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王樱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王樱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心内科 江苏常州 213161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40例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数据分别为(11.86±2.34)d、(3.98±1.55)d,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值小于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83.61±3.2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值小于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缩短其卧床及住院时间,对于生活质量有提高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心肌缺血、细胞坏死,常会有心律失常伴随发生[1],患者会出现气短、胸闷、乏力、心悸以及休克等症状,严重者会直接导致死亡,本文旨在研究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40例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根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且同意加入此次研究。

对照组患者共20例,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1:9,年龄最大为72岁,最小为56岁,平均(63.11±4.02)岁。

观察组患者共20例,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2:8,年龄最大为71岁,最小为57岁,平均(63.02±3.94)岁。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在基线资料的比较方面,差异不显著,P值大于0.05,两者可以进行比对。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一般护理,遵照医嘱配合医生救治,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

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病情监测、心理干预、舒适护理、康复锻炼。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情况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使用SPSS21.0软件,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如果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则说明两者之间有显著比较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对比

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数据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及卧床时间(n,d)

分组 例数住院时间 卧床时间

观察组20 11.86±2.343.98±1.55

对照组20 17.91±3.067.14±1.69

T值/7.026.16

P值/0.010.0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情况相差不大,P值大于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n,分)

分组 例数护理前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护理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观察组20 63.57±5.04 83.61±3.28

对照组20 62.86±4.9771.49±3.12

T值/0.4511.97

P值/0.660.01

3讨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通过将临床经验与患者需求结合起来,以此作为决策护理措施的依据[2],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动态性以及连续性,以患者为中心,使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应用价值,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控制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给予患者循证护理,收获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①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病情发展的观察,因心律失常多发于心肌梗死病发之后24小时内的凌晨五点至中午十二点之间,且在之后一周至两周内均有发生风险,护理人员应加强此时间段的巡视工作,增加大夜班及上午班的护理人员,每半个小时观察一次心率、血压、呼吸等情况,当患者出现异常状况时,进行及时抢救,随时准备好抢救用品,此外,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常用药物及抢救操作等相关知识。

②心理干预,患者因疾病因素极易产生忧虑、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对于病情好转带来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情绪及认知误区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疏导以及健康教育[3],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护理人员应全程保持温和语气,避免对患者造成语言刺激,使其出现低落等情绪,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对家属给予充分理解,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③舒适护理,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舒适[4],维持温湿度处于正常范围,控制探视人流量,为患者营造安静环境;患者出现疼痛情况时,可适当给予止痛药物,对于代谢紊乱、内分泌紊乱、便秘以及尿潴留等情况加强观察,及时处理;为患者及家属强调给药方式及用药剂量对疾病发展的重要性,嘱咐患者遵循医嘱,以免出现不必要的不良反应[5],严格按照时间点(早晨五点、上午11点以及晚上8点)服用药物;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时,应对患者病情及药物禁忌,进行全面考虑。

④康复锻炼,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对其实施康复锻炼,以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康复,在训练过程中,患者出现气短、胸闷、心率加快等现象时,应及时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本次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分别为(11.86±2.34)d、(3.98±1.55)d,均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为(83.61±3.2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缩短其卧床及住院时间,对于生活质量有提高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桂芳.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8):572-572.

[2]尚琴,柯艳红.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0):57-57.

[3]黄春兰,朱辉群,黎小惠等.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1):1441-1442.

[4]张胜姬.循证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临床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8):255-255.

[5]吴珊.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J].医药前沿,2016,6(16):296-297.

论文作者:王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王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