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 甘肃 庆阳 754000)
【摘要】目的:分析隔姜灸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7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隔姜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与前列腺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前列腺素 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及PGF2α/PGE2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取隔姜灸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隔姜灸;布洛芬缓释胶囊;原发性痛经
【中图分类号】R27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057-02
原发性痛经属于妇科常见病,好发于青春期少女和未婚或已婚未育的妇女。从中医角度讲,本病多由情志不畅、脏腑失调致肝郁气滞,瘀血内停,阻滞胞宫所致。隔姜灸作为中医外治方法,具有调和气血、活血化瘀之效,在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本研究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基础上应用隔姜灸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西医符合《妇产科学》有关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中医参照《中医妇科学》制定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主症:于经前1~2d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或拒按;次症:经行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胸胁,乳房作胀;舌脉:舌紫黯,苔薄白,脉弦。随机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年龄16~25岁,平均年龄(20.61±3.47)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3.75±1.13)年。对照组年龄17~25岁,平均年龄(20.84±3.51)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病程(3.77±1.15)年。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于月经期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g,早晚各1次,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隔姜灸治疗,方法:选取关元、三阴交、合谷、太冲穴,将艾绒捏成一个略小于姜片的圆锥形艾柱,并放于直径3cm的鲜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柱燃至患者感到灼热时易炷再灸。每穴3~5壮,1次/d,经前3d开始施灸,每周3~4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中医症状积分。小腹胀痛或拒按等主症按无、轻、中、重度依次计分为0分、2分、4分与6分,经行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等次症按无、轻、中、重度依次计分为0分、1分、2分与3分。中医症状积分即各主症与次症积分相加之和。(2)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前列腺素 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并计算出PGF2α/PGE2。
1.4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判定两组临床疗效。痊愈:症状及体征小时,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但不足95%;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但不足70%;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中医症状积分<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n×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予以分析,用(x-±s)描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率”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23%;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0.2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65,P=0.044)。
2.2 中医症状积分
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17.26±5.18)分、(4.58±1.24)分;对照组分别为(17.85±5.47)分、(8.63±2.82)分。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7,P=0.593);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趋势(t=16.321,P=0.000;t=10.271,P=0.000),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9.013,P=0.000)。
2.3 前列腺素水平
治疗后两组PGE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5),PGF2α、PGF2α/PGE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严重威胁年轻女性身心健康的妇科病,现代西医研究认为,其发生与经期子宫合成与释放的前列腺素增多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方面,非甾体抗炎药为常用的一线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其能够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而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过程,使子宫肌肉痉挛性收缩缓解,子宫缺血缺氧状况改善,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但经临床长期研究表明,此药物疗效持续时间较短,且易于产生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
本病属中医“室女痛经”、“经行腹痛”等范畴,通常分为虚证(气血亏虚、肝肾虚损等)与实证(寒凝血瘀、气滞血瘀等),其中以实证居多,且气滞血瘀最为常见。其病位位于胞宫、冲任,主要病机为外感六淫、七情内伤、肝郁气滞等因素导致冲任气血瘀阻,胞宫经血流通不畅所致的不通则痛。故针对上述病机,治宜补益气血、化瘀止痛。
《灵枢·官能》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之说。隔姜灸是一种灸治方法,利用生姜之辛温,与艾绒燃烧产生的药力共同作用于皮肤,可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从而达到疾病防治及保健的目的。且关元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通胞宫,在此施灸可调冲任、补元气;三阴交是足三阴交会穴,灸之可活血通经;合谷属大肠经原穴,属阳,正气,清轻宣气;太冲穴是足厥阴经原穴,属阴,主血,重浊下行,两穴并用,一阴一阳,一气一血,可起到理气和血而消痛的功效。诸穴相配,共奏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低,且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低;两组治疗后PGE2、PGF2α、PGF2α/PGE2等前列腺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优,且治疗组均明显较对照组优。表明联合应用隔姜灸与布洛芬缓释胶囊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高于单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能够使患者前列腺素水平得到有效调控。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53.
论文作者:折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原发性论文; 症状论文; 前列腺素论文; 中医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积分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