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科 江苏 苏州 215009)
【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益气活血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主症体倦乏力、胃脘疼痛、食少纳差、胃脘痞满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79.16%),组间差异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应用益气活血方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胃黏膜病理改变及临床症状、体征效果较为理想,应推广使用该疗法。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 益气活血; 胃脘疼痛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348-0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粘膜的一种病理改变,其随时间的推移呈动态改变。当前,西药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而中医对该病证候研究深入,在该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中医将慢性胃病相关证候进行了分类,其中气虚血瘀证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分型。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益气活血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探索一种高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观察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0.14±18.26)岁,病程2~22年,平均年龄(12.14±10.23)岁,合并症:21例幽门螺杆菌阳性,9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4例复合性溃疡。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0.29±16.12)岁,病程2~23年,平均年龄(12.67±10.58)岁,合并症:17例幽门螺杆菌阳性,2例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复合性溃疡。两组在病程、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比较差异 ( P>0.05),具有可比性。
1.1.1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1纳入标准
本组患者胃镜诊断、病理均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相关标准;中医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1]。入组前2个月内,未接受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胃动力促进药物等西药及中药治疗。
1.1.1.2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合并消化道大出血和球后溃疡者;一周内服用过抗生素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等药物者;内窥镜及病理证实的胃溃疡合并重度异型增生、穿凿性溃疡、胃底部溃疡、巨大溃疡;有特殊原因引起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使用禁忌症者,药物过敏史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常州第四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20mg/粒),2次/d;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增加奥硝唑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0.25g/粒),0.5g/次,2次/d;阿莫西林胶囊(先声药业有限公司, 0.25g/粒),1.0g/次,2次/d,持续治疗14d。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益气活血方治疗,方剂为:黄芪、炒白芍、桂枝、铁树叶、炙甘草、生蒲黄、五灵脂、乳香等。每日取一剂药,500~600ml水煎至200ml,滤汁均分为2份,每日早晚各温服一份汤药,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1.3.1中医症状积分评估
采用参照文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标准制定,对体倦乏力、胃脘疼痛、食少纳差、胃脘痞满、嘈杂嗳气等主要症状进行评估;按照各症状程度分为0分→9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评估1次[2]。
1.3.2临床疗效评价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评估标准[3]。治愈:胃痛、嗳气、胃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病理改变、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腺体萎缩基本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病理改变基本消失,病变范围缩小50%以上,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腺体萎缩显著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胃镜复查显示病变范围缩小25%~50%,活动性炎症病理改变显著减轻,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有所改善;无效:胃镜复查显示病变无改善或恶化者。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样本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中医症状积分评估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主症(体倦乏力、胃脘疼痛、食少纳差、胃脘痞满)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主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中医主要症状积分评估比较
注:*与**相比,P=0.034,χ?=3.048
3.讨论
CAG属于进展相对较快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且胃镜下表现为水肿、糜烂、粗糙、出血点等,或单独出现,或同时出现,色泽或红白相间、或以红为主,是胃癌前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当前,西医对于CAG治疗难以达到治愈目标,易反复发作,而中医基于辨证论治提出了较多高效的疗效。本次研究中CAG气虚血瘀症患者应用了益气活血方治疗,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性效果,总有效率达到了95.83%,则对照组仅为79.16%,可知益气活血方临床疗效可靠。
CAG属中医痞满、胃脘痛范畴等胃炎范畴,而气虚血瘀证为:胃脘隐痛、刺痛或胀满;胃中嘈杂;乏困无力、食少;大便不畅或偶有黑便;舌紫暗有瘀斑;脉细数或弦涩[4]。气虚血瘀证就中医证型来说属虚实夹杂,其发病主要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等原因引起元气不足,气虚推动无力,血行缓慢,导致淤血内阻,继而出现胃脘隐痛、刺痛,胃中嘈杂,乏困无力、食少等症状[5]。血瘀之证是在长期病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需调养根本,扶正驱邪,补气活血。益气活血方中党参、黄芪、炒白术,补气、补血、补益效果较好,有利于补中益气,调养脾胃;五灵脂、当归、三七粉则可以补血活血;鸡内金、焦三仙可强健脾胃、化食消积;僵蚕、蜂房驱邪化瘀;诸药合用善补脾胃亏虚,益气补中,化瘀活血,扶正驱邪,符合气虚血瘀证病机,可应用于CAG气虚血瘀症临床治疗中[6]。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较为理想,治疗后观察组中医主症积分(体倦乏力、胃脘疼痛、食少纳差、胃脘痞满)显著低于对照组,可知该疗效改善CAG 临床症状较为可靠。
现代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从中医角度来说,属于外邪致病。通过根除HP来治疗因HP感染所致的慢性胃炎,是西医角度的“辨证论治”[7]。HP感染可能影响机体的水液代谢及气的正常运行,随之湿热停滞,气机运行不畅,并最终导致脾胃虚弱,久病入络,而益气活血方不仅可以补益脾胃调节气机运行,促进外邪排出,还采用僵蚕、蜂房药材驱邪化瘀,达到祛除外邪的目的,间接提升了CAG 治疗效果[8]。
综上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应用益气活血方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胃黏膜病理改变及临床症状、体征效果较为理想,应推广使用该疗法。
【参考文献】
[1]喜新,单兆伟.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36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03:50-51.
[2]郭燕蓉.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兼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21.
[3]张露.从气虚血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19-20.
[4]安静.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干预的实验研究及中药治疗的系统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16-17.
[5]张露,沈洪,周晓波等.从气虚血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10(01):16-20.
[6]谷春雨,刘建军,刘西斌等.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6(01):14-16.
[7]董莹.益气解毒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8(16):117-118.
[8]常学文.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8(16):88-90.
论文作者:恽海峰,葛惠男(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益气论文; 萎缩性胃炎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医论文; 疗效论文; 症状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