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_edi论文

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_edi论文

信息化浪潮的影响及我国外贸战略决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浪潮论文,外贸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和前沿的高技术革命正在席卷全球,信息化浪潮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改变着世界经济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世界贸易的各个方面。

一、信息化浪潮的兴起和发展

近年来从美国开始并迅速遍及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将全球信息化又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是世界进入信息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

“信息高速公路”概念的提出始于1992年秋,当时的美国总统候选人克林顿为了克服美国经济衰退,在竞选演说中提出发展电子产业,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1993年9月, 当选的克林顿总统正式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其正式名称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ational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美国计划用20年的时间投资4000亿美元,建设一个一流的包括光缆电话网、无线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各种计算机数据网在内的基础设施,将全美分散在各地的企业、学校、图书馆、医院、政府机关和大部分家庭联成本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之后,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及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泰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效仿,先后提出了各自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迎接全球信息化的挑战。

信息产业作为信息的载体,其分离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国经济趋于成熟的表现。据统计,近年来世界信息产业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远远超过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世界信息产业已初具规模,其总产值在1995年已高达8000多亿美元,至1996年约为1万亿美元。据预测,到2000 年全球信息产业的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发达国家为40—60%,在发展中国家为10—20%。

二、信息化浪潮推动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

1.使各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外延型向集约化、内涵式转变的前提,而信息化是促进科技发展的手段。信息革命导致一系列新兴产业和新技术的出现,并迅速向传统产业部门渗透,使传统产业日益信息化、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效益。同时,信息化还缩短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及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从世界各国实践的结果看,信息化正以强劲的势头推动着各国经济增长蓬勃发展。

2.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金字塔式的管理层级结构一直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企业组织结构。随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产业的发展,新的设备和技术不断出现并被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企业组织内部自上而下的决策及自下而上的反馈过程,随着信息处理观念和手段的革新而变化。此外,现代社会化的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处理网络,如Internet和多种信息检索系统,为企业组织同外部保持快速而密切的联系提供了通畅的渠道。

3.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伴随着90年代各国相继推出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全球所有的经济活动进一步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协调统一。以Internet这一全球最大的信息网络为例,目前已经覆盖包括我国在内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的网络多达6万个,主机达460 多万台,终端用户达3200多万,并且每月以16%的速度递增。据预测,到2000年全球将有7亿台电脑和100万个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相连,上网用户达5亿户,网上电子交易额将从1995年的4亿美元上升到1 万亿美元。可见,信息化的不断创新将迅速推动生产、资本、金融、贸易和技术的国际化进程,使得各种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使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三、信息化浪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促使国际贸易手段日益电子化。传统的国际贸易在结算方式上于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每笔交易从谈判开始至制单结汇所用时间较长,且交易双方身处不同国家在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更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客观存在。而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国际贸易的手段正在逐步走向电子化,特别是以EDI (电子数据交换)为技术支撑的电子化商贸手段(即无纸贸易)在国际贸易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到目前为止,EDI 技术已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手段。

2.新的国际贸易商品不断涌现。信息化浪潮推动了信息业的崛起和壮大,以计算机为外围设备的EDI技术的成熟与应用, 又开辟了以信息为中心的新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品市场。包括电子计算机软硬件、语言处理机、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通讯和光缆通讯设备、卫星及地面站设施、测量仪器和控制仪器等为代表的有形信息技术产品,以及以技术专利、技术知识和商标使用权为代表的无形技术产品的交易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3.重塑比较优势。传统的古典贸易理论将劳动力、资本、土地做为国际生产中最基本的要素,本世纪中叶之后,人力资本、研究开发、规模经济和管理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要素。目前随着信息化大潮的荡涤,信息要素在国际生产和交换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表现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机器人和柔性生产技术的出现,正逐步取代人们的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改变着能源大量消耗和劳动紧张的局面,使传统工业的复苏和转形指日可待。此外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在途资金减少、资金周围加快、资金利用率大大提高。因而,信息技术部分地替代了当代国际贸易中的资本,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

