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分化对军队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工作论文,对策论文,军队论文,社会阶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社会阶层分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以外,新的社会阶层正在产生,其中主要有企业家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劳动者阶层和失业者阶层等。每一个阶层都正在形成自己的特殊利益。社会阶层分化作为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运作而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对军队政治工作发展的影响也极其深刻。
一、社会阶层分化对军队政治工作发展的积极影响
1.社会阶层分化促进了人的解放,推动我军“从事业型军人到职业型军人”的转变
传统社会结构是一种以身份为核心的高度凝固化的社会结构形式,身份是社会对每个人既有地位和财富合法性的确认,身份是凝固化的,人们很难通过后天努力自主地获取某种身份,这是一种缺少公平竞争机会的体制。职业则是根据各方的利益关系和理性原则订立的规范个人和社会行为的协议。在职业社会中每个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遵守和履行协议的过程中实现自由流动。从事业到职业的转变,其实质是人的解放,是用法治取代人治,用后天努力取代先赋资格。
我军当然不存在法定的身份制度。但是,在建军70多年中积淀下来的事业型军人观念和社会心理是不会一下子消除的,特别是这种事业观念与计划经济体制封闭的社会管理模式相结合以后,就逐步引发了严重的准事业现象,并有了相当顽固和藐视的合理性。自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阶层分化迅速发展,军人事业型开始出现解体。例如地方接收军转干部与政府指令性安置发生冲突,由过去指令性安置到择优选人用人,甚至直接接纳有专业特长的军队退转军人,他们到地方的社会地位再也不是原部队职务高低所能限制的,原先对事业依赖较大的既得利益已大大减少,每个军人的社会地位,越来越取决于个人后天的努力。不断流动的军人开始逐步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即职业关系,并通过职业关系来获得自身需要的社会资源,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职业关系的发展,是军队利益主体之间的交往逐渐趋向遵循平等和自由的准则。
2.社会阶层分化造就成长中的“军人群体”
随着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造就了一大批文化素质高、头脑灵活、参政议政强的新的军人群体,客观上为新的军人群体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条件。新的军人群体的出现以及这一领域中的成员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发展了其自身的自治、自主能力,培育和锻炼了官兵的独立政治人格,使我军政治生活增添了一个弹性因素,提高了政治鉴别力。新的军人群体具有调节矛盾冲突,实现政治稳定的内在机制,他们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致力于通过理性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利益冲突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矛盾,这有利于形成保持政治稳定的理性自觉。同时军人群体通过价值引导和自我整合,能够增强官兵对政治体系的认同感和支持度,形成国家与军队相互支持的良性互动关系。
3.阶层分化推动了军队民主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和实现程度
社会阶层分化本身并不属于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范畴,但能够为民主和法制建设提供生长点。从社会阶层分化的情况来看,这种推动作用集中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军队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土壤。官兵的主体意识在迅速觉醒,他们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和现代民主观念正在不断增强。其二,阶层利益多元化必定会引起官兵政治参与的多样化。在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中,出现了各利益集团政治参与愿望增强的趋势,各阶层都会有本阶层利益的代言人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身的利益要求,并迫切地希望将他们的意志和要求输入政治决策系统,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官兵政治参与、意愿表达的主动性、竞争性及其水平。官兵的政治参与水平和质量就成为衡量不同国家军队政治工作中民主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社会阶层分化对军队政治工作稳定的消极影响
1.各级官兵政治参与愿望的增强与参与渠道匮乏的矛盾会引起军队政治工作的不稳定
在当今社会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中,出现了各利益集团政治参与愿望增强的趋势。这就要求军队的政治工作必须有能力把这些因现代化而达到新的政治觉悟的官兵成功地吸收进政工体系中。为此,政治工作体系必须随参与水平的提高、输入压力的加大而不断提高政策制度的复杂性、自立性、适应性和凝聚性。西方政治学家用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稳定这一公式,说明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水平与政治稳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公式表明,政治工作的稳定程度取决于政治工作参与和政治工作制度化之间的比例。如果政治工作参与和政治工作制度化之间的值相等,那么政治工作体系是稳定的。如果政治工作参与的扩大超过政治工作制度水平,那么就会带来不平衡,造成政治工作体系的不稳定。目前,一方面,我国利益关系的调整,极大地激发了官兵利益表达的愿望和政治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我军现有的政治工作制度化水平尚不高,其民主性和开放性尚未达到能够容纳官兵进行广泛政治参与的程度。从两者的发展态势来分析,政治工作制度化水平落后于政治工作参与的发展程度,尽管我军建立了多种民主政治形式,但政治工作体系所提供的政治参与渠道还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官兵参与政治事务的愿望和要求,这就有可能酝酿军队政治工作的不稳定。
