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税制一年的运行_税制改革论文

论新税制一年的运行_税制改革论文

越过艰险是大道——新税制运行一年评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税制论文,艰险论文,大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税制改革,可称之为1994年中国经济改革舞台上演出的最壮观、最精彩的一幕。称它壮观,是因为这是一次全面的、整体的、结构性的宏观分配体制和分配格局的大调整,成败事关全局;称它精彩,是因为这项改革涉及面之广、力度之强、内容之丰富,一年之内大见成效,没有发生大的扭曲,在中外经济史上都属罕见。

现在,新税制运行一年了,它是否引起了物价上涨、增加了企业负担?运行情况究竟怎样,优越性表现在何处,前进中还面临哪些矛盾和问题?以及今年又该如何动作?本文将对此作较为详细的评述,以期回答社会各方面关注的问题。

走进1995年,当我们回顾既往,憧憬未来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共和国的税制改革已奇迹般地跨过了惊险的一步,虽不能说大功告成,但它毕竟送走了风高浪急的激流旋涡,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境界,为建设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大厦,举行了一个成功的奠基礼。

 种种抱怨:在实践中逐步消除

 新的矛盾:在微调中逐步化解

任何一项改革方案付诸实施并获得成功,都需要一种宽松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为条件,这是10多年改革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

然而,1994年的新税制出台,却有点超乎常规,迎接它诞生的竟是一个其不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在此背景下产生的社会心理骚动。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涨价风潮的涌动。

回首当初,人们或许还记忆犹新。1993年的岁尾,当新税制改革方案尚处在酝酿之中,城乡人民还未来得及尽情地分享粮食大丰收的甘甜,一场粮食涨价风浪涌起带来了几分紧张气氛;新税制一问世,又正逢一年一度的元旦、春节两大节日,购买力陡增,末来供应比较紧俏的肉、蛋、禽、蔬菜等副食品,市场价格迅速上涨,人们的心理更趋紧张;进入运行中的新税制,由于舆论和思想准备不足,人们对新税种的认识,特别是对新开征的消费税、增值税尚不理解,又遇到粮、油、蔬菜等副食品涨价风波的冲击,因而举国上下顿时议论迭起,抱怨、怀疑、指责……甚至在某些地区还掀起一阵小小的抢家电的风潮。所有这一切,人们都一古脑儿地把它指向了新税制:

“税制改革引起粮价波动”;

“开征消费税造成了副食品涨价”;

“抢购家电风,是居民向政府搞税改投的反对票”:

此时此刻,共和国的大地上,议论哗然,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新税制经历着严峻考验。

改革犹如“逆水行舟”,前进中有矛盾、有困难、也有风险。然而,风大浪急更显船夫的胆魄和智慧。党中央国务院断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价大检查,实施“菜篮子”工程,刹住滥涨价之风,增加有效供给,平抑市场物价,排除干扰、坚定不移地推进税制改革。

举国上下迅速展开了全方位的宣传攻势:举办各种培训班,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广泛深入地宣传税制改革的意义和新税制的基本政策内容,短短几个月,仅在全国税务系统内就举办了1000多期各类培训班,对上万人次的税务干部进行了培训,约占2/3的企业财会人员了解了新税制的基本内容和操作要领,基本能办理纳税事项。2/3以上的基层干部能够按照新税制的要求征收税款。仅从此项行动,就不难看出,党和政府为推行新税制而倾注的心血以及展示的决心和信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对新税制理解的深化及其在实践中逐步显示出来的正面效益,人们终于明白,或者说越来越多的人们正达成这样一种共识:物价波动不是新税制之过。发生在新税制出台之前的粮价风波显然不必说它,请君看看消费品物价结构,就会一目了然。据统计,1~10月份,仍维持原来零售税率并还要通过返还补贴的食品,全国平均价格上涨33.9%,其中国营粮价上涨47.4%,油价上涨15.1%,菜价上涨39.1%;而新税制要征收的主要对象工业品,全国平均价格上涨在10%以内,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呈下降趋势。事实证明物价波动的确不是新税制牵动的。

当然,任何经过精心设计的改革方案,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新税制也是如此。税制改革必然导致行业、产品、地区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原有利益格局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原有利益格局的变化,必然会引发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然而,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边实践边完善。税制改革也正是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向前推进的。

