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工程首部枢纽闸坝方案优化设计论文_郭定明,郭大林

贵州华电乌江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该工程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水平,根据工程实际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以及工程投资控制,对该水电站工程首部枢纽闸坝设计方案分别从地质条件、岸坡滑坡体的处理、坝基处理、闸坝结构布置、施工条件、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优化对比分析,确保了该工程闸坝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布置更加合理,同时,节约工程投资占首部枢纽投资的10%左右,进一步提高了其技术经济指标。

关键词:水电站工程;闸坝优化;设计

0工程概述

某水电站系四川某河干流水电规划的第六个梯级,闸址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某河干流下游4km的河段,坝址处控制流域面积7249km2,多年平均流量为107m3/s。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闸坝、右岸引水隧洞及地下发电厂房组成。正常蓄水位2311m,最大坝高31m,电站装机容量138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5.928/6.539亿kW•h(单独/联合),水库总库容0.0104亿m3,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0.0091亿m3,为径流式电站,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环境生态用水。

本工程为三等中型工程,工程永久性主要挡水、泄水建筑物、引水发电系统等均为3级建筑物,永久性次要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水工建筑物结构安全级别Ⅱ级。永久性挡水建筑物洪水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厂房洪水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烈度为7度。工程可研设计方案为岩基闸坝方案闸顶高程2314.00m。建基面高程2283m,最大坝高31.00m。闸顶全长103.40m,分为左岸挡水坝段、河床泄洪闸坝段、冲沙闸坝段和右岸挡水坝段。

1 坝址区地质条件

1.1地形地貌

选定坝址位于某河右岸勒米沟即3#冲沟沟口上游约3.4km河段,河流流向S42˚~47˚E,偏转S73˚E流出坝址。两岸山体雄厚,左岸地形整齐,右岸上、下游均有冲沟切割,两岸分水岭高程4000~4500m,河谷切深2000~2500m,属构造侵蚀高山地貌。两岸地形基本对称,呈上陡下缓,左岸2650m高程以上60˚,以下为30˚~36˚,2340m高程附近为则为一缓坡,坡度约26˚~30˚,右岸地形稍陡,2640m高程以上坡度为50˚~72˚,2640~2420m高程段坡度32˚~40˚,2420m高程以下至河床坡度50˚~55˚。河谷横断面呈“V”型。

1.2主要地层岩性

选定坝址出露的地层为上三叠统曲嘎寺组(T3q),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砂岩夹灰色板岩、薄层灰岩,厚度大于750m;灰黑略带褐色玄武岩,厚度230~300m;为灰绿色薄层绿泥千枚岩及似厚层玄武岩夹变余砂岩,顶部夹少量薄层灰岩,厚度大于310m,分布于河床与左岸岸坡。坝址裂隙主要发育三组,见表1-2-1。

1.3水文地质条件

坝址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基岩裂隙水及松散层孔隙水,赋存于弱风化带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内。地下水位较陡。上、下游见有数个小泉水,流量0.1~0.5L/s。坝址区钻孔压水试验资料成果表明,岩体透水性因风化、卸荷程度不同而略有差异,但总体上均较小,属弱~中等透水岩体。

1.4坝基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值

根据室内做了岩矿鉴定、化学分析、岩石的物理性质、抗压和变形试验等分析及结合工程经验,坝址物理力学参数值见表1-4-1,主要结构面抗剪(断)强度值见表1-4-2,坝址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值见表1-4-3。

1.5软基闸坝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1.5.1承载力与变形模量分析

经过分析计算确定软基闸坝建基面高程2296.5m,坝高17.5m,右岸重力坝建基面高程2299.00m,坝高15m。右坝肩岩体为玄武岩及千枚岩,弱风化岩体承载力与变形模量均满足低闸坝要求。

河床坝基与左岸坝肩为覆盖层。河床坝基覆盖层挖深3.0m,压缩模量20MPa,摩擦系数0.40,承载力建议值0.35~0.45MPa。主要为块、孤石夹砂卵砾石,厚2.4~9.8m,多具架空现象,存在不均匀变形问题,需作相应的工程处理。

1.5.2坝基渗漏与防渗分析

软基闸坝坝基下砂砾石厚度还有9~13m,左岸2311m正常蓄水位高程对应的覆盖层水平厚度大于26m。覆盖层属强透水层~极强透水层,坝基渗漏问题突出。需加强防渗处理。建议坝基与左岸覆盖层设置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进入基岩1m,墙下进行帷幕灌浆。

