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陕西 宝鸡 721004)
【摘要】 目的:探索研究预防性抗抑郁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以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伴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式联合安慰剂,研究组予以常规方式联合预防性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将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完成相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实施预防性抗抑郁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能有效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恢复;预防性抗抑郁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133-02
脑卒中后抑郁(PSD)属于脑血管疾病发生后产生的一类情感障碍性疾病[1],其主要特征为情绪低落、活动机能减退以及思维功能迟缓等[2]。其患病率高达20%~79%,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最主要的自杀原因之一。研究显示,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早期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的进展,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3]。我院积极探索研究预防性抗抑郁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以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取得了有价值的经验。基本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对象均为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计80例。含男55例、女25例;年龄35~75岁,平均(56.5±6.5)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经临床及头部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神志清楚,能配合检查,无明显语言障碍;无抑郁等情绪障碍病史,无严重心肝肾疾病。已排除卒中后严重功能缺损患者以及入选前一月已服用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精神类药物或苯二氮芯卓类药物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上述方面一般资料数据相对接近(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及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案。①研究组联合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西安杨生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来士普,批准文号:J20050124),每次10mg,每日晨1次,口服;②对照组联合口服相同外观和包装的安慰剂,同样每日晨一次口服。初次给药均在卒中发生后2~5d,连续治疗30d。
1.3 观察指标[4]
分别在入选时、30d时进行卒中量表(NIHS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值越低分别表明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程度越轻。30d时评定患者的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详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HAMD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HAMD评分则升高;研究组的NIHSS评分、HAMD评分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卒中后抑郁(PSD)是常见脑梗死并发症之一,患者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生活的期望、积极性、自信心等不同程度下降或丧失。卒中严重程度与抑郁发生率呈正相关。PSD会加重患者的残疾程度、认知损害程度及死亡率。由于抑郁反应非常隐匿,不易被察觉,往往直到意外事件发生后才被发现,若早期发现并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就可以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5]。在发病机制方面,有学者认为是病变损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导致这两种神经递质水平降低,能量传递改变,而引起抑郁发作[6]。5-HT在与大脑发育相关的神经元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SSRIs可通过5-HT1A受体介导的效应增加海马区和大脑皮质神经元的生成[7]。此外,SSRIs可以对脑缺血产生急性神经保护性作用,而且可以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减少炎症因子对神经元的损害。艾司西酞普兰是5-羟色胺(5-HT)双作用机制抗抑郁药,其有效成分5-HT西酞普兰通过异构位点的结合加强其基本位点的结合作用,抑制突触间隙的回收。艾司西酞普兰基本无镇静作用,而且不损伤神经元,同时也不影响心血管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不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精神活动,也不增强乙醇导致的抑郁作用,对血液、肝肾系统也不产生影响,特别适用于长期治疗,不但抗抑郁,而且具有抗焦虑作用,可以稳定患者情绪。
卒中后抑郁多并发心肝肾不全或其他多种并发症,用药时除了需要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外,安全性亦须受到高度重视。本研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式联合安慰剂,研究组予以常规方式联合预防性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完成相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这表明西酞普兰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不良反应少而轻微,证实了西酞普兰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宸豪,顾芳,赵淑芹等.乌灵胶囊预防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13,28(12):1365-1368.
[2]万其容,胡亚荣,刘浩等.舍曲林早期预防卒中后抑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9):1768-1771.
[3]刘靖.抗抑郁药氟西汀配合语言训练改善脑卒中失语患者语言神经功能及抑郁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8):54-56.
[4]万钧.抗抑郁药物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32例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297-4298.
[5]赵萍,王俊平.抗抑郁剂对伴有失语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33(01):55-57.
[6]李金贤,莫煊,谢荣.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1,26(06):434-435.
[7]刘光勇,冯燕红,成益国.脑卒中抑郁前期预防性干预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4):652-653.
论文作者:伏强,李仲光,温岳峰, 秋军峰, 张冀燕,刘晓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抑郁论文; 患者论文; 普兰论文; 缺血性论文; 卒中论文; 预防性论文; 脑卒中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