比如,新税制实施之后,首先碰到的是煤炭问题。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又是拥有职工数量较多的煤炭行业,由于生产过剩,全行业一直处于亏损局面。在税制改革之前,国家对此行业一直征收3%的产品税。按新税制规定,煤炭既属能源又属原材料,又是所有工业都需要的,应该对它征收增值税;而在增值税制中,可以享受13%低税率的,只是粮油等食品和农用生产资料,自来水、煤气等生活用品,以及精神食粮等,其余包括煤炭在内,都实行17%的税率。由于煤炭行业进项扣除不多,实行新税制后要着着实实上交17%的增值税,其税负就等于提高百分之十几。这个幅度显然过大。如果是卖方市场,这个负担应该可以转嫁给加工业,但煤炭在我国仍是买方市场,负担无法转移。如此沉重的负担由它自身全背起来,不仅会加剧亏损,还影响全行业职工生活,涉及安定团结问题。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国务院研究决定:一是给煤炭行业减亏20亿元;二是将煤炭行业应担负的17%的税率降至13%;三是采取先收税,然后再将税负超过部分通过财政返还的办法,减除其过重负担;四是适当上调煤炭价格。这样一来,既维护了税法的严肃性,又解决了煤炭行业的实际问题。多年负重前行的山西煤炭行业,现在已开始发生转机,有不少统配煤矿由亏损变为微利。

再如,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商投资企业将逐步给予国民待遇势在必行。如今要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使内外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进入市场竞争。这样,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内外资企业在税改中原有税收政策上存在的差异要消除,外资企业的税负发生变化,一部分外资企业税负要相应增加,对此,外商反应强烈。

经过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迅速对此作出决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自1993年1月1日起,适用国务院发布的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和营业税暂行条例;1993年12月31日前已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因此而增加税负的,经企业申请,税务机关批准,在五年期限内退还其因税负增加而多缴纳的税款。此举,既统一了内外税制,又保持了对外开放政策的稳定和连续性,深受外商欢迎。

在新税制的实施过程中,除分行业、企业的税负上升问题之外,还有广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一般增值税的纳税人的认定,对增值专用发票因税次设置给某些企业带来的不便,以及企业运输费用中所含税款能否抵扣等问题,有不少都属于既定改革方案没有考虑到而在实施中暴露出来的。

为及时解决新税制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国家税务总局三次召开县以上税务局长会议,建立了六十三个地市级城市新税制运行情况监测网;国务院密切关注实施情况,朱镕基副总理亲自指挥,并参与调查研究,会同有关方面及时解决问题。前后发了约二百个文件,促使新税制在微调中逐步完善。

与税制改革的最终目标要求比,尽管这些还都属应急和治表的办法,但它毕竟在既坚持改革方向,又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方针指导下,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使新税制坚定而顺畅地运行起来了。

 平等竞争舞台已搭起 企业兴衰存亡凭实力

对我国原有税收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经济家们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改革开放比作通往兴旺发达的大道,企业就好比在这条大道上奔跑的各种车辆,税收就是设置在这条大道上的红绿灯。然而,行驶在同一条路上各种车辆的企业,由于性质不同,如内资与外资,国有与非国有,全民与集体,所享受的税种、税率也不尽一样,有的可以轻装前进,有的就必须负重爬行;有的可以不受红灯限制,有的见红灯就得停;有的可以横冲直闯,有的就不能越轨越线。这种比喻虽不尽恰当,但它毕竟形象地说明,原有税制最大的弊端就是税政不统一,税负不公平,不利于企业平等竞争和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对其必须进行改革。

比如,税改以前,各类经济性质的企业之间税率高低不同。同是生产资料产品,高者百分之二十以上,低者只有百分之三,悬殊如此之大,不改革怎能体现公平竞争?如果用就低不就高的办法改,国家财政又将何以支撑?既然要改,有些企业就难免要略微增加一些税负,少数企业也可能负担增加幅度大一些。

再如,原税制各级政府具有的各种减免权力,是计划经济体制中政企隶属关系的遗迹,要实行市场经济就必须打破这种利益分配格局。统一按税法办事,也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所必需的一个条件。

不可否认,在这种利益格局大调整中,除了涉及面广、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国家政策已经统一解决之外,还有少部分企业在税制改革引发的分配格局的变化中,遇到了所失大于所得的问题,这是符合改革总体设计的正常结局。

