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财政政策“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了吗?_税收原则论文

现在是财政政策“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了吗?_税收原则论文

是否到了财政政策“唱主角”的时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览近日全球各大媒体财经要闻,“经济刺激方案”(Economic Stimulus Plan)无遗是出现频率最高和最吸引眼球的词汇之一。

面对全球经济普遍放缓的迹象,刺激经济似乎成为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的共识,纷纷抛出不同版本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不乏“大手笔”。

——9月1日,韩国政府宣布总额约190亿美元的减税措施,以刺激国内经济增长,其中包括对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在内的多项税率进行大幅下调。据悉,这是韩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方案。

——饱受次贷危机之苦的美国,早在年初就抛出一项附加新的减税方案的刺激经济计划,总价值高达1680亿美元。截至6月底,美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寄出的退税支票总额已达到780亿美元。

——在英国,股市、汇市双双表现萎靡,楼市更出现20年来最大跌幅。为此,英国政府9月2日出台一揽子计划拯救低迷楼市,包括对总价低于17.5万英镑的住房交易免征印花税。

——为应对欧盟经济萧条的景象,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日前表示,将向欧盟各成员国提出一项应对经济下滑的计划,主张欧盟放手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降息手段,以刺激经济增长。

——日本最近也将经济刺激计划提上议程。据悉,日本政府正在拟定一套总额8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削减高速公路税收等。日本金融厅近日也表示,正考虑建议部分减免股息税和资本利得税。

由此可见,在全球经济面临放缓的大背景下,减税唱“主角”的经济刺激方案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视为重振经济的“绝招”。

我国初现经济下滑风险

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我国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减速风暴中同样没能“幸免”。被视为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股市,其基准指数——上证指数从2008年初的5200多点一路跌穿2001年的“牛顶”——2245点,成为同期全球下跌幅度最大的股票市场。同时,京、沪、穗等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也是一派萧条景象,深圳房市更是“断供”现象频仍。

经济下滑风险已在多方面显现。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国内GDP增长已连续4个季度下滑。7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近两成,纺织业发展面临困境,电力石化企业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巨额亏损。

最突出的是,大批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8月6日披露,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重组,导致超过2000万名工人被解聘。

7月7日,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向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办公厅等部门紧急报送《当前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亟待改善》的调查报告,为中小企业向国家寻求政策支援。融资困境是目前导致中小企业困难的重要因素。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中只有约15%的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

不仅是中小企业,大企业比较集中的汽车行业,2008年国内产销量涨幅也出现下滑。一般而言,汽车业对市场变化反应要先于其他产业,可视为观察宏观经济动向的风向标之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7个月国产汽车产销增幅比上年同期明显回落。

尽管不久前热议的减税问题其核心理由就是税收收入增幅多年超过GDP增幅。然而,宏观经济下行已经影响到国家税收增长。在经历了18个月的红、黄灯之后,财政收入终于在7月进入了绿灯区。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08年7月,国内税收增幅比今年上半年回落了19.7个百分点,其中证券、保险、房地产业营业税收入均出现了负增长。

众所周知,税收增长是以经济增长为背景的,经济增速放缓,税收增幅自然也随之回落。税收的增长速度是由税基的增长速度决定的。在我国现行的21个税种中,有些税种的税基和GDP关联性较大,有些税种的税基和GDP没有或较少直接的量的对应关系。从总体上讲,财政收入增长源于经济增长,但与GDP增长并不是直接的量的对应关系。同样的,税收政策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增长,在西方,供给学派的财税理论核心就是减税以刺激经济增长。减税的理论依据就是著名的拉弗曲线。这个曲线提出了一个令人困惑的假设:减税才有可能增税。其实,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税率越高,越会抑制投资,从而缩小了税基。而降低税率,尤其是最高税率将鼓励投资和生产,从而扩大税基,增加税收总量。

财政政策渐被推向政策前沿

从年初中央确定防过热、防通胀的“双防”经济工作方针,到上个月转变为“一保一控”的方针。目前随着CPI增幅连续3个月环比回落及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半年来宏观调控已收到一定成效,但经济减速的风险正逐步增强,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越来越受到关注,那么,目前是否有必要转向执行刺激经济的政策?

由于货币政策运作空间有限,且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政府可能更多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来实现“保增长,控物价”的工作目标。在宏观政策取向上,“抑通胀,保增长”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减税”。适当减税可以增加消费,在外部需求不振时扩大内部需求,有利于延长经济的繁荣周期,最终使得财政收入得到可持续增长。

在通胀压力没有缓解的大环境下,政府全面放开信贷控制,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目前看几无可能。更多的可能只是针对不同行业和区域的情况,适当放松信贷控制,利用财政政策给予支持,真正做到有保有压,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相比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外部时滞短、指向性强,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改善市场短缺商品的供给,抑制过快的结构性物价上涨。同时,财政政策可以有效弥补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部分抗风险能力不高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目前,我国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17.5%,距离历史最高点仅差1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也达4.14%。融资难已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很多企业生存艰难,一些优秀的民族企业为了维持运营不得不将股权出卖给国外投资者。即便如此,通胀压力并未得到明显的缓解,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显露无疑。相应的,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大环境下,财政政策也许具有更大的运作空间。

减税政策也应突出有保有压

不过,一些管理部门担心,“一旦减税,明年的钱不够花怎么办?”其实财政政策只要运用得当是不会造成“钱”越来越少的现象的。通常,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必然带动税基增长,税收收入自然不会大幅下降。

历史上,我国凡是经济比较繁荣的时期,大都注重减税政策,无论是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还是康乾盛世,都是在“鼓励垦荒、薄赋轻税”的基础上维持长期繁荣的。

就算抛开此点不谈,目前实行的财政政策也并非只做“减法”,而是坚持有保有压的政策思路。比如9月1日起调整的汽车消费税政策。就包括提高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66.7%~100%;但同时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66.7%。

自8月1日起调整的部分纺织品、农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也不仅仅是上调。在提高部分纺织品、服装等商品出口退税率的同时,还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包括红松子仁、部分农药产品等。在当前出口增速下降的背景下,此次调整并不一味保出口,而是坚持了有保有压的原则。

在调整了部分税收项目后,相关部门也对一些非税项目做了调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联合制发了通知,规定自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

为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货币政策的副作用,我们需要积极有力的财政政策支持。然而,财政政策并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其他政策,目前来看尤其是产业政策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不过,尽管已经开始加大财政政策的操作,但政策力度、范围还远远不够。目前为止,效果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标签:;  ;  ;  ;  ;  ;  ;  ;  ;  ;  ;  ;  

现在是财政政策“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了吗?_税收原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