四、信息化浪潮下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在全球信息化大潮的冲击和影响之下,我国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务院专门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筹建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 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CNII )已经开始启动, Internet已于1995年9月25日在四川科技情报所正式开通, 随后在全国迅速发展。1993年后我国开始实施以金桥、金关和金卡构成的“三金”工程为重点的国民经济信息化“金”字工程。最近又组建了信息产业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整体实力得到增强,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总之,在认识方面和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对信息产业的发展都做了一定的准备,从而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信息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正在逐步形成的新兴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要使我国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社会,与发达国家共同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遨游,还有很艰辛的历程,特别是在起着与世界联系中介与桥梁作用的对外贸易领域,如何适应信息化挑战,促进信息业的发展,同时利用分享信息技术成果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成为影响全局的战略性问题。

1.开展国际性的R&D活动,加快我国信息产业化步伐。 在我国信息产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在海外设立R&D机构或与国外一流的信息高技术企业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争取实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捆绑发展战略是一条捷径。首先,比较容易获得最先进的技术信息,以使国内信息化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在海外信息技术发达的地区设立R&D机构, 实际上是为信息产业在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设立了据点,及时了解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行情,研究开发新产品,为国内信息产品生产企业及时提供有竞争力的原型产品或先进的设计和工艺技术。通过这种将触角伸向海外的方法占领国际市场,具有定位准、反应快、周期短、竞争力强等特点。其次,有利于获得良好的R&D环境。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 技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对于开展象信息产业这种高技术企业的R&D 活动还缺乏必要的社会经济和政策环境。为此暂时回避困难,在海外环境较好的国家或地区设立R&D机构,将会获得比国内高得多的成果及效益。 这是一种新的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偿试,这种R&D活动模式已为很多国家所接受, 并成为一种新潮,它告诉我们,信息产业要发展,一定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胜,要建立自己的优势。

2.发挥内地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利用香港资金、设施、信息的便利,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香港回归中国以后,香港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因此,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内加强内地与香港信息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互补互利优势。内地拥有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科研实力强。但是受传统体制和重研究轻开发的传统观念影响,缺乏市场体制的引导,大量的科研成果停留在成果鉴定、学术界认可这一层面上,将信息技术从实验室阶段转化为市场所需要产品的转化能力较弱。此外融资渠道不畅通,资金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信息产业的重要瓶颈。此外,内地与国际信息产业主战场的信息反馈相对迟缓,不能及时掌握国外先进技术的发展动向。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较少,但拥有国际上一流的科研设施和环境,资金投入充裕,经费来源广泛。香港作为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国际信息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通讯设备,信息渠道广阔,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和销售网络,在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应用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是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的很大不足是高新技术基础研究人才缺乏。因此,要加强内地与香港信息产业的合作,依托内地的科研力量和技术人才,利用香港的国际信息网络和资金渠道,使内地和香港在发展信息产业的各个环节上优势互补和优势嫁接,共同探索内地、香港信息产业的合作模式,从而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3.走跨国经营之路,利用和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代各国经济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据联合国有关报告,目前跨国公司已发展到4万家,加上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已超过20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的总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的50%。跨国公司拥有遍布全球的子公司,建立起密如蛛网的国际信息经贸和商品营销网络。母公司通过各种网络来指挥国际营销活动。据悉,日本综合商社的经贸人员在13分钟内就可以找到世界各地进出口商品品种、规格与价格等数据资料,5 分钟内就可利用经济模型分析出国际经济的新动态。可见,跨国公司不仅是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担当者,也是国际信息情报的提供与传播者,是世界经济的前沿阵地。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起步较晚,尽管一些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技术企业,如北大方正、联想、四通、王码等企业已经进行了企业跨国经营及国际化的运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还未形成规模。要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和融合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发展信息产业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跨国经营的方式,打破地域观念,建立多层次的信息渠道。母公司可以利用国际通讯网和通讯卫星,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生产和销售子公司连结起来,形成平等的、松散的企业集团,在集团内部实行国际分工,形成资源的最佳配置。通过这种方式,克服传统的“发展瓶颈”,形成“蛙跳式”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迅速进入信息社会。