消除原有税制的弊端,建立统一税制、公平税负、平等竞争为目标的新型税收制度,是一次宏观分配体制和分配格局的大调整。面对这场重大变革,许多尝惯了减免税甜头的企业,像吃惯了奶的孩子一样,一下子断了向政府要减免税的路,该交多少就得交多少,还真有点断奶之痛,不免叫苦不迭。甚至有些企业还寄希望通过叫苦影响政府决策,在减免税上再捞些好处。我们说,这已是昔日黄花;此路行不通了。

西方国家有名俗话说:“税收像死亡一样是不可抗拒的。”它形象地说明,税法神圣不可侵犯。搏击于市场大海里的企业,要求生存发展,企求于税法的宽容和恩赐,都是不现实的。因此,不论是得大于失的企业,还是失大于得的企业,都应当以此为契机,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一是要改变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预算单位、直接隶属于政府主管部门的认识,树立企业是拥有法人财产权的独立的“纳税人”的新观念。所有企业都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进入市场,平等竞争。

二是要改变国家对国有企业包得过多的传统做法,树立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客观规律,以及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应依法破产的新观念。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三是改变在企业改革中单纯要求国家减税让利的思路,着眼于转换机制和企业制度的创新,要通过建立新的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有了崭新的观念,压力可以变成动力,挑战可以看作机会。一些企业已勇敢地向前迈进了一步,进入了市场竞争的新境界。

这次税改中,济南第一机床厂的税负是略有上升的,但因其在多年改革中获得了发展的生命力,所以,张向东副厂长仍充满信心地说:“用不了几年,我们的数控机床就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因为新税制改革有利于市场规范,这对企业很重要。即使税负有上升,但只要能换得有序的市场环境,我们也心甘情愿。”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税制的要求,去年4月始,这个厂对原材料采购价格做了更严格的规定,对各项费用支出进行承包管理,财务上加强了审计。这样一来,节约出来的可能会超过税负的增加。

企业流转税负担结构表

项目

改革前

改革后

8.81法定税负率  8.81

-

政策1.29性减免因素

  1.29

-

个别减免因素

1.29

-

扣除两因素后的税负率   7.01 8.30

处理库存因素

-0.77

运费计算进项税金因素

-0.54

实际税负 7.51 6.99

济南钢铁总厂也是“吃改革饭”发家的。厂长兼党委书记俊才对税制改革也有些类似见解。他说“有的厂长、经理开始对税制改革不理解,问为什么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困难的时候进行税制改革,我说,你没有好好研究新税制,现在的税制、税法、税负统一了,这有利于企业进入市场,加快机制的转换。虽然一小部分企业增加了负担,但这是暂时的,换得一个新的机制比加重一些负担更重要。”天津市一轻局副局长兼天津感光材料公司总经理马凤宇说:“去年天津市一轻局系统享受到的减免税照顾近1亿元,取消减免税优惠政策后,一些企业实际税负会有所上升。这对长期依赖减免税照顾生存的企业来说,自然会有一个阵痛过程。可是,只有“断奶”,企业才可能增强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能力。”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为适应市场经济,提出了“习惯检讨、自我管理、快速反应”的管理新思维。1993年福日公司了取得了较好的经营实债,去年产量、利润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唐文合总经理说,改革难免要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加重一些负担,怎么办?只能靠练内功闯过难关,不能靠吃“小灶”过日子。他们的所谓练内功,实际上就是练出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中生存、发展的功夫,而新税制正地帮助企业走向这一目标的“助推器”。

合资的山东乐富门烟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开庆,从新税制有助于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角度,谈了企业练内功、转换机制的作用。他说,外商来中国投资,很关心如何收税。过去税法规定模棱两可的东西多,“会哭的孩子”少收税,多免税,因此,搞可行性报告、搞测算、预算都很困难。去年2月份以后外方不再问税了,对企业每年两次的审计,外方也不进行了。刘副总经理说:“其实,一个企业只要能做到依法纳税,就可以正常调度资金,准确了解经营状况,经营起来更方便。”

