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让门店库存合适吗?——浅谈超级市场门店库存控制系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门店论文,库存论文,超级市场论文,想让论文,浅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经理办公室的一段对话。
经理:公司目前的库存余额是多少?
职员:经理,现在的库存金额是1500万,其中有500万库存的周转天数超过60天了。
经理:什么?怎么那么多?你是怎么干的!
职员(为难地):不就是你上次开会布置,“节假日要备足货源,防止缺货。”所以就有那么多库存。
经理(气愤地):我让你们备足货源,没有让你个瞎备货,定多少货你难道不会查查销售?赶快想办法退货!
职员:唉!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控制好库存,既防止缺货,又能控制库存总量呢?本文试图通过科学的分析,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管理库存的方法。
库存分类
品种齐全且充足的货架能使顾客满意,这是任何人都同意的观点。库存在服务行业中担当着诸多角色,应针对不同库存角色,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从库存商品的时间性来看 库存商品可分为季节性库存和经常性库存。季节性库存如夏天的竹席、露营用品。对于季节性商品,超市必须在高需求到来之前准备充足的存货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从库存商品的投资角度 可分为投机性库存和平衡供求型库存。若一种商品有涨价的趋势,则在未涨价之前对其进行囤积就比涨价后再进货要节省许多。这类商品的库存称为投机性库存。
从库存的变化水平来看 可分为周期性库存和非周期性库存。周期性库存指库存水平在订货收到后最高,在新订货被收到之前减至最低。这一时间过程存在相对固定的周期。非周期性库存由于需求幅度的影响,库存的完成周期相对不固定。
从库存的地理位置来看 可分为在途库存和仓库库存。在途库存指货物已被订购但还未到达的库存。
从库存的目的性来看 可分为安全库存和周转库存。安全库存是为了应付需求不可测的波动,需要有一个额外的存货以备不时之需。周转库存是不考虑需求波动下,库存正常周转的库存量。
传统经济订货批量
传统的订货批量概念是根据订货成本来维持存货的平衡。订货批量越大,平均存货就越大,相应地,每年的维持成本越大。然而,订货批量越大,每一计划期需要的订货次数就越少,相应地,订货总成本也就越低。(如图所示)
订购数量必须满足总成本最小化原则。在我们进行库存管理时必须要发生一些成本,这些成本是指订购成本、储存(维持)成本、缺货成本。
订购成本是在订货环节发生的变动成本,如订货办公费用(纸张、传真、设备折旧);
储存成本是商品在储存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投资于库存的资金的利息丧失;机会成本;偷盗、破损、腐烂、过期、贬值。
订货成本与维持成本是与订货量有关的变动成本。订货成本的高低与订货次数成正比,与每次订货的批量成反比;维持成本与订货次数成反比,与每次订购的批量成正比例。
通过微分方法或库存成本模型,可以得到经济订货批量公式:
EOQ——经济订购批量 假定需求率为定值且没有缺货成本
D——需求量
H——每单位的库存维持成本
S——每次订货的订购成本
D与H必须在相同时限内(年或月)
简单的EOQ模型需要作出一些假设:(1)已知全部需求的满足数;(2)已知连续不变的需求速率;(3)已知不变的补给完成周期;(4)与订货数量和时间保持独立的产品的价格不变(不存在折扣);(5)不限制计划制定范围;(6)多种存货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7)没有再途存货;(8)不限制可得资本。
总而言之,EOQ概念说明了存放成本和订货成本有关的优选问题的重要性。
超级市场的经济批量
通过对超市业态订货成本与维持成本的划分,我们发现在超市这一新的商业形态中,维持成本远远大于订货成本,如果采用计算EOQ作为合理批量,我们会得出每次订货数量小,而订货次数频繁(见超市每次的订货成本和维持成本项目表)。
订货成本
维持成本
订货人员费用
库存管理人员费用
订货办公耗材费用
投资与库夯的资金的利息丧失
与库存物品、仓库及库存系统其他部分相关的机会成本
保险费
偷盗、破损、腐烂、过期、贬值、
存储空间及设施
如引言的一段对话,在超市日常管理中,经常为了防止缺货所带来的损失,而倾向于较高的保险储备,而代价是过高的库存。事实上,合理的商品的订货次数不取决于每次订货的费用,而是取决于供应商所承担的货款账期。超市在进行销售的竞争的同时,还进行着库存管理的竞争。缺货成本更多的体现在顾客的满意度和管理人员由于担心缺货影响销售而忽略维持成本与短缺成本的平衡点,人为增加的维持成本上。如节假日的大量备货,向供应商退货的成本增加等。
