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胡静

体悟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胡静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621000)

摘要:所谓的体悟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着独到的设计特点,符合信息时代素质教育的创新需求,对于基础教育工作具有极高的启发价值。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道德与法治有着重要的现实性教学意义,其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现本文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将以体悟式教学为核心,尝试性分析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思路,希望可以起到优化教学的作用,提高国内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

关键词:体悟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

前言:

新课标的出台,标志着教育部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教学目标以价值观、态度、情感作为首要目标,这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与之对应的是,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我们除了要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之外,同时也要关心学生的品质、素质教育。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对文化课程产生自己的理解。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体悟式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体悟式教学概念

体悟式教学的含义为:利用游戏化的教学过程,将学生带入到集体活动,加深学生对抽象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感悟。从字面意思来看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就在于体与悟[1]。而这两点也恰恰是目前教育体系最匮乏的内容。它所体现的是对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的补充和强化。所谓的体指的就是身体活动,与传统教育满堂灌、讲大课不同的是,体悟式教育重视的是延伸与改造课堂抽象知识。悟强调的是对知识的理解、思考过程,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对于智慧发展所需要的高峰体验与爆发力。二者的结合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着重要意义,能够实现学生的身心、悟性全面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体悟式教学设计特点

体悟式教学的思路是通过模拟情景任务,使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利用综合知识去学习,以身心体验为学习方式,最终完成对教学目标的顿悟与理解。

(一)实践性

在体悟式教学模式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身体参与和集体活动为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认知行为与情感活动,以明确的操作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体验与领悟活动。

(二)个性与集体的统一

在体悟式教学中,分组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2]。不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都需要每一名学生发挥自己全部的力量去获取集体荣誉,在集体中获得信心与力量。培养自己独立个性的同时,增强集体凝聚力。

(三)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在体悟式教学中生本位到处都能够得到体现,其所主张的原则为学生的需要高于课程的需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程被设计成学生需要的模式、类型,能够实现学生的全身心和谐发展。课程是手段,学生是目的[3]。学生在课程中能够得到永恒的鼓励、关心、理解、信赖与尊重。可以让学生亲近他人,用已知的方式解决实际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挑战心理

事实上体悟式教学的难度是很大的,除了表现在体能以外,还包括心理层面的考验。体悟式教学并不是那种头痛时医疗头部、脚痛时医疗脚部的方案。体悟式教学升华着学生最出色、最卓越的能力。使学生对体悟式教学产生热情与兴趣。这样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就会主动去克服问题

(五)克服问题

在学生克服了眼前的问题,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以后,学生能够打心底感受到自豪与胜利的满足感,这对学生而言是一次奇妙、高峰、难得的体验。体悟式教学号召学生主动挑战自我,在集体、大自然中展现新我,发掘新我潜能。

(六)自我教育

教学前教师只需要将课程教学内容、要求、注意事项与目的告知学生,随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并不去主动讲述与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必须要充分肯定学生在班级的主体地位与能动性。即便是课后总结环节,教师也只能点到而知,讨论的内容与方向一般为学生自行决定,教学活动是学生对知识内化、象化的表达。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体悟式应用

(一)“体”

将体悟式教学应用于道德与法治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与教学内容来确定体悟方向。体悟注重体验实践,学生需要在体验的过程中领悟与感悟知识内容。如学习《维护宪法权威》一课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以国家主人翁的意识去学习,增强宪法意识,自觉拥护宪法、热爱宪法,了解国家权力运行过程。对此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亲临实地,如协助交警维持道路秩序,自觉监督社会不良气息等。只有当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才能够了解到知识的真正含义,明白宪法的价值与作用。

(二)“悟”

只有体验学生只能了解到知识的来源,而当学生思考与总结了学习过程与思路,才能够打开体悟的大门。对此教师必须要予以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结束体验之后,将知识全部消化,转变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与知识体系。教师不妨在讲课前就提出学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体验、去体悟。这样学生就会有意的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并思考问题的原理和结果,强化体悟的理解与过程。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与意见,这所带来的是学习与领悟的差异性。对此教师也要做好小组分配,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过程加深对实践内容的领悟。

结语:

体悟式教育落实前,教师必须要了解到该模式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学生的实践活动意义、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理清了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白知识获取的意义,实现思维的突破、理解的顿悟,以主动、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知识的交流、学习、获取过程当中。只有做到了内在的交流与表达,才能够突破人性的隔膜,实现人性的分享与互动。而这恰恰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标。体悟式教学凭借着自我教育、统一个性、挑战极限、人文和谐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早日理解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含义。

参考文献

[1]郑士国.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52-53.

[2]梁江涛.道德与法治,引领青少年走进生态文明[J].环境教育,2016(05):38-41.

[3]陈勇,武曼曼,穆斐.论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2):69-75

论文作者:胡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体悟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胡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