中国嘉陵工业股份公司(集团)面对税制改革的利益调整,曾有过疑虑,真切感到了税制改革对企业是一个新的挑战,为了适应这个改革,消化减利因素,增加效益,他们下狠心苦练内功,深化改革,生尽千方百计,在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效率上下功夫。结果,去年1至6月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0.1%和77.12%的辉煌成果,实现税金比上年同期增长8倍多,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对于那种继续梦想吃国家大锅饭的企业来说,这种自觉应接挑战的企业,就象离了母亲羽翼庇护的雄鹰一样,他们自觉练硬了翅膀,将更加有力地在市场经济的天空中奋飞。

偷漏税现象一举改观 增值税改革再谱新篇

偷税漏税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一大陈年老病。税款漏失之严重程度,为世界各国所罕见。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被截留、漏失税款至少高达1000亿元。这个数额相当于政府在12年内所欠下的全部内债,比全国一年的县级财政收入总和还要多。

税收如此大量漏失,是我国财政困难、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然而,各自立章、越权减免、偷税漏税逃税……

在国税大坝上叩开的种种洞穴,如今终于被新税制从制度上彻底堵住了;长期削弱共和国聚财由能的混乱现象,一举改观。

当谈到这一变化的时候,在两次全国税务局长会议上,代表们都盛赞新的增值税改革。

我国虽然从1979年开始进行增值税试点,此后又多次增列税税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大税种,但客观地讲它在我国尚未起到它应起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当时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下,增值税在我国扮演着产品税的角色,发挥着从经济利益上调节生产和消费,以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决策的作用。因此它就必然存在许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缺陷。而改革以后的增税制是应市场经济之需而制订的,相比之下大不相同。

局长们对新旧两种增值税制进行了比较:

——原增值税实行面过窄、局限性甚大,人为割断了生产与流通的必然联系。改革后扩大征收范围,对商品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全面实行增值税,有利于我国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原税制税率档次过多,计税、扣税方法、环节、依据不统一,使增值税错漏面大,易于避税。改革后简化了税率档次,将对增值税税率从8%到45%的11档税率,改为17%和13%两档。

——原增值税实行内征收,混淆了国家税收与企业利润、税收与价格的界限。改革后实行价外税,避免了种种弊端。

——原增值税对内资企业征收,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征收工商统一税,造成税收负担失衡,影响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改革后内外资企业实行了同样的税制。

新税制还有一大优长,那就是采用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小小发贷票,神速广大优点颇多:

它堵住了用发票问题给征管带来的漏洞。首先,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内在控制机制纳税人获得税款抵扣的权利,取决于发票上注明税款的金额。企业购买的原材料等,如不含税,那么在购货发票上就不能注明税款,本环节产品销售计算应缴税金时则不能获得税收抵扣的权利。其次,增值税专用发票是税务机关审核偷漏税现象的法定凭证。购销双方如开具“大头小尾”的发票,税务机关通过交叉核对,偷漏税现象就可立即暴露出来。

第三,它强化了税法的严肃性。对扣除项目不必再作过细的规定,只需划分大类,解决了因规定项目而无法作法定凭证(发票)全面准确扣除的问题,避免了在计算和扣税征纳双方的扯皮争议。

第四,它使消费者也参与了查核过程,有利于增强全民纳税意识。

第五,它有助于实现各企业税负的公开化、公平化,有利于消除地方保护,建立统一的市场机制,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为促进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化,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税镅环境。

回首检点过来路 硕果累累枝头摇

这次工商税制改革,是在“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这一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在企业税收负担总体水平设计上,遵循既不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又不减少国家财政收入的原则,维持流转税总体的原法定税负水平;在负担结构方面,则适当调整减免税的政策范围,取消了对个别企业的困难减免,实现公平税负。

如今通过有关权威部门的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上述意图在工商税制改革的实践中基本实现:

——税改后企业流转税负担有所下降。按新政策全部到位后测算,1994年企业应纳流转税额为205.88亿元,负担率为6.99%,比老税制下的实际负担率低1.82个百分点。

——企业总体税负没有增加,分行业负担情况有升有降。新税制下流转税实际负担水平(8.79%)与老税制下企业名义负担水平(8.81%)基本持平。而具体实行中,由于税改必然要对原有利益分配格局形成冲击,从而导致了行业间流转税负担的结构性调整,行业间流转税负担呈有升有降态势:产品采掘等十二个行业上升,食品加工等十五个行业下降。