2.军地反差过分扩大,特别是经济比较贫困的官兵将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导致军队政治工作的不稳定
在市场经济社会,由于人们在能力、生产要素的拥有量以及劳动贡献量诸方面存在着差别,因而造成社会成员、社会阶层之间在社会财富分配方面的差异,应当说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这种差距不应过大,不宜超过一定的“度”,它应是以广大社会成员都能够普遍得到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益处为前提的,否则便成为一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军地反差的存在及加大,虽然从当代社会转型意义上讲是可以避免的,直至消失,但人数之多,存在时间之长却是不正常的。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存在,会损伤军人的公正原则并降低军队的凝聚程度,给部队的政治稳定带来负面影响。“贫者愈贫,富者愈者”的局面有可能诱发官兵对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强烈期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经验证明,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要适度,贫富过分悬殊——尤其是不合理的悬殊——必然导致政治和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如何面对军地贫富差距所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也就成了国家和军队必须加以解决的紧迫问题。
3.庞大的失业半失业阶层的子女已经成为军队政治工作不稳定的因素
失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出现是非常正常和自然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曾把“完全就业”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失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若以职业作为阶层划分的标准,那么庞大的失业阶层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兼并破产力度的加大,今后几年失业率还会进一步增加。失业者无收入或有较少的救济、安置收入,他们处于社会利益分配体系中最不利的地位,他们时常感到社会对他们的不公,他们无能为力并沮丧之极,对前途不抱多大希望。而且随着失业人数的迅猛增加和失业时间的不断延长,失业者极有可能由不满、抱怨、失望、沮丧发展到对其所处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丧失信心,极可能由失业者的个体行为扩大为失业者的群体行为,从而给他们处在部队中的子女带来不同方式的思想负担和压力,在这部分战士中容易滋生一些社会和政治性的问题,有的甚至触及刑律,况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他们强烈的反社会情绪和抗拒意识,而这种情绪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严重地破坏社会和部队政治稳定的行为。
4.社会利益分化给部队官兵带来的冲击导致政治工作不稳定
社会阶层的急剧分化对早已习惯了旧的社会生活秩序的人们,将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由于各阶层在利益分化中所能获得的实际利益是各不相同的,利益格局的重组为社会成员思想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提供了社会基础,不同层次的官兵在价值取向和价值认识、价值评价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通过群体心理反映出来,官兵在价值取向、价值评价上感到矛盾、困惑以及不知所措,并产生普遍的心理焦虑和冲突,官兵心理的分化呈现出在部队常态期所少见的无规则的纷乱状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较强的失落感。失落感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状态,此种心态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将自己的命运与那些既和自己的地位相近,又不完全等同于自己的人或群体作比,或作相反的比较。调查发现,部队很大一部分干部与在地方工作的同学、兄弟姐妹及同龄人相比,失落感最为强烈的是:他们有着比自己更优厚的待遇和条件。这种相对失落感又引发各种攀比意识,这一部分官兵,往往以自己的短处或劣势同那些人的长处和优势攀比,由强烈的失落感演化为对单位对军队甚至对社会的指责,不相信部队的政治工作,加之部队还缺乏对这些官兵自我约束,自我进步的压力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部队政治工作的整合化,降低了政治工作内部的有机性程度,妨碍了政治工作的稳定。
(2)失落宣泄心理。由于社会各阶层在利益分化中所获得的实际利益不同,必然会引起人的社会地位的变迁,待遇的高低。面对这种社会情况,一部分官兵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例如:某营教导员,家住张家港市,1999年家里花1.2万元为他盖了四间平房,去年春节探家,他的小平房已被周围豪华小楼包围,他的姐姐看他穿的便装还是4年前买的,立即掏出2000元带他到商店从上到下焕然一新,与兄弟姐妹相比,他深感自己太寒酸了,这就反映了这种失落的心态。人们的失落情绪一旦与对某些具体问题的不满相结合,达到某种极限,就会通过牢骚情绪来宣泄种种不满。在部队也出现了“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社会现象。以上种种不愉快的心理体验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则会抵消阶层分化对部队政治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些消极失落的心理任其弥漫,容易造成这些官兵对军队政治工作的情绪对立,最终会把由消极的失落心理所导致的种种对现实的不满指向部队。