如商品A的供应商账期为货到后15天付款,要求连续经营的商品每年的周转次数是24次(360/15),若年需求量1250,在不考虑需求波动的因素,每次的订货数应该为52.08。如果每年周转次数减慢为20次,将不能占用供应商的资金,而自己承担三天的利息。若A商品的成本为20元,日利率按3.25
计算,每年将多支出利息(1250×20×0.000325×3=24.375元)。超市经营的商品在1.5万种以上,如果周转天数超过账期的日金额达500万,那每年的库存资金利息支出将达58.5万,而往往我们认为供应商可以退货而盲目进货,但事后供应商的退货是不会退还我们提前支付未销售的商品的资金利息的!事实上,高流通量的商品的供应商账期一般较短,而低流通量的商品供应商账期较长。所以可以根据商品的账期的不同来简单计算商品的经济批量(假设条件同第一点的经济订货批量):
EOQ=商品的年需求量/商品年周转次数
商品的基本年周转次数=360/商品的账期(实际工作中基本年周转次数可采用合理周转次数)
上述EOQ模型并没有考虑需求的不确定性或订货至交货这段时间中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会导致补充订货到来之前库存短缺的发生。那么应该在什么时候订货才能防止这种风险呢?在订货的时候需要考虑安全库存来预防缺货。
ROP=SS+D(L)
ROP—再订货点
SS—安全库存
D/(L)—订货前置时间×日需求均值
Z(r)—在r%的服务水平下的正态标准差个数
σ—标准差
LT—订货前置时间,可以考虑采用供应商的送货周期
注:此公式只考虑了需求不确定情况下的标准差,未考虑定货完成周期不确定的标准差。如果两个因素都考虑,需要计算联合标准差。(计算公式略)。
服务水平和顾客需求
面对需求不确定情况,库存管理可以引进“服务水平”这一概念,这是以顾客为导向的术语。他的定义是:对于从订货到交货这一前置期间的需求,库存所能给予满足的百分比。在实际应用中服务水平的选择是一个政策选择。例如对于便利店来说,考虑到竞争因素和顾客的耐心,啤酒的服务水平可能需要99%,但对于酒心巧克力来说,90%已经足够了。在超市管理中,对于80-20重点商品可以确定相对较高的服务水平,但对普通商品来说,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服务水平可以用于决定再订货点(ROP)。再订货点是指在进行补充订货时现有的量。再订货点的确定是为了满足预先选定的服务水平,因此,在补充订货前置期间,对需求变化的了解一定要充分。当再订货点确定时,也同时确定了安全库存(SS)的水平。安全是指在补充订货期间所维持的过量库存,这是为了达到满意的服务水平所必须的。再订货点等于安全库存加上前置期间的平均需求(D(L))。
商品A的30天的需求经历:
天
需求
累计
天
需求
累计天
需求
累计
12828
11
1111
21
11
11
2 937
12516
22
18
29
3 542
13420
23
10
39
4 143
14525
24
7
46
5 750
15
1944
25
7
53
6 757
16
1761
26
14
67
7 966
17
1374
27
16
83
82389
18
983
28
4
87
922
111
19790
29
11
98
10
7
118
20
14
104 30
27
125
通过上表可以计算出商品A的平均销售量11.57,分析每天的需求,可以计算出标准差(采用计算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6=销售单位 频率/天
平均数离差
离差平方
平均数
频率[*]离差平方
1
1 -10.57
111.7249
11.57 111.7249
4
2 -7.57
57.3049
11.57 114.6098
5
3 -6.57
43.1649
11.57 129.4947
7
6 -4.57
20.8849
11.57 125.3091
9
3 -2.57
6.6049
11.57
19.8147
10
1 -1.57
2.4649
11.57 2.4649
11
3 -0.57 0.3249
11.57
0.9749
13
1 1.43
2.0449
11.57
2.0449
14
2 2.43
5.9049
11.57
11.8098
16
1 4.43
19.6249
11.57
19.6249
17
1 5.43
29.4849
11.57
29.4849
18
1 6.43
41.3449
11.57
41.3449
19
1 7.43
55.2049
11.57
55.2049
22
1 10.43
108.7849
11.57 108.7849
23
1 11.43
130.6449
11.57 130.6449
27
1 15.43
238.0849
11.57 238.0849
28
1 16.43
269.9449
11.57 239.9449
1411.367
假设该商品的服务需求为95%,那么安全库存=1.645×6.86×3天=33.86个
ROP=3天×11.57+33.86=68.57个
因此,该商品的再订货点为68.57个。
注释:1.标准差计算公式:
其中 σ——标准差
Fi——事件i的频率
Di——事件I与平均值的事件离差
n——可利用的观察值总计
2.在r%的服务水平下的正态标准差个数通过查正态分布表求得,一般常用的是97.72%的事件标准差个数为2;99.73%的事件标准差个数为3;95%的事件标准差个数为1.645。