1.5.3坝基渗透稳定性分析

坝址覆盖层土层类型主要有碎砾石与漂石混杂、砂夹卵砾石、碎块石、砾石、粗砂夹少量碎石、碎块石土等,以粗颗粒(碎石、块石)为主,夹少量细颗粒(砂、土),细颗粒含量小于25%,粒径极为不均匀,主要渗透变形型式为管涌,需进行必要处理。

2.闸基设计分析与比选

坝址岸坡高陡,河谷狭窄,正常蓄水位2311m高程上河谷宽约60.0m,坝址河床覆盖层厚11.7~17.5m,上层厚2.4~9.8m,为块石、孤石夹砂卵石,具有架空现象;下层为砂卵砾石及少量块石,厚6.7~9.7m;依据勘查成果,坝址适宜建混凝土闸坝,且坝体高度不大,可选取岩基和软基两种闸坝方案进行首部枢纽的比选分析。

2.1岩基建闸方案分析

2.1.1闸坝布置

混凝土闸坝坝轴线方位为NE48.81°,闸顶高程2314.00m。左岸及河床中部基础为T3q1绿泥千枚岩,右岸基础为T3q2深灰、灰黑色玄武岩,根据基岩物理力学指标,确定建基面高程2283m,最大坝高31.00m。闸顶全长103.40m,分为左岸挡水坝段、河床泄洪闸坝段、冲沙闸坝段和右岸挡水坝段。其中,左岸挡水坝段42.50m,河床泄洪闸坝段、冲沙闸坝段总长45.50m,右岸挡水坝段长15.40m。右岸挡水坝段设门库,右岸挡水坝上游面与进水口相连。首部枢纽平面布置图见图2.1-1,大坝上游立视图见图2.1-2。

泄水建筑物为开敞式泄洪闸及冲沙闸,设计洪水下泄流量为1320m3/s,校核洪水下泄流量为1720m3/s。泄洪闸共设3孔,布置在河床中部,闸墩厚2m。底板高程2300.00m,孔口尺寸8m×11m(宽×高)。冲沙闸设置1孔,紧靠泄洪闸右侧布置,闸墩厚2.25m,底板高程2298.00m,孔口尺寸5m×6m(宽×高)。根据泄洪闸顺水流方向长29.50m。泄洪闸段总宽36.00m,每孔泄洪闸为一个坝段;每孔各设一扇弧形工作闸门,3孔共用一扇平板检修闸门,检修门以双向门机启闭,弧门采用液压启闭机启闭,用牛腿作弧门支承。坝顶设置工作桥连接对外交通。冲沙闸为单独一个坝段,总宽9.5m,各设一扇平板工作闸门、检修闸门。

图2.1-1 基岩闸坝方案首部枢纽平面布置图

消能方式采用底流消能,消力池总长38.00m,底板厚度2m。后接钢筋笼块石海漫以减小水流对下游的冲刷,海漫总长度20m。

左、右岸挡水坝段为混凝土重力坝,坐落于弱风化T3q1绿泥千枚岩、T3q2玄武岩上部,基本断面为:上游面铅直,下游坝坡1:0.75,折坡点高程为2308.73m。右岸挡水坝段亦作门库坝段,用于放置共用的平板检修闸门,上游面与进水塔相连,建基面高程2290.00m,最大坝高24.00m;左岸挡水坝段建基面高程2287.00m,最大坝高27.00m。坝筑坝材料采用C15混凝土。

坝顶宽度的拟定主要考虑闸坝施工的需要和坝顶结构布置、交通要求等。挡水坝段的坝顶宽度为6m;局部根据有门库布置、交通的要求,为10.5m。

左岸挡水坝段内设置生态流量排放管,管径1.55m,将生态流量引至消力池内向下游排放,取水高程2305.00m。

防渗帷幕线垂直河床布置,防渗帷幕总长约159.00m,总面积约3900m2。

2.1.2左岸堆积体处理

闸坝左岸位于Ⅳ号堆积体的上游侧,左坝肩清除覆盖层后,上、下游侧边坡均为土质边坡,其物质组成为崩、坡积(Qdl+col)块石、孤石夹少量碎石土,自然边坡基本稳定。但开挖卸掉边坡的脚重,使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变差,需进行稳定复核。

图2.1-2 基岩闸坝方案上游立视图

2.2软基建闸方案

2.2.1闸坝布置

闸坝坝轴线方位为NE48.81°,闸顶高程2314.00m。闸顶全长82.60m,分为左岸挡水坝段、河床泄洪闸坝段、冲沙闸坝段和右岸挡水坝段。其中,左岸挡水坝段长22.00m,河床泄洪闸坝段长35.00m,冲沙闸坝段长9.00m,右岸挡水坝段长16.60m。

