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接种不易产生抗体的因素分析论文_孙贤兵,王华

孙贤兵 王 华

华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华容 414200

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疫苗接种不易产生抗体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例首次接种乙肝疫苗但未形成乙肝表面抗体的患者,实施再次疫苗接种,并于第7个月对其抗体检测,如仍未形成抗体,则检测患者乙肝5项、HBV-DNA以及ALT水平。结果:20例患者中,连续2次接种乙肝疫苗以后,14例患者在再次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其中,8例抗体-HBS、6例抗体-HBS(±),剩余6例患者乙肝病毒呈阳性(HBV),其中3例为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3例乙肝病毒E抗体(HBeAb)阳性、(HBcAb)阳性。检查的阳性结果与HBV-DNA以及ALT水平升高一致。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未形成乙肝表面抗体主要与免疫应答缓慢、HBV的隐匿性感染以及免疫耐受有关。

关键词:乙肝疫苗;接种;抗体;产生因素

乙肝是慢性乙型肝炎的简称,主要表现为乙肝病毒检测呈阳性,是指患者病程超过半年以上或发病日期不够明确但临床表现有慢性肝炎症状者。临床医学中,其病症表现为浑身乏力、恶心、腹胀等,并且伴有一定的感染性,严重威胁患者社会生存。当前,对乙肝治疗的最佳方式为乙肝疫苗接种,成功与否具有一定的标准,主要是以机体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但是,在临床表现上,存在乙肝疫苗接种后不成功的病例,其机体未形成乙肝表面抗体[1]。乙肝疫苗接种不易产生抗体的因素较多,本次研究对首次接种乙肝疫苗,但没有形成抗体的患者实施二次疫苗接种,并在第7个月对其抗体检测,如仍未形成抗体,则检测患者乙肝5项、HBV-DNA以及ALT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例首次接种乙肝疫苗但未形成乙肝表面抗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11例,女性患者为9例,年龄20岁~55岁,平均年龄(44.13±6.94)岁.

1.2方法

检查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例首次接种乙肝疫苗但未形成乙肝表面抗体的患者,实施再次疫苗接种,并于第7个月对其抗体检测,如仍未形成抗体,则检测患者乙肝5项、HBV-DNA以及ALT水平。

乙肝疫苗接种方法:对患者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过程中,采取接种乙肝疫苗的方式,具体剂量为10ug/次,分别于1个月、6个月实施全程免疫接种。在常规消毒的情况下,于肱骨三角肌处,实施肌肉注射给药,重组乙肝疫苗选自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例乙肝疫苗接种患者接种结果分析

选取的20例患者中,连续2次接种乙肝疫苗以后,14例患者在再次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其中,8例抗体-HBS、6例抗体-HBS(±),剩余6例患者乙肝病毒呈阳性(HBV),其中3例为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3例乙肝病毒E抗体(HBeAb)阳性、(HBcAb)阳性。

表1 20例乙肝疫苗接种患者接种结果分析[n(%)]

3 讨论

乙肝疫苗接种过程中,不易产生抗体的因素较多,本次研究中14例再次接种以后形成的乙肝表面抗体患者,在临床医学中的表现属于免疫应答缓慢,患者所产生的HBs相对较晚,其抗体真正产生,需要给予重复接种乙肝疫苗。而针对于其中的6例抗体-HBS(±)患者,由于其产生抗体相对较晚,同时抗体效能延续时间较短,消失时间过快,对其采取接种1次的方式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将抗体监测工作予以重视[2]。而剩余6例未形成乙肝表面抗体的患者,其HBV-DNA都属于阳性,同时伴有ALT水平明显升高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乙肝病毒隐匿性感染以及乙肝病毒感染等等,进而影响疫苗接种效果[3]。

通过对本次研究内容的分析,并结合当前临床经验,总结出了乙肝疫苗接种不易产生抗体的原因,具体包括:①检测方法存在偏差,由于检测方法的问题,造成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的失误,进而影响检测结果。针对该影响因素,应采取酶联免疫法的方式,将得出的结果予以确认,以保障结果的准确性;②免疫应答缓慢。患者接种疫苗以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数量相对较少,进而导致检测方法不适用现象的发生,以致于出现隐性结果,影响乙肝疫苗接种效果;③极易发生乙肝病毒隐匿性感染。检测过程中,第一次接种疫苗以后,患者未形成乙肝表面抗体,此时便会导致ALT水平升高的现象,进而从中了解到乙肝病毒隐匿性感染的危害性,例如,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窗口期以及患者恢复期期间;④机体处于免疫耐受期。患者虽然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应答,进而呈现一定的耐受作用[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例患者中,连续2次接种乙肝疫苗以后,14例患者在再次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其中,8例抗体-HBS、6例抗体-HBS(±),剩余6例患者乙肝病毒呈阳性(HBV)。对于剩余的6例患者在接受2次乙肝疫苗接种以后,仍未形成乙肝表面抗体的现象,应采取乙肝5项、HBV-DNA以及ALT水平检测,以期保证乙肝疫苗接种患者抗体的产生。在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已感染乙肝病毒,而其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总量相对微弱,运用酶联免疫法也无法有效检出的现象,则判定为隐匿性乙肝病毒,检测将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采取多次接种检测的方式[5]。

综上所述,乙肝疫苗接种后不易产生表面抗体的患者,临床检测显示,将机体免疫应答缓慢的影响因素予以排除,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对隐匿性感染、机体免疫耐受以及乙肝病毒变异等予以重视。如需必要,应采取乙肝5项、HBV-DNA以及ALT水平检测,以期分析原因,实施针对性的治疗。结果显示,乙肝疫苗接种后未形成乙肝表面抗体主要与免疫应答缓慢、HBV的隐匿性感染以及免疫耐受有关。

参考文献:

[1]唐广心,叶发忠,彭敬,等.低/无应答医务人员接种60μg乙肝疫苗1年后的免疫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08(03):296-297-300.

[2]唐广心,叶发忠,,彭敬,等.低/无应答者接种60μg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衰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09(05):307-308-306.

[3]李波,崔伟红,姜梅,等.乙肝疫苗扩免策略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2,03(20):3118-3121.

[4]于艳丽,张明五,余运贤.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应答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3,05(01):148-152.

[5]李波,崔伟红,姜梅,等.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3,02(03):438-440.

论文作者:孙贤兵,王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  ;  ;  ;  ;  ;  ;  ;  

乙肝疫苗接种不易产生抗体的因素分析论文_孙贤兵,王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