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价格走低趋势的分析及政策调控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趋势论文,建议论文,政策论文,价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2001年9月份开始,我国市场价格总水平在止降转升16个月后再度进入负增长区间。2002年一季度,在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开端,经济增长速度重又加快,显示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工业生产等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增速都比2001年四季度明显上升的宏观背景下,市场价格却呈现出与整体经济上升走势相反的运行态势——全国市场价格总水平承接2001年四季度的下跌走势继续下滑,且下降幅度又有所加深。1~3月份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1年同期下降0.6%,降幅比2001年四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造成当前价格降幅加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政策调价力度减弱及国家其他经济政策的作用,也有科技进步加快、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使产品成本下降的因素,还有国际市场价格走低、入世后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提高的影响。但是必须看到,市场价格进一步走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结构性供给过剩问题。国家应密切关注经济、价格运行情况,进一步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并适时采取新的调控措施,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
一、一季度市场价格运行的主要特征是“上升力减弱,下降力增强”
回顾2001年我国市场价格运行情况,我们不难看到:市场价格总水平保持小幅上升态势主要是在国家政策性上调部分价格的拉动和食品价格止降回稳的支撑下实现的,工业消费品市场持续供过于求的状态使价格总水平下降的压力一直存在,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小幅回升主要取决于价格上升力和下降力的力量对比。2002年一季度价格总水平降幅扩大也正是由于影响价格总水平运行的上升力和下降力的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上升力减弱,下降力增强”的新特点。具体来看:
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对价格总水平的上推作用继续减弱。一季度,推动2001年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力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两类价格涨幅继续降低,分别仅为0.8%和0.3%,涨幅分别比2001年四季度下降1.1和0.3个百分点,其对价格总水平的上拉作用也由2001年四季度合计上拉0.4个百分点降为0.1个百分点,减弱了0.3个百分点。
2.食品价格降幅有所扩大。一季度,受粮食价格小幅下降、水产品和鲜菜价格明显走低的影响,食品价格呈现稳中下滑的态势,价格同比下降0.6%,降幅比2001年四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对价格总指数的下拉作用也由2001年四季度的0.1扩大到0.2个百分点,下拉作用增大了0.1个百分点。
3.工业消费品价格下降幅度加深。一季度,工业消费品市场价格走低趋势进一步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很多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如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6.6%,家用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3.9%,汽车价格下降8.5%,据测算,一季度工业消费品价格平均比2001年同期下降2.4%,降幅比2001年四季度价格降幅扩大了0.1个百分点。
此外,生产资料价格也继续走低,下降幅度也有所加大。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5.7%,同比降幅比2001年四季度又扩大了0.3个百分点。
二、国家调控政策及科技进步加快等一些合理的,正常的因素对价格走低发挥了重要作用
导致2002年一季度价格降幅进一步扩大、市场价格运行呈“上升力减弱,下降力增强”态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些合理的、正常的因素对价格走低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因素虽然客观上造成了价格水平的走低,但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有利的,其作用是积极的。
1.政策性调价项目减少,调价力度减弱。一季度,中央及地方加强了对垄断性商品和服务价格调整的规范和控制,出台了稳定教育收费标准、控制教育收费上涨等政策。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定价机制,改进政府定价和收费管理,通过召开价格听证会、建立专家审价制度,提高了政府定价的透明度和科学性,使部分垄断行业的价格上涨冲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这是导致一季度受政策调价影响较大的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部分项目价格涨幅降低的最主要因素。
2.国家进一步整顿市场价格秩序,降低了部分价格和收费标准。一季度,国家继续加大对药品价格秩序的整治力度,降低虚高定价,使西药价格同比下降5.5%。为促进农村电力消费,国家进一步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实行城乡同网同价,大力整顿农村电价、取消各种乱收费,有效地降低了农村电价。这些降价措施对价格走低发挥了重要作用。
3.央行降息对居住价格产生下拉影响。从2月21日开始,央行下调银行各项存贷款利率,各项贷款年利率平均下调0.5个百分点,这使得计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的房屋贷款利率下降了13%,直接导致居住价格同比指数由2月份的上涨0.6%转为3月份的下降0.3%,使居住价格出现了近年来比较罕见的月同比指数下降的走势。
4.科技进步速度加快,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今年以来,计算机、通信等高科技产业技术进步速度进一步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使计算机、通信等部分产品价格不断创下新低。
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也对价格走低产生重要影响
来自国际方面的因素对一季度市场价格降幅扩大也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些因素通过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对国内市场价格走低产生重要影响。
1.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加大。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关税总体水平由15.3%降到12%,5300多个税目的税率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税涉及面达73%。由于关税大幅降低,汽车、笔记本电脑等部分商品价格明显下降。同时,粮食、化肥、原油及成品油等部分产品进口配额的增加,也增大了国内市场相关商品的供给,使我国国内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但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入世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
