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中药局 1581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周期为一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药灌肠组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附件炎等。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者患者体质较差,疾病迁延所致,也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临床以腹痛,带下,盆腔组织增厚、粘连、包块形成等为主要特点,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常反复发作,易引起宫外孕、不孕,本病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复发率高的特点。我院采用中药灌肠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药灌肠组)和对照组(西药灌肠组),以上病例均符合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标准,观察组50例患者中,年龄19-52岁,平均34.6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4.1年。对照组50例患者中,年龄18-53岁,平均35.4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4.6年。两组从年龄、病程,症状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一般治疗:避免重体力劳动,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去除致病诱因。西药治疗: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哈尔滨三联药业 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0610),每次150ml,保留灌肠一天2次,早晚。温度低于42度,7天一疗程。
1.2.2观察组:采用中药灌肠方治疗方药如下:三棱15g,莪术15g,蜂房3g,苏木15g,红花15g,蒲公英15g,地丁15g,皂角刺10g,柴胡10g,水煎一日一剂,每剂保留300ml煎煮液,分2次,保留灌肠30分钟,温度低于42度,一周为一疗程。
1.23疗效评价标准:治愈:腹部疼痛,不规则出血,下腹部坠胀,性交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子宫无压痛,包块消失。有效:上述临床症状改善,但未消失,妇科检查子宫压痛减轻,包块缩小。无效:上述临床症状基本无改善甚至加重,妇科检查子宫压痛明显,包块无改善甚至增大。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痊愈30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痊愈18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8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
3讨论
慢性盆腔炎常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炎症变化而使盆腔结缔组织增生,造成粘连成慢性病灶。患者时有低热,乏力,精神不振,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由于炎症疤痕、瘢痕粘连以及盆腔淤血,引起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月经量多及白带增多,常在过度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或有急性发作。慢性盆腔炎不仅可给患者带来生理痛苦和生活不便,还可能导致不孕或其他妇科疾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慢性盆腔炎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属中医“带下病”、“痛经”“不孕”“症瘕”等范畴,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湿毒内蕴,阳气阻遏治当益气健脾,活血化瘀解毒,而通过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发现多表现为高粘滞血症状态,血液流变学异常可导致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组织缺血、缺氧、代谢和功能失调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而灌肠中药方中三棱归肝脾经,苦辛平,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开宝本草》:“主老癖症瘕结块”。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药性论》:“女子血气心痛,破玄癖冷气,”《本草图经》:今医家治积聚诸气为最要之药。与荆三棱同用之良。妇人药内亦多使”。体外试验表明:三棱水提取能显著延长凝血酶对人纤维蛋白的凝聚时间;三棱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蜂房攻毒杀虫,袪风止痛,苏木祛瘀通经,入心肝经,治妇人血气心腹痛,月候不调,排脓止痛,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专人血分而有较强活血去袪作用,《本草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消肿、通经"。蒲公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皂角刺性味辛温,功能消肿排脓,袪风杀虫,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 诸药合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以促进病理变化灌肠可减轻药物对胃肠损伤,并能使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盆腔脏器血液循环,直达病灶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加直接渗透作用。另外,一定温度可使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减少炎症渗出,有利于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促进炎症包块吸收,从而提高慢性盆腔炎治愈率。
论文作者:孙玉芝,车健,崔莲花,周乐,李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灌肠论文; 盆腔炎论文; 患者论文; 中药论文; 炎症论文; 盆腔论文; 病程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