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结合口服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论文_崔卫兵,孙志勤,焦培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100)

【摘要】目的:探讨放疗结合口服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恶性脑胶质瘤术的患者44例,于术后对其进行放化疗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放疗的基础上给予替莫唑胺化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局控率分别为63.64%,86.8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局控率分别为31.82%,77.27%,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局控率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化疗后的生活质量与中位复发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脑胶质瘤术后给予患者放疗结合口服替莫唑胺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放疗;替莫唑胺;恶性脑胶质瘤;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120-02

脑胶质瘤隶属于颅内种类疾病,胶质瘤的特征为恶性浸润性生长。由于脑组织结构的特殊性,手术治疗无法达到全切效果且复发几率较大,因此通常在术后联合放疗和化疗。为探讨放疗结合口服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笔者于2013年12月-2015年6月选择了44例术后患者进行研究,成果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所选择的对象均为2013年12月-2015年6月行恶性胶质瘤手术的患者,共4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2例。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51.0±2.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常规分割,予以2Gy/次,5d/周,总剂量为60Gy,共照射6周,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控照射剂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替莫唑胺治疗,75mg/m2,5次/周,1个周期为3周,共化疗2个周期。

1.3 评判指标

治疗效果共分为4个等级,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肿瘤减少一般;稳定:肿瘤缩小一半以下;进展:肿瘤没有缩小或者增大25%。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局控率=有效率+稳定率。并对比治疗后生活质量与中位复发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x-±s),组间率对比取χ2检验(或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局控率分别为63.64%,86.8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局控率分别为31.82%,77.27%,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局控率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2.2 中位复发时间与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复发时间为6~35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23.4±7.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复发时间为3~23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15.2±9.1)个月,观察组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χ2=3.2792);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放化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9.3±7.2)分,(67.3±8.5)分,观察组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χ2=9.2633)。

3.讨论

恶性脑胶质瘤分化程度高,肿瘤与脑部周围组织无明显的分界,再加上脑部组织结构复杂性高,因此深部肿瘤与脑干部位的肿瘤切除难度较高,手术限制性较大且预后效果较差[1]。实践表明术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9个月,所以临床上现在术后进行放疗联合化疗治疗[2]。

传统的烷化剂类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烃化癌细胞的RNA和蛋白质,从而使其DNA链断裂且无法恢复,但该类药物与血浆实际结合水平较高,因此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肿瘤组织的药物浓度过低,再加上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因此限制性较高[3]。替莫唑胺属于新型抗癌药物,该药为咪嗪类衍生物,可被人体有效吸收,因此可以直接通过血脑屏障,并且聚集于癌症组织中,在人体内快速转化为可将癌细胞DNA烃化的物质,有效破坏肿瘤细胞的复制生长。同时应用该药进行放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可耐受[5]。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局控率分别为63.64%,86.8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局控率分别为31.82%,77.27%,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局控率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化疗后的生活质量与中位复发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恶性脑胶质瘤术后给予患者放疗结合口服替莫唑胺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毛德强,潘玲,戴勤弼,娄四龙,陈杰,阮健,程兴,胡重玲.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高级别胶质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重庆医学,2013,17(01):21-23.

[2]姚春筱,张树平,陈保民,崔淑敏,王玉瑛.调强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2013,16(03):238-240.

[3]杨群英,郭琤琤,赛克,柯超,张湘衡,王翦,牟永告,陈忠平.替莫唑胺联合干扰素-β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Ⅱ期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2,37(04):234-239.

[4]王丹玲,高旭,赵丽萍.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1(21):142-143.

论文作者:崔卫兵,孙志勤,焦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放疗结合口服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论文_崔卫兵,孙志勤,焦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