三、推动军队政治工作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1.坚持把对社会各阶层进行物质利益的分配作为军队制定各项政策、法律的前提和依据
在地方进行利益格局调整时,各级领导对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和各利益群体的存在,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在出台一些政策法规时,要充分考虑对部队官兵的可能影响、可能反应,对政治工作可能产生的正面或负面效应,要有足够的估计和正确的判断,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能很好地解决军队政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而保持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2.建立健全各级民主制度,构建畅通有序的官兵利益表达渠道
利益的表达,是由各阶层的代表或个人,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向执政党、政府和各级组织表达自身的利益要求来实现的。在军队现代化进程中,构建健全的利益表达机制,形成广泛而充分的利益表达渠道应成为当前军队政治建设中的重点。实践证明,只有健全和完善军队民主政治制度才能承担这一任务。一方面,只有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军队民主政治制度和相关机制,方能形成顺畅的利益表达渠道。在当前,要充分发挥军人代表会议和军人委员会的利益表达功能,这是各级进行利益表达的主渠道;要扶持和扩大代表各级利益的军内团体尤其是弱势官兵与低收入官兵的影响。要加强部队协商对话机制的形成,发挥其表达民意、解释政策、提供决策帮助方面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公众传媒的组织机构,使新闻传播形成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的网络体系,使其成为官兵和不同利益群体表达要求和呼声的窗口。另一方面,只有重视民主政治制度化、程序化,才能规范和调整各级官兵的利益表达行为。其主要方式就是制定规范利益表达方式的运行机制,支持合法、正当、富有建设性的制度性表达;控制和疏导抵制性表达,防止和化解非制度性表达。总之,通过构建畅通有序的官兵利益表达制度,既可以沟通官与兵,兵与兵之间的联系,又能使各级之间的关系得到协调和规范,避免具有破坏性的利益表达方式和行为的出现,从而有利于部队的稳定和政治工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3.努力培育在军队政治工作中起主导作用的政工干部,促进政治工作的相对稳定
政工干部是军队政治工作走向稳定的重要结构因素。因为:第一,政工干部是部队政治工作贯彻与落实的缓冲剂,当它成为政治工作的主体时,对政治工作贯彻落实时产生的冲突,就会起到缓解作用,这是军队政治工作稳定的政治基础。第二,政工干部在军队政治工作中代表着主流的意识形态,当这种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时,极端的和激进的思想冲突就很难有市场,这是军队政治工作稳定的思想基础。第三,政工干部也是贯彻落实军队政治工作最直接的群体,政工干部对政治工作贯彻落实的越好,军队政治工作在部队官兵中贯彻落实的就越彻底扎实,这是政治工作稳定的“经济基础”。我军要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政工干部的选拔、培训机制,提高政工干部的知识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军队要重视政工干部队伍的保障系统建设,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军队政治工作的高难度、高强度给政工干部带来的思想、心理和身体的影响。与此同时,各级要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政工干部成长的政治环境,防止政工干部分流,尽可能地吸收高素质人才进入政治工作系统中来,更好的形成建设部队民主政治的主导力量。
4.坚持社会公正原则,使军队政治工作在公平的社会规范秩序中展开
要消除阶层分化过程中出现的对军队政治工作稳定所带来的某些消极因素,就必须坚持社会公正原则,通过依靠法律、经济、行政调控的手段,使阶层分化能得到旨在体现公正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支撑和引导。第一,推进依法治军,依法协调和保障军人的合法权益。法律的规定和运用应在各利益群体的博弈基础上达成共识。在经济活动中,一方面能对军人的合法利益给予切实的保护,对侵害军人及军人家庭利益者予以制裁和严惩;另一方面,对军人在国家整体建设中的奉献和补偿做出硬性规定,使官兵的利益都能在法律的范围内得到有效的保护。第二,依靠财政税收杠杆来调节军地干部工资事实上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部队官兵待遇,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消除军地反差。第三,建立系统的、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解决军人家庭低收入和贫困问题,以释放军人及军人家庭所承担的社会风险。收入分配政策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扶助穷人,从我国军队现实情况看,并不是所有贫困军人及军人家庭都能从经济增长中得到好处,国家有责任对贫困的军人和军人家庭予以特别关注,无论从道义上还是从国家和军队的稳定上都应如此。国家和军队应在增大投入的同时,构建起完整的“军队安全网”,包括军人保险、军人救助、军人福利以及军人优抚四项制度,否则,所谓的救助仍带有临时性、随机性的色彩。
5.加强对部队官兵心理的研究
部队政治工作的稳定有赖于部队官兵心态的稳定,对部队官兵心态研究可以及时了解各级官兵心态的稳定程度,在官兵心态发生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发挥它的预警信号,从而发挥它的预警功能。其功能之一,就是帮助政治工作者获得某种官兵心意的信号,作为调整和决定自己的政治主张、政策措施的依据和参考。建议师以上机关设立官兵心态研究机构,旅、团编配专职干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定期进行官兵心态调查,内容包括官兵对军队改革措施的物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各级领导工作的满意度,官兵对工资待遇、官兵作风以及对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等问题的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