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内部审计研究
中国石油海外审计中心 李晨曦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与世界实现经济与发展沟通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外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成为竞争的新战场,我国国有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引领下,不断契合自身优势进行国际市场的拓展,成为了我国经济外延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境外投资经营的实践过程中,国有企业也暴露出内部控制、资产监管及内部审计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国有企业境外的业务拓展。基于此,本文以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内部审计为基础,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要求,分析当前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现状与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以促进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内部审计的落实,促进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提升,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实现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国有企业 境外资产 内部审计
自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轨道以来,我国政府针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及潜力,相继提出了“走出去”“一带一路”等国际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经济走向国际、不断延伸。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拓路先锋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对外投资金额就已经突破1200亿美元,面向“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直接投资就达140多亿美元,并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与深入,更多的国家及地区参与其中,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的对外投资金额,为国家经济战略的拓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然而,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对于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而言,风险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加强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内部审计,能够使企业对自身进行正确的定位,及时发现及纠正内外部出现的经营管理问题,提升企业境外业务的风险应对能力,确保国有资产的增长及安全。
“谢谢你。”我好奇地摸着渡鸦骨架图,“是这样的,我得和你谈谈……”说完这话,我慌忙朝威尔和克里斯蒂娜的方向瞥了一眼,我不能硬逼托莉说出真相,他们知道了肯定会穷追不舍。“一些事……改天吧。”
1 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现状
我国由于历史发展原因,涉足国际市场的时间并不长,在实践经营与管理中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境外投资业务的失败将给国有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境外投资业务,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已经有5家海外公司停业,累计亏损额度超过1.4亿元以上。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第一,国有企业监管体制不完善。从当前的国有企业境外业务开展而言,虽然大部分国有企业均有涉及境外投资业务,但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比较片面,缺乏境外投资业务风险掌控能力,特别是企业自身的监督管理上缺乏经验,在企业内部并未成立专职的海外业务管理机构,而是实行与境内业务的统一管理,或者出现多头管理的问题,致使境外投资缺乏安全保障与专业保障,安全风险不断增加。第二,国有企业监管制度不匹配。国有企业为保证企业管理的统一性,对于境外业务主要以母公司管理的模式进行,但由于企业管理的结构不完善,母公司对境外公司的支持与监督不到位,缺乏内部控制能力,导致境外机构缺乏对自身问题的认知,容易导致资产风险的发生。
2 国有企业境外资产面临的风险
国有企业面向境外的投资规模逐年增加,在享受投资成果的同时,其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总体而言,影响国有企业境外经营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内部管理问题。如上所述,我国对外投资起步较晚,加上国际金融市场及金融模式的变革,增加了境外管理的难度。并且,我国境外投资业务比较单一,大量的投资都犹如摸着石头过河,再者国外环境与政策与国内相关甚远,在实际的经营与管理中需要更多的预测,使管理水平无法短期内提升。二是投资国际化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局势不断变幻,包括中美国贸易摩擦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内战及华为5G争端等在内的国际争端,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造成巨大的影响,也在无形之中增加境外投资管理的风险。加上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主要集中于基础建设、社会能源及生产加工领域,大量的设备、资金及人员都处于境外,增加了统筹管理的难度。三是地域差异问题。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面向全球,但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历史、民族、政策等差异,对于国外的投资环境无法进行有效的判断,加上境外国家对国有企业都要实施必要的监管,使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及管理活动受到一定范围的限制,影响了企业的战略实施。
总体而言,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境外资产面临着来自不同方向的风险,包括内部管理及外部环境等,而从具体的类型上划分,又可以将其归纳为政治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及经营风险,这些风险都是威胁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主要因素,其风险内涵如表1所示。
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由内部评价主体和外部评价主体两部分组成,两个评价主体分别有不同的评价目标,因此就使得两个主体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两个评价主体会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这就使得在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两个评价主体的效率有一定的差异。公司内部评价主体在内部控制评价时更注重公司的经营战略目标,这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外部评价主体关注的是报告的合法合规性,外部评价主体在保证自身独立、权威的同时协助政府监督机构对所评价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审查,提高所评价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从而促进会计稳健性的提高。根据分析提出第一个假设:
