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351100
【摘 要】目的:分析对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12年1月-2014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研究对象,共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病人出院后定期复诊,观察组病人除定期复诊外还给予出院后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四年。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抗血小板知识水平进行调查比较,并分析其术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按时复诊、及时就诊、住院以及依从性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其抗血小板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而且电话随访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护理模式,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电话随访;依从性;预后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方式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实践研究显示,支架内血栓和血管再狭窄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因此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中推荐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口服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心脏不良时间的发生率,用药治疗的时间为9-12个月[1]。但是,因老年患者年龄的因素,容易忘记服药,加之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和对后期用药意义的认知不足,致使其后期的治疗效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进而降低手术预后效果。所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对提高其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组研究中共纳入研究对象200例,均为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在本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电话随访对术后随访应用中的重要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0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检查和诊断,并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相符合,所有入选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过敏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64.15±3.47)岁;观察组中纳入研究对象100例,男性、女性分别为61例、39例,年龄最大82岁,年龄最小53岁,平均年龄(63.51±4.02)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临床期间均给予相同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具体治疗和护理措施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对照组病人出院后,每月定期进行门诊复诊。观察组病人除定期进行门诊复诊外还加强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年。电话随访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建立病人随访档案。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疾病进展情况、入院时间、出院时间、出院后服药情况[3]等;第二,制定统一的随访标准。由1名医师,4名护师建立随访小组,于每月1号至3号进行,以及时了解病人的实际情况,在随访中关注病人能够及时复诊和按时用药,告知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继续进行抗血小板药物口服的目的和意义。告知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后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4]。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掌握患者是否能够遵照医嘱用药,提醒患者加强自我监护,每次随访的通话时间为10分钟。
1.3观察指标
电话随访开展12个月后对随访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评价随访结果。问卷随访的内容主要包括治疗依从性、血小板知识水平。随访期间患者的用药情况与出院时相同,也就是按剂量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9个月以上,即为依从[5]。病人停止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单一服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治疗3个月以上,即为不依从[6]。对比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分别采用卡方和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用药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者97例,单用阿司匹林者2例,单用氯吡格雷者1例,无停服抗血小板药物者。对照组中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者89例,单用阿司匹林者2例,单用氯吡格雷者4例,5例停服抗血小板药物者。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组间遵医嘱行为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按时复诊、及时就诊以及依从性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其抗血小板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有18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有6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3.讨论
电话随访是护理干预的新探索,能够对护理内容进行进一步优化,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多数老年人存在单独生活、焦虑、烦闷等情绪,忘记服药等情况经常发生,针对社会现实和老年患者的身体特点,电话随访这种新探索方式有效的缩短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空间距离,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6]。同时,应依据病人的心理测评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保证发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用药剂量、方法、注意事项等全面宣教,增强患者对用药知识的了解程度[7]。本项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96%,对照组为8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者,观察组中无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者。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当前临床中十分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中单独应用上述两种抗血栓药物已经获得临床的循证[8]。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心梗,有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有1例出现黑便,另有2例出现呕血。对照组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心梗,有4例出现消化道出血,有4例出现黑便,另有7例出现呕血。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实践研究证实,心肌梗死病人不论是否接受冠状动脉重建治疗均需要终身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如果病人不存在非甾体抗炎药禁忌症,患者均应终身口服阿司匹林治疗[9]。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后的长时间恢复不当和正确的临床治疗相关,也与病人是否听从医嘱、是否按时用药和复诊等密切相关。文献研究显示,多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术后对于疾病复发的预防和教育具有强烈的需求[10],而电话随访在术后对患者进行的访问和宣教则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一缺陷。
综上所述,对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而且电话随访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护理模式,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楚林,吴强,徐名伟,等.戒烟依从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MACE及血清hs-CRP、Hcy表达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2):223-225.
[2] 路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方式依从性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2):2362-2363.
[3] 曹希,王秀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5):40-44.
[4] 徐凤娟,蔡秀芳.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8):1836-1837.
[5] 丁敏,谌绍林,朱健华,等.应用评判性思维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流程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4):4113-4117.
[6] 朱金琳,代优,史金枝,等.强化饮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157-158.
[7] 徐俊英.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509-511.
[8] 王欢,闫书燕.电话随 访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620-622.
[9] 许敏,郭金成,华琦,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药物应用现状调查[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17(1):18-22.
[10] 高瑞英,刘向玲.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护理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z1):170-172.
论文作者:郑丽如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术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电话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