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论文_刘俊杰

探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论文_刘俊杰

刘俊杰

中盛建设集团

摘要:现代房屋建筑基础工程基于当前城市形象和设计理念方面存在的先进性,往往要求实际施工技术和图纸参数能够被有效贯彻且具备深入分析条件,才能够确保整体施工环境具备稳定性,并在相对先进且完善的施工管理工作中,巩固自身建筑经济效益,为后续整体建筑质量体系的有效构建提供科学化的平台。本文基于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展开分析,在确定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措施同时,期望为后续相关工程组建提供良好的参照条件。

关键词:现代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施工

一、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概述

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是基于城市功能建设需求和地质环境提供的空间稳定条件,在当前建筑体系构筑中,是投资量最多且施工技术最复杂的结构体系。故而,在落实相应基础施工过程时,既要依据城市功能需求,确保整体建筑结构环境具备稳定性的荷载传导前提,同时还应当明确施工技术落实完善,这样才能够巩固整体建筑功能体系稳定,并在后续城市经济发展环境中,提供多元化的空间统筹优势。其中,基于我国当前房屋建筑基础施工存在的问题,应当被着重关注才能够确保整体房屋建筑质量能够被有效约束,所以落实基础施工技术探讨工作,在当前城市功能环境构建中,已经具备相应深入的实际意义。

二、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1.岩土质量环境复杂性

在落实建筑基础施工之前,应当针对地区环境和岩土质量进行全面统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地区土壤环境的细致数据,如此才能够为后续基础落实提供数据基础,并采取相应稳定性措施,确保整体建筑功能体系构建具备稳定性和施工先进性。

2.工程施工技术多发性

在当前城市功能需求环境中,建筑质量体系的有效构建一直是建筑产业必须着重关注的问题。期间,基于建筑方案、施工技术、施工监管等多方面统筹工作应当进行有效协调,这样才能够避免整体建筑质量受到影响。但基于当前基础工程施工环境的复杂性而言,以上几方面难以真正将统筹工作落实,这也导致了房屋内部结构频繁出现问题,为后续功能空间的应用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3.施工技术落实困难性

基础工程的有效构建,是确保整体建筑空间和结构体系具备稳定构架的前提。基于外界环境影响和建筑自身的条件因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技术的开展和渗透,往往存在困难性条件,一方面是出自施工环境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则是出于环境影响,造成了整体施工技术落实不全面,以至于整体建筑功能体系质量直线下滑,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功能使用需求。

三、当前房屋建筑基础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自然因素问题

此种问题往往存在于水土环境、岩土质量和外部温度等条件范围。在实际施工技术开展过程中,例如外部温度的影响,便会造成整体混凝土结构体系构建出现内部应力破坏,导致整体结构环境频繁出现裂缝,不但影响而来整体建筑美观,更为后续建筑功能使用埋下隐患。其次,岩土质量和水土环境的影响则是基于基础工程内部荷载影响,若没能采取有效的促使进行治理,则极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和地表塌陷的状况。

2.人为因素问题

此种问题往往存在于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两个方面。例如在实际施工开展过程中,由于设计专业没有准确传达施工材料和尺寸条件,则极容易导致基础施工出现结构荷载参数方面的差异,从而在此基础上影响基础构建稳定性。其次,施工技术针对基础工程使用错误,则同样会导致整体结构环境不稳定,并且施工环境安全性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优化对策

1.落实地质勘察工作

房屋建筑工程是一项对施工技术要求比较严格的工程,在设计方案和工程施工之前,需要依据规范对地理环境进行勘察,以便为施工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包括几下几方面内容:分析房屋建筑平面图,依据房屋的性质、结构、布局等确定荷载力,以此为依据判断地基的深度和变形范围;对建筑选址的地质地形、水文条件等进行实地勘察,确定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为不良地质的整治方案提供数据资料;依据建筑物的类型和地基性质设置合理的勘探点,并进行取样和测试。

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要详细勘察勘探深度,将勘探深度控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上,从而保证勘探工作达到施工设计的要求,为方案设计提供精确可信的数据支持。

2.合理选取基础类型

基础主要是指建筑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地带,它负责将房屋建筑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目前,基础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独立基础和筏形基础。当地基的承载能力满足房屋建筑的要求时,基础与竖向结构采用相同的分布方式,此时可以选用造价比较低的独立基础。如果地基比较软弱,而上部建筑又比较高,就需要选用与地基接触面积比较大的筏形基础,虽然筏形基础造价偏高,但其稳定性比独立基础好,可以满足房屋建筑的荷载需求。

除此之外,如果地基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等组成,导致其承载能力不足,则需要对地基进行特殊处理。在勘察地质时应该将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等查明,以便为地基设计合适的处理方案。

3.地下水环境控制

房屋建筑场所的水文条件是影响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因素,因此,地下水控制技术在提高地基基础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考虑采用管井降水法,管井的深度应该比基坑深6m左右。当含水层的土质渗透性比较差时,可以考虑将管井打至基岩底部,利用砂层和卵石层提高渗透系数;当基坑的面积比较大时,可以考虑在基坑内布井,以便减小对建筑附近环境的影响,反之,则需要在基坑内外布井,控制好管井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巩固支护和开挖技术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的支护设计技术包括小放坡、水泥砂浆护坡支护等,在具体设计和施工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应该依据建筑场地进行总体规划,设置控制基线、轴线、水准点等,便于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其次,施工工艺方面应该注意控制好挖掘机的作业深度,防止出现超挖现象,一般情况下应该在基地预留10cm左右的人工清底找平;最后,要注意加强对基坑的成品保护,在基坑附近设置好排水渠道,防止积水浸泡。

五、结语

现代房屋建筑基础工程的有效构建,一方面能够确保整体工程环境具备稳定性条件的同时,更能够依据建筑形式的发展提供完善的理念渗透平台;另一方面则基于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提供了稳定的理念渗透渠道,从而真正巩固现有建筑市场的经济发展状况。故而,在落实建筑基础工程构建过程中,应当明确相应荷载参数条件和岩土质量条件,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施工环境和施工技术具备可持续延伸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吴强. 探究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 江西建材,2016(3):126-126.

[2]汪庆祝. 探究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 商品与质量,2016(11).

[3]蒋蓉. 探究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 房地产导刊,2016(18).

[4]成丹丹. 探究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 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1):00239-00239.

论文作者:刘俊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  ;  ;  ;  ;  ;  ;  ;  

探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论文_刘俊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