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女性编辑的优雅方言_大公报论文

中国早期女性编辑的优雅方言_大公报论文

中国早期女编辑雅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编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早期有很多著名的女作家、女教师、女革命工作者,同时也从事过编辑工作,但是,她们做过的许多编辑工作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比如说庐隐,我们都喜欢她的《海滨故人》,我们都了解她坎坷的爱情经历,但是她编辑《华严半月刊》、创办华严书店却鲜为人知;又如巴金的夫人萧珊,她也有好长一段时间为《上海文学》杂志做义务编辑;又如杨沫,我们熟知她的《青春之歌》,其实她从1938年至1949年一直都从事解放区报纸编辑工作,1943年起,一直担任冀中十分区《黎明报》社的编辑,1945年后,到《晋察冀时报》担任编辑,并主编了那一时期的日报文艺增刊,解放后,曾在《人民日报》做过一段时期编辑。她们在我国的编辑出版史上的贡献也同样是不可抹杀的。

下面简单介绍三位早期女编辑

女高师的校花——女编辑程俊英

程俊英,福建福州人,1901年6月生,1917年考进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读书。翻翻她以前已经不太清晰的老照片,仍然可以呼吸到她的清秀可人、温柔娴雅,如娇花照水。一次演出由李大钊先生导演的《孔雀东南飞》,冯沅君演焦母,陈定秀演小姑,而程俊英则演刘兰芝,由此亦可见出她的动人风致了。

“五四”以后,她编写了《女界钟》刊物。1920年冬,因为《益世报》相邀,她和同学张峰漪又担任该报《女子周刊》的编辑。1922年夏大学毕业后,她就留校担任了校刊编辑。1923年与北师大心理学教授张耀翔结婚。

程俊英婚后不久,患了风湿性关节炎住院,她把校刊也拿到医院里编,校方责备她编得不好,竟然第二学年不给聘书。1926年,又被聘回担任校刊编辑兼一年级国文老师。

后来,她随丈夫到了上海。1945年抗战胜利后,她担任了大夏大学(华师大前身)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又由于吴文祺教授介绍,认识了《前线日报》总编辑宦乡同志,她又担任了该报《妇女周刊》的编辑,不过仅出了几期,就停刊了。

程俊英几乎一生都没停止过编辑工作,同时她在教育和研究领域也有很多成果,比如她对《诗经》的研究,就有很多独到之处。

泣血孤梅——女编辑石评梅

石评梅,山西省平定县人,1902年农历8月19日生,乳名心珠,学名汝璧,因爱梅花高洁,故以“评梅”为名。她17岁从太原女师考入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

评梅与我国早期革命家高君宇的“冰雪爱情”一直感动着每一个女人。我们可以想见她的追悔、她的自责、她的孤独。她只活了27岁,她似乎一直戴着一副爱与恨镶就的枷锁郁郁寡欢地度过了高君宇死后的三年,就像一枝傲霜的孤梅在雪夜里低泣,哭干了泪,流尽了所有的血。

尽管她在感情上有太多的伤感,但她还是在伤感之余,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编辑工作和文学创作中去。1924年,她与比她低一届的同学、好友陆晶清编辑《京报》副刊之一《妇女周刊》,受到鲁迅、许广平的支持和赞扬。1926年,她又和陆晶清在北京编辑《世界日报》副刊《蔷薇周刊》。在这两种周刊上,评梅除了花很多心血在编辑工作上,同时写了很多文章反映社会现实。像“五卅”惨案后,她就在《妇女周刊》之29期上发表了《本刊编辑部特别启事》:“沪汉惨屠,举国痛愤!……惟同人等绵力有限,独木难支。尚望社外同志赐以宏文、佳作,……”1928年“济南惨案”后,5月22日,《蔷薇周刊》出版了“国耻纪念号”,愤怒声讨日军的滔天罪行。为此,她受到反动当局的怀疑。

评梅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编辑、女教师、女作家,可惜一抔黄土,早掩风流。

 铮铮铁骨——女编辑杨刚

“杨刚”完全是一个铁血男儿的名字,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出巾帼完全不输须眉的风采。她几乎一生都奉献给我国的编辑事业。

杨刚原名杨季征,祖籍湖北沔阳,1905年诞生在江西萍乡。1936年与顾颉刚、吴世昌等人创办进步刊物《大众知识》半月刊。她在该刊发表过军事、文艺评论及报告文学等。1939年,香港《大公报》文艺副刊主编萧乾因应伦敦大学邀请而去欧洲,杨刚于同年9月赴港,接替萧的事务。1941年12月,香港被日军侵占,杨刚撤退到我东江游击区,后到桂林、重庆继续主编《大公报文艺》。1944年,赴美留学,同时兼任《大公报》驻美记者。1948年,由美返港,任《大公报》社评委员,为推动《大公报》反蒋拥共、走向新生起了重要作用。

解放后,一度担任天津《大公报》(曾易名《进步日报》)、上海《大公报》主要负责人,十年间写的评论及新闻通讯等,吸引了无数读者,给《大公报》增添了不少声誉。

1950年10月,她调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外交秘书,1955年,调《人民日报》任副总编辑,主管国际宣传。

杨刚写过很多作品,也是阳刚气十足,实在是女编辑的骄傲。

标签:;  ;  

中国早期女性编辑的优雅方言_大公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