分析IJV稳定性预期和技术转移决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IJV合资伙伴围绕技术转移的相应策略,并对实际案例进行剖析,最后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跨国合资企业稳定性预期

IJV中合资伙伴的资源多为战略互补型,同时,它们的合资战略目标着重点也不相同[9],跨国公司IJV的稳定性是双方行为互动作用的结果,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1)一方对另一方战略目标的现实贡献率;(2)一方对另一方的资源依赖度;(3)一方对另一方的合作满意度。

(一)现实贡献率

一方的战略目标每年的实际完成值是由其自身和另一方的资源共同贡献决定的,现实贡献率的定义:对于一方在某年的整个战略目标的实际完成值中另一方的贡献值占该实际完成值的比例。我们用A方和B方分别代表跨国公司和当地伙伴,现实贡献率表示为:

(二)依赖度

现实贡献率表示了在某年内一方对另一方战略目标的贡献大小,现在我们假设在同一时期,一方资源对另一方的贡献为零,即假设IJV解体,另一方只能依靠自身资源来实现其战略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其战略目标的实际完成值与假设没有对方资源支持情况下的战略目标的预测完成值的差与该年度战略目标实际完成值的比值,称为依赖度,表示为:

从表面上看,依赖度和现实贡献率这两个概念如同硬币的二面,但在考虑企业的吸收能力因素后,会发现依赖度和现实贡献率的意义完全不一样。吸收能力被定义为企业从别的合资伙伴获取知识,进而消化吸收,转化为自身优势,并为其商业目的服务的能力[10]。当一方的吸收能力很强,不断地从另一方汲取有价值的知识,而另一方的自身创新能力不强,其独特资源优势无法持续保持时,一方对另一方的依赖度就会降低,吸收能力的效果在IJV存在时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但在IJV解体后,其效果就会充分展现出来。

(三)合作满意度

在IJV中,各合资伙伴采取介于充分合作(Pareto最优的策略)与非合作之间的策略。合作满意度的定义:一方的战略目标实际完成值与在另一方采取Pareto最优的策略情况下战略目标的预测完成值的比值,表示为:

IJV的稳定性是由现实贡献率、依赖度和合作满意度三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当B方对A方有较高的合作满意度,且A方对B方做出的现实贡献率较高时,并不能保证B方对A方有较高的依赖度,相反,这时往往会出现较低的依赖度,这是因为当A方倾其所能配合B方使B方对A方有较高的合作满意度时,A方使用和展现了其更多资源,为B方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一旦B方具备较强的吸收能力时,B方对A方的依赖度就会降低,当依赖度趋向于零时,将直接威胁IJV的稳定性;如果A方具备的某些资源是B方无法通过吸收能力学到的,如品牌等,则随着A方的这类资源的增多,B方对A方的依赖度将会提高。

图1 IJV稳定性判断图

合资伙伴对IJV稳定性的预期由二部分组成,一是它从自身战略目标出发对IJV稳定性前景的判断,另一部分是它从对方的战略目标角度出发,考虑对方对IJV稳定性前景的判断,并通过对此的认知,作为自己预测IJV前景依据之一,因此有:

择空间;相反,随着A方的IJV稳定性预期值减小,α和β选值空间越来越狭窄,这时,只能转移那些α值大且β值小的技术种类,比如专利技术。

图2 技术转移可行集

图3 技术的转移映射和吸收映射

四、IJV合资伙伴有关技术转移的策略分析

(一)技术提供方的策略

从图(2)可以看出,通过降低β值,可以使原来没有落在技术转移可行集内的技术移到可行集内,提高A方在IJV的收益,同时尽量减小B方未来的威胁,A方可采取以下策略。

1.技术黑箱化策略 所谓技术黑箱化,就是把转移的技术核心模糊化,技术使用者仅了解它的输出功能,而无法熟悉它的设计原理、关键参数的设置,其使用功能仅能满足IJV专门用途,技术使用者无法进行二次技术开发。

如图3所示,技术提供方把它的技术K[,A],经过转移映射f[,A]转移到IJV中,转移映射f[,A]的结构由技术提供方的技术保护策略决定,f[,A]决定K[,L]和K[,A]在完整度、清晰度和流动性等方面的差异程度。为了降低B方的技术转移收益系数,A方技术黑箱化策略的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增加转移技术的“粘性”,对于流动性强的技术,如以图纸和手册等编码形式表示的技术,B方比较容易掌握;对此,A方尽可能把可编码的技术转换为编码和不编码的混合形式,部分技术用编码形式进行转移,而核心部分存于A方驻IJV技术人员的头脑中,目的是增加技术的“粘性”,降低其流动性。