——税收收入中央与地方均大幅度上升。据统计,截止1994年11月底,在上年税收增长900亿元基础上,1994上又增长28%。其中,中央税收增长24.7%,地方税收增加33.6%。

这表明国务院预定的方案得到了完满实现。

聚财功能应该说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它体现的是新税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如今这种作用已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新税制的建立,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流转税制,扩大了增值税的适用范围,消除了原产品重复征税的弊端;改变了过去按所有制性质设置企业所得税的做法,统一了内资企业所得税制,体现了公平税负原则;统一了税法,规范了税制,严格了政策性减免税,取消了困难性、临时性减免税,为各类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新税制设立的税种与分税制起配合,与机构分设相配合,加强了中央政府调配财政资金的能力。新税制统一了税收,集中了税权,加强了中央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

——进一步理顺了分配关系。新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基本上理顺了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规范了分配关系,有利于国有企业转换机制。新税制扩大了资源税的征收范围,调整了税负,通过税收手段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一部分国民收入,转移到中西部经济发达地区,以调节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新税制还修改了个人所得税法,为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缓解分配不公创造了条件。

——体现了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社会有效供给的增加。新税制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方面,使农业、原材料工业等产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并支持了“菜篮子工程”以及国防、教育、民政等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企业面向市场,生产社会需求商品,增加有效供给。

——进一步与国际税收接轨,促进了对外开放。新的税制和管理办法与国际通行的做法更加接近,既有利于外商来华投资、洽谈生意,也有利于我国企业对外经贸合作,参与国际竞争。

——新税制便于征管和抑制偷漏税的机制开始启动。简化税制,减并税种,减少税率,便于征管,受到征纳双方的欢迎。增值税实行凭发票抵扣税款的制度,建立了自我约束减免税、控制偷漏税的机制。

检点新税制所结出的这些累累硕果,我们不难明白,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厦的奠基之年,我们为什么要从税制入手。虽然它看起来有些生硬、枯燥,由这硕改革结出的果实是丰盛的、甜美的。

新税制继往开来 具多种理论创新

1994年实施的新税制,是在十几年改革开放史上一次新的飞跃,具有继往开来的性质。

新中国诞生以来,我国税收制度走过了一条十分曲折的发展道路。建国初期的近十年中,我们主要建立了统一的税制,这种税制发挥了税收的财政和经济调节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接下来,在大跃进和“文革”的两个非常时期,税收工作接连受到重大的冲击和削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序幕的拉开,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才重新得到确认。然而,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企业完全是政府的附属物;在财物管理上实行“统收统支”,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又吃企业的“大锅饭”,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此相应,在财税制度上实行一种单一的税制,税收与企业经济活动的许多方面(如资金占用、成本管理、利润分配等)都没有直接挂钩,这种情况极不适应改革开发迅猛发展的形势。

于是,我国税制配合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雄伟进军,迈开了坚实有力的前进的步履:

1980年决定,从1981年起对在我国生产经营的中外合资企业所得利润和个人所得收入征收所得税。1981年底决定,从1982年起对在我国开办的外商独资企业征收所得税。这些税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涉外税的建立,适应了开放的需要。

1983年1月和1984年9月,实行了利改税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改革,这标志着税制配合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发挥它调节新利益关系的作用。1984年以后,我国又进行了全面的工商税制改革,多有建树。

通过这些改革,对内实行了利改税,突破了国家对国有企业不征所得税的老框框,使企业向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对外建立了涉外税制,促进了对外开放;全面改革了工商税制,并新设立了一些特定项目的税种改变了过去税种过于单一的状况,初步形成了一套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其他一些税种相配合的复合税制体系。税制改革与整个经济改革的进程基本保持了协调一致,税收工作已渗透到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对财政和经济的调节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是,这一系列改革所建立的框架,还带着浓厚的过渡色彩。因为当时经济体制改革总的原则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根据这个原则,前一次的税制改革在指导思想上必然存在着过多的用税制干预市场的倾向。比如,用税收缓解价格不合理的矛盾作为主体税种改革的原则,既助长了不合理的价格体系相对固定,也造成了税制本身的扭曲。