图2.2-2 闸坝上游立视图

左岸挡水坝段为上游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堆石复合坝型,左岸挡水坝段坐落于Qcol+dl(碎块石土及块孤石夹土)及Qal+col(碎块石夹砂)覆盖层上,建基面高程2296.50m,最大坝高17.50m。基本断面为:上游面铅直,下游坝坡1:0.5,坝顶混凝土宽度1.50m,坝顶总宽度6.50m,坝后紧贴1.5m厚砾石排水,下游进行坝坡1:2.5砂砾石回填和0.50m厚干砌石护坡,与消力池导墙墙后、泄洪闸岸边侧砂砾石回填顶高程2308.00m相接。左岸挡水坝上游混凝土重力坝段筑坝材料采用C15混凝土。

右岸挡水坝段为混凝土重力坝,坐落于T3q1绿泥千枚岩弱风化、T3q2玄武岩弱风化及微风化上部,基本断面为:上下游面铅直,坝顶宽度为9.00m,建基面高程2299.00m,最大坝高15.00m。右岸挡水坝段亦作门库坝段,用于放置共用的泄洪闸平板检修闸门和冲沙闸检修闸门;右岸挡水坝段筑坝材料采用C15混凝土。在右岸挡水坝段下游进行砂卵砾石回填,与消力池导墙墙后、冲沙闸岸边侧砂砾石回填顶高程2308.00m相接。

生态流量排放管布置于右岸挡水坝段内,管径1.55m,将生态流量引至消力池内向下游排放;取水管口布置于右岸挡水坝段与进水塔连接段,进口出口中心线高程2302.00m,出水管口设置在右岸导墙,出口采用球形阀门。

泄洪闸坝段布置在河床中部,共布设3孔,孔口尺寸8m×11m(宽×高),中墩厚3.5m,边墩厚2m,闸室底板高程2300.00m,泄洪闸段总宽35.00m,三孔泄洪闸为一个坝段;每孔各设一扇弧形工作闸门,3孔共用一扇平板检修闸门,检修门以双向门机启闭,弧门采用液压启闭机启闭,用牛腿作弧门支承。1孔冲沙闸紧靠泄洪闸右侧布置,孔口尺寸5m×6m(宽×高),闸墩厚2.00m,闸室底板高程2298.00m,冲沙闸坝段宽度9.00m,设置平板工作闸门、检修闸门各一扇。泄洪闸、冲沙闸闸底板建基面高程分别为2296.50m、2294.50m,上下游侧均设置齿槽。根据结构布置以及基础面承载力要求,泄洪及冲沙闸顺水流方向长32.50m,上下游桩号分别为坝纵0-003.00、0+029.50。坝顶设置工作桥连接对外交通。闸室上游设置铺盖,铺盖长度12.00m,厚1.50m。

消能方式采用底流消能,消力池长42.00m,底板厚度2m。消力坎底部设置深5.00m的C20混凝土防掏墙,后接钢筋笼块石海漫以减小水流对下游的冲刷,海漫长度20m。

2.2.2左岸堆积体处理

软基建闸方案消力池段基本不开挖,仅在左岸堆积体原边坡基础上进行处理,处理措施为2000kN级预应力锚索、框格梁、排水、监测等综合治理。治理措施如下:2000KN级的预应力锚索布置于开挖边坡坡面框格梁结点处,间距5m,俯角15o;堆积体局部存在浅表层局部滑动现象,拟采用框格梁进行处理;堆积体边坡地下水低平,排水主要考虑对堆积体边坡表面进行坡面排水,使地表侵入水尽快排出;保护措施主要为对边坡进行表面防护,防止浅层滑动、坍塌。

2.3岩基、软基建闸方案比选分析

2.3.1枢纽布置对比分析

岩基建闸方案左岸及河床中部基础为T3q1绿泥千枚岩,右岸基础为T3q2深灰、灰黑色玄武岩。闸坝较低,对地基要求不高,坝体建基面置于弱风化上部岩体中即可。基础闸基岩质中硬,岩性较均一,基础处理简便易行。左岸坝体范围内开挖边坡清除了覆盖层,减少了覆盖层支护工程量。

软基建闸方案利用了河床覆盖层作为闸坝基础,减少了基础开挖,节约了坝体混凝土工程量,同时减少了对左岸堆积体的扰动。但由于河床覆盖层不深,仅厚11.7~17.5m,对于上半部多具架空现象河床覆盖层建基面,应重点加强处理;为改善地基的均匀性,增强整体性,提高基础承载能力,减小基础不均匀压缩变形等,需对闸坝基础进行相应的夯实及固结灌浆加固处理。软基闸坝基础固结灌浆工程量较岩基闸坝工程量大,同时为满足基础承载力以及基底应力比值要求,闸室段顺水流方向需比岩基建闸方案增长3.00m。