——提高转移技术的复杂性,把伪信息和真正的技术混合,使得B方无法正确理解技术的真实内涵。

——提高技术的使用界面专业性,尽可能使技术的使用界面缩小到IJV中某一专门用途,把原技术化整为零,使B方无法得到完整的技术。

2.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这里,我们把要转移的某种技术K细分,其中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部分为K[,P],剩余部分是未能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K[,NP]。

我们称δ为知识产权保护系数。当A方转移到IJV的技术中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部分增加,即转移的技术含有更多的专利技术,对在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B方的技术转移受益系数β将随着A方知识产权保护系数δ增大而减小。

3.技术更新策略 A方通过创新更新其知识库,在ΔT时间后,对于同类产品的技术,A方的知识更新量为R[,x],有:

我们称γ为技术更新系数。A方较高的γ值,使得B方从IJV中获得的技术很快过时,无法有效地转换为B方的竞争优势,因此B方的技术转移受益系数β随着A方的技术更新系数γ增大而减小。A方根据本企业的研发实力,得出自身的知识更新系数,在转移技术前,就可以有效预测转移的技术何时成为过时知识。

以上三种策略,虽然都可以降低对方的技术转移受益系数,但它们的实际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技术黑箱化策略降低β值的同时,也会影响IJV技术转移受益系数α,还会影响IJV的合资伙伴之间的信任程度,采用此策略,需要平衡各方面利弊;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由于并不是所有技术都可以得到知识产权保护,采用此策略的空间相对狭窄;从长期竞争角度来看,不断创新应是技术提供方采取的最优战略。

(二)技术需求方的策略分析

1.提高自身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双方信任关系对技术需求方获取技术起着正面作用。一个企业的合作能力优势需要长时间才能建立起来,企业参加联盟越多,时间越长,合作经验就越丰富,越能从以往的合作经历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解决和跨国公司的矛盾方面越讲究技巧,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就越快保证其合资战略目标的完成。合作能力和承诺、信任、沟通质量等因素有关,技术需求方通过加强自身的合作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技术提供方对IJV稳定性前景的预期,从而激励技术提供方转移更多更先进的技术。

2.加强吸收能力 从图3看出,从IJV中获取技术的任务是由技术需求方工作在合作界面的人员来完成的,合作界面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构成吸收映射f[,B],把IJV的技术K[,L]转换为自身的技术K[,a]。当技术需求方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时,可以使吸收过来的K[,B]和K[,A]在完整度、清晰度和流动性等方面的差异程度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

由于技术需求方的合资战略目标是获取先进技术,因此,而不能以整体形式进行合资,它应保留自己的主体。为了从IJV中传输技术到主体,需要构建合作界面人员与主体交流的网络,构建此网络时,要注意网络两端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对称,以免使传输的信息产生失真,同时,为了获得完整的技术,需要从IJV的各个部门收集信息,界面人员通过该网络将技术信息传输到本体相对应部门供评估和分析,最后汇总;交流网络是双向传输的,能将主体的战略意图及时告知界面人员,需要指出,该网络并不是显形的物理网络,实际上是一种隐形网络,它既能有效地传输信息,又不会被跨国公司人员察觉,这是构建网络关键所在。

五、实例分析

从IJV稳定性预期与技术转移的关系模型中得出结论,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决策受其对IJV稳定性预期支配,以下案例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和法国莎基姆公司在波导1999年刚拿到手机牌照时,就开始建立技术联盟,波导首度投产的幻影RC838,其原型机就是莎基姆公司的产品,在首次合作中,两家公司建立起互信,达到双赢的结果,为联盟的长期稳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联盟经历了几年良好运作后,莎基姆公司和波导公司共同投资2980万美元,建立起紧密型联盟形式-合资公司,为了加速技术转移,莎基姆公司将其移动通讯研发中心搬至宁波。从此例可以看出,IJV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来的,具备良好合作经历后,当技术提供方对IJV稳定性预期很高时,技术转移将会发生质的变化。

北京热力容器厂和美国贝克公司于1986年组建合资企业-北京热贝公司,在随后的七年中,双方合作良好,美方多次转移其核心技术给北京热贝公司,企业产值增加6倍,销售收入增加近30倍,人均劳动生产率是以前的3.7倍,转移技术给双方带来的收益极其显著。但从1997年起,双方对企业管理权的争夺,导致合资企业不断动荡,在这种背景下,美方对转移的技术做出种种限制,对中方严格保密其核心设计软件源程序,防止中方解读技术内核,结果是中方无法获得有价值的技术。

六、结束语

本文提出跨国合资企业稳定性的三个判断要素:现实贡献率、依赖度和合作满意度。追求获得核心技术的一方,要想达到其战略目标,需首先提高技术提供方对IJV稳定性的预期;相反,如果IJV成立后,刻意去获取对方的技术,反而会增加对方的不信任感,导致IJV不稳定,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作为技术提供方,为了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不断创新将是它的最优策略。

标签:;  

跨国公司稳定预期与技术转移战略的关系研究_技术转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