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要讲究“三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讲究论文,课教学论文,三化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治课理论性强,要使学生听懂、理解,并学会运用,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责任心,而且要求教师讲究一定的方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政治课教学要讲究“三化”,即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刻问题通俗化。下面把笔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斗胆献出,以求教于大家。
一、抽象问题具体化
教学的具体抽象性是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特点,如果不借助于具体形象,抽象问题是无法向学生讲清的。例如,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在竞争当中形成的。因此,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竞争有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之别:二者参与竞争时的出发点和动机不同;竞争时采取的手段不同;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不同。
学生普遍感到,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以把握。于是,笔者通过一些鲜活的具体的事例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教学中列举了美国司法部与19州政府以微软公司垄断市场为由将其告上法庭的案例。微软公司将其开发的互联网浏览软件与视窗软件捆绑进行高价销售。由于视窗软件在个人电脑操作软件市场上具有高占有率,这种捆绑销售的做法使得其他互联网浏览软件的开发商难以与之竞争。2000年4月,美国地方法院判决微软公司违反了反垄断法。2000年6月7日,美国地方法院对微软公司违反垄断法做出最终判决,下令将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的公司,以防止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利用其在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的垄断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
微软公司捆绑销售的做法属违背购买者意愿而搭配商品的不公平交易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之一。学生通过这一具体事例,理解了正当竞争是一种正当、合法、公平的竞争;而不正当竞争采取的是一种违法的形式,是法律所禁止并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再譬如价值规律概念,教师如果单纯从内涵外延方面讲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如果用教材中提供的苹果苗价格的涨落事例来讲解价格、供求、竞争三者之间的关系,讲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与作用,就显得具体、形象、直观,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枯燥问题趣味化
《经济常识》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这三对关系,学生能懂,但涉及这三对关系之间的联系不太好懂,讲解起来凌乱无绪且枯燥无味。例子举得挺多,但实效不大。为了使学生掌握经济常识中这一重点,笔者尝试利用数学中的“三角形”知识,即各种角的性质进行教学,直观、形象,借喻不同角的不同内涵展示、揭开几组概念之间的联系。学生兴趣十足。学生学得快,掌握得牢。
第一个三角形的三角分别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根据教材,学生很快得出三者关系(如下图)。第二个三角形的三角是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价值总量。因为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增加。而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增加。学生也很快得出三者关系(如下图)。
上述几组概念关系图示
笔者把两个三角形合起来:其中个别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商品总量的关系还未标出。这是经济常识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也由学生来回答。单位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只意味着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它不能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因此,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无直接关系。
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商品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愈高,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愈多,平均到单位商品内的劳动时间就愈少,单位商品价值量就愈小;反之亦然。可见,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商品总量是不变的。
三、深刻问题通俗化
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活动,它不是机械单向地传授知识。因此要使学生掌握深刻的理论,就必须注意学生的可接受度,做到深入浅出,注意在通俗化上下功夫。例如,在高三政治常识中,掌握民主性质与民主程度的联系和区别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民主在本质上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民主;有助于消除对民主问题认识的片面性,明确民主发展程度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有助于认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规律性,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讲解这一难点时,传统的做法是讲两者的联系:一方面,民主的阶级性质是制约民主程度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民主程度的发展对于维护民主性质具有重大作用,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程度的发展在实质上也是加强阶级统治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式。
然后讲清二者的区别:第一,概念内涵不同。前者是关于民主性质的规定性,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后者是关于民主的量的规定性,一般不具有阶级性。第二,同一性质的民主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历史阶段,民主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第三,民主阶级性的转变和民主的实现程度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
伴随着一个新的阶级掌握政权,这个国家民主的阶级性质也被改变了,可是它的民主程度并不能马上达到与之相适应的水平。它通常都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逐步改善才能达到相应的程度。
教师这样讲解之后,自以为剖析清楚了,其实学生还是似懂非懂,说服力并不强。于是我举了一个通俗浅显的事例:同学们现在读高中,从性质上说是高中生,而不是初中生,这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民主的性质(社会主义民主、资本主义民主)。高中几年级(一到三年级)是我们所说的程度。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初级阶段的民主,这相当于我们刚从初中进入高一;而资本主义民主到今天已经历了几百年,已进入高中三年级。尽管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已比较完善,但无论怎样还只是一个初中生,是初中三年级,发展历史较短。但从性质上说我们比资本主义民主高级、优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是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而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这样讲,深刻的理论问题变得简单易懂了,学生有了深刻的领悟,反应很好,课堂效果不错。
总之,上述做法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或用于导入、或用于分析、或用于知识总结。用于导入会先声夺人,富有吸引力;用于分析会环环相扣,富有逻辑;用于总结,会形成联想,形成直观知识网络。这无论对于教师授课质量的提高还是学生的能力培养、学习效果的增强都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