软基建闸与岩基建闸在闸坝上部结构布置上基本一致,仅在建基面基础性质上有所差别,枢纽布置方案技术上均可行,经过适当工程处理措施均能满足20~30m闸坝的要求。岩基建闸方案,基础处理工作相对简单,基础可靠性高,但左岸覆盖层、堆积体开挖较大。与岩基建闸方案相比,软基建闸方案具有减少了基础开挖及左岸堆积体相应开挖,节约坝体混凝土工程量,降低左岸堆积体工程投资的优点。

综合上述比较分析,枢纽布置方面岩基建闸方案各有优劣,不相上下。

2.3.2施工条件对比分析

软基建闸方案与岩基建闸仅在基础性质上有所差别,由于基坑深度稍浅,软基建闸方案场内施工道路布置方便一些,但两方案施工布置条件总体相当。软基建闸方案基础处理工序较多,基础处理的施工工期较长,干扰因素较多,但基础开挖和混凝土浇筑工期较短,两方案工期上相差不大。

综合上述比较分析,施工条件上两方案基本相当。

2.3.3工程投资的对比分析

软基建闸方案与岩基建闸方案水工建筑主要工程量见表2-3-1,投资比较见表2-3-2。

3.软基与岩基建闸设计方案比选结论

3.1建闸结构布置对比分析

软基建闸与岩基建闸方案在基础性质和坝段划分上有所差别,水力学条件基本相同,枢纽布置方案技术上均可行,经过适当工程处理措施均能满足20~30m闸坝的要求。

3.2闸基基础处理对比分析

软基建闸方案需对闸基覆盖层先进行强夯,再进行固结灌浆,软基方案泄洪闸段基础覆盖层固结灌浆深5m,岩基方案固结灌浆深度仅为3m,且为基岩灌浆;相比岩基建闸,软基闸坝增加了河床覆盖层帷幕灌浆工程量。

3.3.左岸堆积体处理对比分析

岩基建闸方案因基坑开挖需对左岸堆积体进行相应部位开挖,边坡稳定性进一步降低,采用抗滑桩+框格梁等支护措施进行加固处理;软基建闸方案消力池段基本不开挖,仅在左岸堆积体原边坡基础上进行处理,主要采取预应力锚索+框格梁等支护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3.5施工条件对比分析

3.5.1岩基建闸方案左岸堆积体采用抗滑桩+框格梁加固处理,由于最下面两排抗滑桩离河床不到20m、且最低开挖高程低于某河常枯水位,施工期存在大量河水渗入抗滑桩基坑的风险,抗滑桩开挖及支护施工难度大;软基建闸方案采用锚索+框格梁处理,锚索施工均可采用脚手架机械化施工,难度相对较小。

3.5.2闸基基础处理,岩基建闸方案固结灌浆深度仅为3m,软基建闸方案需对覆盖层基础强夯、固结灌浆深5m、帷幕灌浆工程量大,显然软基建闸方案施工工序多、灌浆深度大、灌浆量不宜控制,施工难度较大.

3.5.3从施工工期上分析,由于整个首部枢纽不是整个工程的关键线路,两个方案均采用枯期导流,导流方式、导流时段、导流标准和导流程序相同,从导流洞进出口施工到导流洞封堵完成总工期均为三年。总的来说,两方案从施工条件上看基本相当。

3.6在工程投资对比分析

经过计算分析,软基建闸方案的经济指标较优,比岩基建闸方案节约投资956.97万元。但软基建闸方案泄洪闸、冲沙闸基础均置于覆盖层上,基础处理工程量较大,基础处理难度较大,施工中不可预见因素及风险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相关参数。

4结 语

根据本工程实际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通过闸坝方案的分析论证,以及对结构布置方面、闸基基础处理方面、左岸堆积体处理方面、施工条件方面、在工程投资方面的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了最终的建闸设计方案,确保了该工程闸坝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布置更加合理,同时,节约工程投资占首部枢纽投资的10%左右,进一步提高了该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作者简介:

郭定明,四川武胜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电工程技术管理和咨询工作。

郭大林,四川武胜人,助理工程师,本科学士,主要从事水电站工程维护运行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郭定明,郭大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  ;  ;  ;  ;  ;  ;  ;  

某水电站工程首部枢纽闸坝方案优化设计论文_郭定明,郭大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