2.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放慢,许多初级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下降对今年价格运行产生滞后影响。2001年以来,国际市场上原油、有色金属等许多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滑,使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不断走低,2001年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平均比上年下降1.6%,其中12月份价格降幅达到了6.3%。2001年生产资料价格持续走低,直接导致许多工业消费品生产成本下降,使今年价格走低又有了新的空间。
3.日元大幅贬值。2001年年底以来,日本政府为刺激持续低迷的经济走向复苏、促进出口需求增长、摆脱通货紧缩问题的困扰,采取了放任日元贬值政策,使日元对美元汇率不断下跌,并一度降至近年来的最低点。日本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元贬值后我国从日本进口产品价格下降,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走势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造成价格降幅扩大的根本原因是结构性供过于求、国内有效需求增长不足
尽管当前价格走低中有一些合理的、正常的以及外部的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价格变动的决定性因素还是社会供求总量关系。一季度市场价格降幅进一步扩大显示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能力结构性过剩问题仍在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
今年以来,我国市场商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据国家经贸委对国内600多种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的分析,今年上半年,供过于求的商品比重由2001年下半年的83%上升至86.3%,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比重由2001年下半年的17%下降为13.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造成目前市场结构性供过于求的原因既有供给方面的,也有需求方面的。
1.生产能力结构性过剩问题仍然突出。从农业看,虽然近几年粮食连续减产、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使粮食供过于求状况有所缓解,去年粮价逐步止降回稳,但在充足的粮食库存及入世后粮食进口配额增加的压力下,今年以来,粮价再度出现小幅下降。棉花、油料等其他主要农产品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再从工业看,国家虽然继续采取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力度,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障碍,企业资产存量调整受到条块分割、地方保护等一些因素的限制,企业退出机制缺陷,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进展较慢。多年来低水平重复建设产生的大量过剩生产能力在短期内还难以得到有效压缩,部分工业品生产能力过剩情况严重。据有关统计,我国900多种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60%。
2.国内有效需求不足。2002年以来,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国家继续加大国债投资力度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增幅明显提高,外贸出口也随着美国经济走向复苏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而增长加快。但是必须看到,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经济增长缺乏内在动力、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社会最终消费需求增长乏力。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8.4%,增速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2)投资增长还主要依靠政府国债项目投资拉动,民间投资尚不活跃。一季度集体投资和个体投资分别增长12.6%和9.1%,同比增速大大低于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增长25.1%的水平。(3)货币供应量增长放慢、银行贷款增速减缓。3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同比增长10.1%,增幅同比下降7.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9%,增幅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造成目前市场结构性供过于求矛盾的原因虽然既有供给方面的,也有需求方面的,但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最终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对价格运行产生的下降影响尤其值得关注。
当前,影响社会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1)农民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慢,税费负担重,影响农民消费需求增长和农村消费市场增长。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82元,还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农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2%,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低9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比城市低2.3个百分点。(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使城镇就业矛盾进一步突出,城镇低收入群体呈扩大趋势。(3)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教育、医疗保险制度等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使居民消费预期支出增加,储蓄倾向上升,购房支出及还贷压力加大,限制了即期消费增长。一季度,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继续保持高速增长,3月末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5.2%,增幅比上年同期高出5.8个百分点。(4)市场经济秩序虽经整治,但食品中毒事件仍频频发生,商品掺假、价格欺诈现象相当严重,影响了部分消费需求的实现。(5)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但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并没有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做及时调整,特别是部分城市和广大农村扩大消费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消费领域相对狭窄等,电影响了居民对部分产品的消费。
五、2002年后几个月价格降幅可能会有所缩小,但全年市场价格仍将在低位运行
展望全年价格走势,我们认为,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有利于价格止降回升的因素,今年后几个月价格同比降幅可能会有所缩小。