4.建立以EDI工程为中心的联合体。随着商业流通的迅速发展, 商品市场空前繁荣,商业信息自动化管理已成为商品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EDI(电子数据交换,便是集电子化商业贸易技术、现代计算机、 网络通信技术和经济管理于一身的商业信息电子化技术。

90年代初到今,我国已在EDI标准化方面作了大量的研讨工作, 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制订并发布的EDI国家标准超过90项, 还有一部分正在计划制订及修订的过程中。同时支持EDI 实现的硬件设备在配置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实现的局部EDI系统包括海关EDI、外贸EDI 、远洋运输EDI等多种部门。

在外贸行业,我们的EDI技术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其运用收益还仅限于“减少终端重复输入”、“减少人工出错”、“减少纸张作业”等最基本的应用收益。而EDI 之所以得以快速发展的最显著因素是收益随着贸易伙伴的加入、贸易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这正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公司乐此不疲的原由所在,而在我国组织结构合理、高效运转的大型外贸公司为数不多,受固定贸易伙伴数目及贸易额的限制,欲通过实施EDI 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传统贸易形式更多的收益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外贸企业深化改革的同时,在大企业中推行EDI, 形成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格局显得尤为重要。进而把海关、税务、商检、统计等国家机关与运输、银行、保险、报关等专业性公司通过网络联系起来,简化贸易程序,降低出口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组织体制的网络化和商贸手段的电子化。

5.利用信息的传递职能,捕捉商机,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除产品档次低、质量差、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赶不上产品需求的时代潮流,在时间差上滞后。过去外贸公司市场调研的薄弱环节即在于不善于发现新的需求,不能快速大量地开发新产品。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痼疾在国内外商品市场上都有较明显的表现,系尽人皆知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外贸公司大大拓展了视野,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媒体,分享从科技发展到生活热点包罗万象的信息资源。对此,外贸公司应尽可能发挥行业优势,利用信息网络,从国外商品市场的变化中敏锐地捕捉商机,研制开发新产品,迅速推向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利用网络传递信息,利用网络推销自己,利用网络走向世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传递职能。互联网络也为企业提高知名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网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在网上占有专门网页是企业争夺21世纪国际市场的重要媒介。有鉴于此,外贸出口企业和专业外贸公司应尽快向有关国际组织登记注册专用网址,同时聘请电脑程序设计和广告方面的人才,制作具有特色的网页,使之充分展示我国精品的风采和我国企业的生产实力,借助信息网络实施名牌战略。

6.培养适应信息化浪潮的外贸人才。任何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而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同样,在外贸企业发展进程中,人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人才无疑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只有人的水平提高了,其它资源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如果没有一批优秀的熟悉外贸业务、精通市场、兼备网络应用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外贸企业迎接信息化浪潮的挑战不过是纸上谈兵。因此人才是外贸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关键问题和有机组成部分。如何招聘、选择、培养顺应信息化浪潮的外贸人才,并将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是外贸企业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所必需解决的问题。

人才取得的第一条途径应是把具有高度潜力、取得专业成就的人选聘到外贸企业中来,从真正意义上摒弃那种传统的、由上级指派或干部任用的人员录取方式,而采用灵活的人才选聘方式,既可以通过与大专院校联合培养专门人才,也可以通过人才市场招聘那些既有实际经验,又愿意为我国外贸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进入外贸企业。人才取得的第二条途径是对外贸企业现有的人员进行后续培训,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知识培训。通过这种培训,使他们在已有的业务知识基础上,融合新的计算机知识,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使其业务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成为业务、网络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的生力军。此外,如何量才使用,是外贸企业在保有人才方面重要的一环。为此,外贸企业应当为这些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建立合理匹配的人才群体,提高凝聚力,以期在良好的政策、管理支撑环境中逐步建立一支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

标签:;  ;  ;  ;  ;  ;  ;  ;  ;  

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_edi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