存货战略与库存控制系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维持库存呢?日常的实践中有多种不同的库存在控制系统,他们的差异主要在于:(1)决定订货量的方法;(2)何时对库存进行补充。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连续检查系统和定期检查系统。在连续检查系统中,订货数量是一个定值,但订货周期时间是不确定的。而定期检查系统的订货周期时间是确定的,订货数量不是定值。
在进行库存控制之前要对库存品种进行分类,即以类似的特征对产品进行分组,良好的库存控制应该与企业战略和服务目标一致。分类可以建立在各种衡量的基础上。最常用的衡量指标有销售量、利润贡献、存货价值、使用比率和项目性质。按销售量是比较常见的方法,通过80-20法则,我们可以将商品分为流量大、移动快速的产品(A),流量适中的产品(B),和流量低,移动缓慢的产品(C)。分类还可以建立在多因素的基础之上,如产品的毛利和对顾客的重要性可以加权,引申出一种结合指标去替代简单的销售量,然后,经过加权的佚排列进行分组。
在确定商品的分类后,我们需要分别不同的产品进行存货战略的划分,主要根据:服务目标,预测程序、检查周期、存货管理、补给监督。
综合战略:
服务目标:由于A类商品属于少数几个项目,通常可以分配高服务目标,这是因为它具有高流量,会大大影响对顾客的服务表现。相反,较低服务目标适合于转移较慢的产品项目。
品种分类
服务目标% 预测程序
检查周期
存货管理
补给监督
A—促销99
汇总进度
连续
计划—DRP
每天
A—常规98
销售量历史
连续
计划—DRP
每天
B
95
销售量历史 每周
计划—DRP
每周
C
90
销售量历史
双周
再订货点
双周
注:DRP——配送需求计划
预测程序:由于促销商品销售集中,形成块状需求,特点是再促销期间具有高流量,促销后期则需求量较低。因此容易受到促销日期的影响,应密切关注促销期间的动态走势,预测促销期间的销量。
检查周期:由于再存货检查中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的手工操作。A类产品采用连续检查,B、C类采用定期检查。
存货管理:由于A类产品的项目相对较少,需求较稳定,所以高流量的产品能够开展更加精确的预测,可以使用配送需求计划(DRP)。而低流量的产品较难预测,需求不确定性大,使用再订货点进行控制。
补给监督:通过检查和监督,以确保补给订货的准时到达。包括向供应商查询,了解装运的状况和准确的抵达时间。如果在监督过程中发现补给订货将不会准时到达,就需要另谋其他补货来源。
在确定存货战略后,应讨论两种存货控制的参数设计:
1.连续检查系统的参数方程
EOQ=商品的年需求量/商品年周转次数
商品的年周转次数=360/商品的账期
ROP=SS+D(L)
如A商品采用连续检查系统,再订货点为68.57个,当库存为68.57个时,订货数量为52.08个。
定期检查系统中,需要经过固定时间(RP),才进行补充订货。每次订货的数量是变动的,订货周期是固定的。并且现有存货加上订货量后的总库存要达到预先确定的目标库存水平TIL。定期检查系统适用于B类和C类库存,由于商品的销售量不同,使商品的订货检查周期不同,可以满足B类和C类商品的特性。
2.定期检查系统的参数方程
RP=EOQ/U 检查周期=经济订货批量/平均销量
TIL=SS+U(RP+LT)目标库存=安全库存+平均销量×(检查周期+前置时间)
SS=Z(r)σRP+LT
假设A商品采用定期检查系统,每隔4天进行补货52.08/12。
TIL=29.86+11.57×(3+4)=110.85
每隔四天的补货数量=目标库存-当前库存
计算机系统引入库存控制系统的可行性
在实际工作中,用手工的方法计算经济批量和再订货点是不可能的。需要将上述内容结合在计算机系统中。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对资料进行完善:商品基本资料,在商品的基本资料中增加商品存货控制的标志。包括存货分类、服务水平、存货检查周期、供应商的账期;销售资料,需要记录商品在过去一段时间的需求量以及平均销量和标准差。一般来说,对于经常性库存,时间段越长,结果就越具有代表性。对于季节性商品来说,可以取去年同期的需求来计算。同时由于需求量是参照过去的,因此,需要采用预测模型对销售量进行预测。
总之,库存管理对一个企业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超市来说,企业目标的完成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库存控制系统的制约。只有不断的尝试新的管理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辅助分析,加强库存的控制,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标签:库存周转天数论文; 再订货点论文; 库存管理论文; 存货周转次数论文; 库存成本论文; 存货成本论文; 库存周期论文; 订货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