(1)国内经济形势继续看好。今年以来,国家进一步采取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支持经济增长,如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电力、民航等垄断行业的体制改革步伐,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等,在这些政策措施影响下,我国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2)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世界经济形势开始好转,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趋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02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将达到2.8%,高于2001年的2.5%。2003年的增长率将提高到4%。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比原先预计的大大加快,今明两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3%和3.4%,明显高于去年的1.2%。(3)国际市场上许多初级产品价格止降回升。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好转,国际市场需求增长加快,从去年年底开始,国际市场上原油、有色金属、部分农产品价格开始逐步止降回升。据英国《经济学家》综合反映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变化按美元计算的“世界商品价格指数”(不含石油),继2001年12月回升1.2%后,1月份比上月再升2.1%。据其专家预测,2002年国际市场上多数农产品、工业生产资料的供求形势将有不同程度好转,价格也会比上年有所上涨。中东局势动荡使石油价格上涨更为明显,3月份国际市场米纳斯石油平均价格已涨至每桶22.77美元,比2001年12月份上涨了近30%。4月份以来,油价继续大幅上涨,4月22日,已升至每桶26.05美元。受国际市场价格上升的影响,近来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已经出现止跌回升迹象,3月份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比上月上涨了0.4%。
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我国生产能力结构性过剩、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多数商品仍将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随着2002年进口商品配额逐步发放使用,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在库存充足及国外粮食进口增加的压力下,粮食价格可能仍将呈现稳中走低的态势。其他多数农产品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也难以止降回升。在收入差距扩大,低收入群体人数增多,部分居民调价承受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国家政策性调价项目的出台将会更为谨慎。因此,近期国内市场价格下降的压力仍然较大,全年市场价格总水平仍将在低位运行,难以明显走高。
六、加大政策调控力度,遏制价格下降趋势,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由于造成目前价格走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能力结构性过剩,且价格下降还伴随着货币供应增长速度的放慢和银行贷款增速的减缓,因此,我们认为,当前的价格下降显示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这种价格下降持续下去会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许多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到经济发展速度和就业水平。因此,对当前价格下降政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针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能力结构性过剩等困扰经济、价格正常运行的突出问题,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大力促进国内需求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从根本上解决价格持续走低问题,努力使国民经济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保证国债项目投资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切实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拓宽就业渠道,做好下岗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加大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减轻农民税费负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消费需求增长。
2.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采取更加灵活的利率、汇率措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在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加强对农业、技改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3.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全局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长远出发,兼顾效率和公平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养老、教育等改革措施,努力改善社会消费心理预期,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
4.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改善投融资环境,加大垄断行业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打破行政性行业垄断,加快电信、金融、能源等行业的对内开放步伐,实行公平合理的税费政策,促进民间投资增长。
5.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和价格秩序,为促进国内需求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环境。(1)全面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过高收费标准,减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负担。(2)继续做好涉农价格收费的清理和检查,健全和完善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3)大力整顿和规范教育、药品和医疗服务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价格、收费秩序,降低居民不合理负担。(4)清理整顿住宅、汽车等产品和服务消费过程中的不合理价格负担,大力规范旅游市场价格秩序,促进新的消费热点形成。(5)清理整顿涉及外来(外出)务工和城市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促进就业增长。(6)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价格欺诈等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不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净化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标签:国内宏观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有效需求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市场论文; 调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