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蓉 四川省蓬溪县新会镇学校 629139
【摘要】古诗词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有悠久的历史。中学语文通过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构建,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审美情趣,鼓舞其奋发有为。但由于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单一和古文与白话文的差异,使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一筹莫展,产生畏难心理。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背景,进入诗境。诵读成韵,领悟感情。品味语言,整体感知。使初中古诗词教学实现有效,课堂真正由低质走向高效。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我见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3-106-01
新课标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中学语文通过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构建,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审美情趣,鼓舞其奋发有为。
尽管学习古诗词,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领悟能力。但由于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一筹莫展,产生畏难心理。究其原因有:
一、古文与白话文的差异,是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产生畏难心里的原因之一。
1、古诗词虽然具有音韵的和谐优美性,但是毕竟不及白话文通顺易读,这就形成诵读古诗词的语言障碍,初始朗读,总觉拗口、不顺畅,连贯不起来,部分学生不爱读甚至不去读,背不下,记不住,成了制约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瓶颈。
2、和现代文相比,古诗文多了语言、文化背景等方面的障碍,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不集中精力很难顺利阅读,加之学生的古诗词基础薄弱,积累少,对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知之甚少,生活经验不足,又形成理解上的困难,特别是古诗词中的韵律、平仄不要说学生对此是一片空白,就是一部分老师也只是略知一二。
3、学生的古汉语语法贫乏,如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掌握不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古诗词之句及其精炼,叙述呈跳跃性,又增强了古诗词的理解难度,这一系列的难题,在学生心理形成畏难情绪,影响了古诗词的学习,古诗词无论是从花费的时间上、精力上都要比白话文学起来耗时费力。
二、弊端重重的课堂教学,模式化的教学方法是最为显性的表征。
传统的教学模式先是文学常识介绍(作家的字号、生卒年、代表作品、课文背景知识等),再是正音、断句、朗读课文,然后是落实字词、串讲文句,接下来就是分析思想内容,赏析写作特色,最后是讲解练习,做题巩固,教学流程僵滞,教学形式呆板,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不主动、无兴趣,课堂了无生气,这样的教学谁会喜欢?
如何才能破解这种传统教学的“索然寡味”,进行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做足文章:
(一)克服畏难心里,培养学习兴趣
古诗词的确比现代文难读,但难的结果不一定是学生不喜欢,不感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困难易于激起人们解决问题的欲望,而问题的解决又可以让人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简洁地介绍一点我国古典文学知识、汉字的构造、特别是象形字的构造,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借助多媒体设备适当的播放一些相关的古典乐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悟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寓教于乐,不仅会消除畏难心理,还会引发对古诗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背景,进入诗境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对诗歌的理解才会更加全面、具体,对情感的把握才会拿捏得更准,才会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
(三)诵读成韵,领悟感情
古典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教学,对语言的品味感悟非常重要。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学生更能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重视对古诗文朗读,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读的技能和方法。读有不同的方法: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品读等等。古诗朗读还要讲究节奏。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行路难》,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古诗词教学确实需要百花齐放的多种策略和模式,但离开了读,学生和作者心灵的碰撞、对文本的感受、品味、领悟、体验、思考都将无从谈起。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只有在课堂中还学生以“读”的权利,学生才能真正地实现直接阅读、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
(四)品味语言,整体感知
诗歌讲究“炼字”,古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还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美谈,都说明遣词炼句的讲究和艰难。而诗词为了追求意境,一般都含蓄隽永,留存了大片空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让读者去品味“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因此,教师在讲授诗歌要注重品味语言,赏析诗句,整体把握,逐步引导学生从诗词描写的物境中走向诗人的心灵世界,去感悟作者的意境美。
总之,古诗词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教师一定要重视古诗词教学,让学生充分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和意境美,给予古诗词教学更多的时间、空间,并遵循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使初中古诗词教学实现有效,课堂真正由低质走向高效。
论文作者:王佐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古诗词论文; 学生论文; 诗歌论文; 节奏论文; 意境论文; 语言论文; 白话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