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龙池学校 635600
摘 要:开展“有效课堂”活动研究几年来,我们历史教研组就“如何在有效课堂中实现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我认为只要立足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是提高历史课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动”存在着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间的互动。
关键词:角色 情景 调动
一、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要想使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动”起来,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交往互动的创造性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观察时,认真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二、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国宋代的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李政道博士说:“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提问,否则将来就做不好第一流的工作”。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这种状况,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不妨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变为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起来。在学生学习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创设情境、鼓励质疑,使他们有动力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并且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从问题情境、漫画情境、教学手段情境、艺术情境等几方面入手。由于本人是美术专业毕业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经常运用漫画情境教学,如:在讲述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出示漫画:落后就要挨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此图引发学生联想、讨论图中被打者代表哪个国家?打人者又代表哪个国家?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却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
三、引导学生互教互学,学会协作求知
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讲解九年级上册历史《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时,我把课文内容列成表格让学生分成4组寻找答案,找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四个文明古国的地理分布及特点、统一时间、文明标志物、共性等,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整理、归纳答案。由本组的负责人公布最后确定的结果后师生再订对答案。为了检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全班完成此表后,由老师点明抽查各组的学习情况,如果小组内有一人回答错误,则宣布本小组学习成果不佳,各个小组为了使本小组不断创优,都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争取小组成员个个都掌握本课知识要点,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形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四、调动学生,满足学生表现欲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活动中获得快乐
如果说,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体验性。那么,这里的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性和意识,它要求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而且还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做等。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调动学生,让学生整个“身心”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解读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时的教师应是一名组织者、管理者。
1.在动中求知。在教学《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讲述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时,让学生把赵州桥和江苏苏州宝带桥、颐和园的玉带桥及所在家乡的桥进行比较,让学生用线条勾勒出桥的大致样子或形状。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有的画出了云南的丽江黑龙潭桥,我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它的特点:多拱桥,坡度较小,桥上行走方便,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还有的画的是我们安团的木板吊桥……。学生都踊跃参与到分析桥梁设计特点中来,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建筑设计师。设计此类教学环节,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动手的乐趣,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后又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梦想做一个桥梁设计专家。
2.辩论中求知。在讲述《法国大革命》中的拿破仑帝国时,学生对拿破仑是英雄还是战争狂人争论不休,我随机改变教学思路让学生课堂即兴辩论:“我看拿破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纷纷参与,一个个都成了小辩手,成为课堂的主人。此次辩论学生不仅得出了自己心中的满意答案,知道了评论历史人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为以后的历史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姜晓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情境论文; 历史论文; 小组论文; 自己的论文; 拿破仑论文; 《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