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有着安全、稳定的优势,同时又能够及时的对电网进行实效性监控,能够对整个系统的调度自动化起到健制作用,同时调度自动化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全程跟踪电网的运行情况,为的是能够使网络得到及时的维护,能够使系统顺利的运行,保持良好的状态。本文首先从概念上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进行简要的分析,紧接着通过几起调度自动化系统故障案例加深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理解。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
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1.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概念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而产生的先进科学技术应用种类。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依靠先进并可靠的信息技术、网络科技以及信息科技等,按照当前普遍采用的国际与行业标准,实现实时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分析计算、远程监控、安全报警与紧急处理、数据存储、过去情况分析与总结、多媒体操作以及分析员培训模拟等的自动化系统。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一部分,包括了发电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以及配网自动化。
1.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主要功能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对采用的技术标准极高,这是由于调度的每个功能都是基于主站系统的作用效果,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统计计算、遥控、报警处理、安全管理、实时数据库管理、历史库管理、历史趋势、报表生成与打印、画面编辑与显示、Web浏览、多媒体语音报警、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忆、调度员培训模拟等。
1.3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站在一个全局的角度,对整个电网系统进行宏观调控和实时调控,从而判断出电力状态和它的承受力,以此来保证电网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依靠信息化的检测和督导,是一项依附于网络通信的电网体系,通过远程的传输对整个电网和供电状态进行监督,如果有一项数据出现异常,就可以及时的对该地区的供电进行排查,及时的解决问题,较高的工作效率和操作数据精确能够减轻供电压力,做到防患于未然[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有利于保证供电系统稳定运行,发现问题及时排查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区域的经济安全,降低因人为失误造成的电力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企业的社会效益。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主要承担着对电网状态的监视和安全性分析,更为准确及时地掌握电力系统的安全信息,并将这种信息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在遇到一些很小的状况时,可以通过远程系统排查,无需进行实地考察和解决。
1.4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4.1 智能化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最终必定会走向智能化,这也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今,市场上很多产品都在向智能化转变。相比而言,电力调度属于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一个行业,智能化转变的脚步必须加快。智能化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建立在集成技术之上,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内部的数据整合在一起,集中展开分析研究。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调整的方面比较多,需要一定的时间。
1.4.2 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必须做出改变,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市场化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采集系统;二是命令执行系统;三是信息传输系统;四是人机联系系统。
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故障案例
在实际的电力系统中,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整个电网系统中的控制核心,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着整个电网的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如果调度自动化出现故障,其造成的损失和问题是相当大的,不仅影响整个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也会影响对于电网运行状态的检测,导致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更不用说及时的处理了[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情况的出现轻则只是影响整个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重则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性事故,下面对几起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故障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
2.1案例一:地调D5000系统遥测的“今日曲线”无法正常显示。
故障现象:监控人员发现部分新建厂站出现遥测的“今日曲线”无法正常显示。
故障分析与处理:自动化人员对该现象进行分析发现这些遥测量均进行采样定义。检查达梦数据库时,发现这些数据未存入数据库。检查发现服务器里的数据库采用大写名称,但达梦数据库不识别大写,因此对于新建的厂站未能存入本地数据库,修改数据库名称后恢复正常。
建议与总结:该问题解决后应继续跟踪观察是否有遗留问题存在,自动化人员每天对系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系统异常情况,保证D5000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2案例二:某线路发生事故分闸,并在1秒内重合闸成功,在此期间,盐城地调转发省调通道运行正常,但省调未能接收到相关变位信息。
故障现象:某线路发生事故分闸,并在1秒内重合闸成功,在此期间,地调转发省调通道运行正常,但省调未能接收到相关变位信息。
故障分析与处理:经检查分析发现转发省调的数据是通过前置将SCADA处理过开关状态以报文的形式转发给省调,且DL476程序每隔一段时间(3秒)去扫描转发表中的遥信状态,而当时开关在很短的时间内(1秒内)发生了变位,实时状态变化很快,导致未能扫描到开关状态的变化过程,此类现象属于转发程序的自身机制造成的。
经分析,由于DL476自身的变位遥信判别机制存在漏洞,导致此次短时间快速变位不能准确的捕捉到,使得省调无法知晓现场发生了事故跳闸。在发生该事件后,立即联系厂家建议完善DL476遥信变位的判别机制。
建议与总结:通过这个案例,首先,建议厂家多加强新建系统的培训;其次,让自动化维护人员深入了解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方式,共同分析这些实现方式是否合理,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2.3案例三:D5000系统后台网络异常造成大量厂站退出
故障现象:监控来电告知D5000系统的告警窗突报大量厂站退出。进行检查时发现画面打不开,dbi不响应。
故障分析与处理:通过故障现象,初步确定为系统服务和消息无法获取,可能原因为后台网络数据中断。用ping命令进行深入检查,发现D5000系统后台A网数据拥塞,服务器之间都ping不通,D5000系统后台B网数据正常,服务器之间ping包能相互响应,但有丢包现象。重启A网交换机和B网交换机,发现问题依旧。后关闭A网交换机,系统单网运行则恢复正常。确认问题在A网交换机。
B网单独运行后,拔掉A网交换机所有网线并重启A网交换机,逐步恢复HIS、SCADA、FES服务器的双网运行,工作站暂时单网络运行。并分析故障出现时每个人在系统上有何操作。经过排查,当天机房中有人进行网线梳理工作,最终确认A网中到网络有异常。在工作人员梳理网线时,误将原先的调度大屏展示系统已经不用的一根网线在整理时又插了上去,造成网络成环,引起A网数据拥塞。最后,在确认了该线路引起的故障后,将该线拆除。此事暴露了我们对系统退役流程的监管不够,导致未能及时了解退役系统的接线情况。此外,停用设备没有彻底清除,部分标签含义不明也是导致此次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
建议与总结:我们要加强对与D5000系统互联或有接口系统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设备和网线的标签管理。同时,值班人员加强查看自动化系统的告警,加强反事故演练,提高分析处理故障的能力。
3对调度自动化工作的理解
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与千家万户的生活息息相关,自动化工作要求每一个自动化运维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业务水平。在电网运行中,事事无小事,任何不规范的流程操作,都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甚至酿成事故。
参考文献:
[1]郭建成,钱静,陈光等.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1):206-212.
[2] 周龙.调度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上的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4,33(4):80-81.
论文作者:张卫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故障论文; 发现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