表1 国有企业境外资产风险分类
3 加强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内部审计的策略
3.1 建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权威性
针对于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内部审计的细则,相对而言还比较缺乏,并且在审计的职责、权限等方面也尚需明确。同时,从法律制度的层面来看也存在着障碍,比如国有企业的境外机构应当以哪国的法律为基准,若本国法律与他国法律存在冲突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造成今后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的困境。因此,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增值,国家审计机关应当提升站位,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领导职能,立足于“走出去”的审计思维,建立一套完备的境外资产内部审计制度,切实将境外资产的内部审计纳入到国有企业的正规管理范畴,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率及作用,从而构建起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筹划、统一管理的内部审计体系。一是依托信息化优势,充分应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将境外资产信息进行实时上报,提升监管的效率。二是修订相关法律制度。结合内部审计的需要,建立以国有企业内部为基础,以审计法规为准绳的内外融合的审计机制。三是加强企业审计队伍建设。依托强大的审计专业队伍,及时、高效、全面的开展境外资产的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将审计纳入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
3.2 探索“走出去”的审计制度与方法
目前,国有企业的境外资产内部审计缺乏独立与权威,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质量与效益,尤其是部分地方性质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审计力量不足、工作不细的问题突出。因此,针对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内部审计的特点,更需要提升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强化监督责任,切实将内部审计制度严格落实。一是充分利用国际合作机制解决管理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框架下,沿线合作国家与我国都建立了相应的合作框架,在此框架下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基础,加强境外资产的内部审计与管理,建立切实境外业务实际的审计标准,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内部审计流程,或者立足于国际监管机构进行直接管理,从而提升境外资产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优势。此外,还可以依托国家部委所成立的境外投资审核委员会,将境外业务进行审核把关,并根据相关的规范进行境外业务的管理,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二是充分依靠国家监察委解决独立权威问题。国家监察委作为国有企业的主要领导机构,对于国有企业具有直接的监督管理职权。国有企业在实施境外投资及业务拓展的过程中,都需要经过监察委相关部门的审核与批准,提升境外投资的严肃性与科学性。
3.3 扎实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
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更应当充分把握时代发展契机,切实在境外资产的内部审计中提升审计水平。同时,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及企业管理体系的变革,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众所周知,伴随着社会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发生深刻的变革,企业经营与管理方式与管理水平日新月异,在此背景下,针对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内部审计也应当充分契合时代的发展,竭力打造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境外资产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一直以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都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点内容,通过全覆盖的审计模式,能够帮助国有企业完善内部审计职能,促进境外机构的资产治理能力发展。在实施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内部审计中,要依托大数据环境,将加强境外资本监管作为主要方向,将国有企业的母公司与境外机构实现全面的管理和覆盖,并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构建不同的审计模式,在营造良好内部审计环境的同时,促进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与落实。
4 结语
总之,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动下,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投资。因此,相关部门应贯彻执行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内部审计的改革路径,提升内部审计促进资产保值增值的功能,促进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确保“一带一路”倡议稳健、有序发展,有效遏制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流失,保护人民财产,维护国家利益。
增加坝基砂土层的上覆有效压力,再加以设置排水措施,加速轻壤土的排水固结。2002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对陡河水库坝基坝体渗流稳定分析结果显示坝基渗流在正常蓄水位下呈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郝玉贵,赵晨,郝铮.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沿线国家协同审计[J].财会月刊,2016(1).
[2]张惠琴,杨瑚.境外资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战略体系构建研究——基于防范国有资产流失视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3).
[3]商思争,宣昌勇.“一带一路”审计:一个信任视角的理论框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32(3).
[4]郝玉贵,郝铮,赵晨.国家审计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论分析与实现路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2).
[5]林忠华.“一带一路”战略与企业境外资产审计[J].科学发展,2016(3).
[6]黄琳琳,张立民,杨献龙.国有企业集团境外业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现状及效果——基于中国电建集团的问卷调查[J].财会月刊,2017(27).
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298(2019)10(a)-062-02
DOI: 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9.19.062
标签:“一带一路”倡议论文; 国有企业论文; 境外资产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中国石油海外审计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