面对十四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任务,原有税制更是表现了一系列的不适应: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因而税收应当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但是我们的企业所得税却按不同所有制分别设置税种,税率不一,优惠各异,地区之间也存在政策差别,造成企业所得税税负不平等;又如流转税税率是在计划价格为主的条件下,为缓解价格不合理的矛盾而设计的,税率档次过多,高低差距很大,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

——市场经济是以法制为基础的,因而坚持依法纳税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我们原税制却允许地方批准临时性、困难性减免税负,几乎所有企业都享受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的优惠。各种越权减免税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违背依法纳税原则的宏观调控能力,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重视通过宏观调控调节社会收入差别,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实现共同富裕,但原税制对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的法规不规范,对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调节不力。

——市场是统一开放的,但是原财税制度下,实行的是各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这对改变统收统支的传统计划体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任务的提出,这种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财政收入的体制,弱化了税收的调节功能,却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形成地区间一些人为分割的界限,不利于不同地区间形成平等竞争的商品交换关系,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因此,1994年实行的税制改革,便以市场经济为目标模式,进行了全面的结构性调整。其基本内容包括流转税制改革,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以及其它税种的改革三大部分。它在政治、经济、理论上,都有崭新的意义和创新。概言之,这主要是:

政治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这次税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举措,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创造良好的宏观调控环境,以保证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最终成功。

经济上,其意义主要表现在,通过税制改革为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经济环境,充分发挥企业的活力;通过税制改革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通过税制改革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

理论上,这次税制改革在理论上有多方面的突破。首先,通过“统一税法,公平税负”,实现公平观念的转变,由分配公平的理论向竞争公平理论的转变;其次,突出宏观调控作用,在努力发挥市场对经济的基础性调控作用前提下,既要保持税收中性,又要有利国家宏观调控,改变微观调节的习惯作法;第三,改变对企业“减税让利”的作法;强调集中财力,加强中央财政收入;第四,简化税制、增强税法透明度。

税法神圣不可侵犯 征管机制必须健全

倘若我们站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厦顶端,纵观税制改革的形势和任务,1994年新税制的实施,仅仅是拉开了一个序幕,税制改革、征管改革和机构改革成败的主台戏,现在刚刚开始。我们面临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和艰巨。尤其是新税制运行中的一些深层矛盾,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日益凸现出来,亟待我们去认真研究和解决。

从依法纳税情况看,税制、税法是国家统一制定的,是国家的法律,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地区、任何个人都无权开减免税的口子,税法神圣不可侵犯。

然而,在新税制的执行中,有些地方仍置国家法律于不顾,超越权限擅自变通国家税收法律和政策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有的地方擅自宣布减半或免征消费税;有的地方擅自决定将上市股份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化税法规定的33%降至15%;有的地方擅自将福利生产企业所享受的所得税减免政策推到乡镇企业;有的地方随意改变税率,对于规模纳税人多取征1%、2%、3%、6%而增值税专用发票仍开17%,等等。这些违法现象在省级、市级、县级都有发生,甚至在有些地方和部门还相当严重。

权威部门指出,这种超越权限变通国家税收法律和政策的现象,一方面表明,依法纳税的观念,在许多地方和方面,还未深入人心,离新税制本身的要求,离市场经济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差距比较大。另一方面也警示人们,这种违犯新税法的做法,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大好的形势就有可能急转直下,已经取得的成绩可能丧失殆尽。这尽绝不是骇人听闻,而是现实向我们敲响的警钟。

从整个税务部门的工作看,比较明显的一在缺陷是:新税制虽已出台运行起来,但税收管理工作还远远没有跟上,显得极其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工作的要求。具体表现:

一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上问题较多。已成了足以影响税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全国各地屡屡发生的伪造、倒卖、假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暴露了我们管理工作上的一些漏洞。必须在严格实行印行、押运、存放方面的有效措施,严惩犯罪的同时,在机制和技术手段上下功夫,使假发票的伎俩无法施用。

二是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明显十分薄弱。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或靠个人申报或靠支付单位代扣代缴,目前这两方面都十分无力。个人如不申报,应该加以揭露或严惩,但管理工作远未跟上;代扣代缴制度也远未普及。山东省省长曾为个人所得税问题打电话问税务局问询:该往哪里缴?此事说明省长税法意识较强,同时也表明了我们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管理的薄弱状况。

三是原有的征、管、责“三分离”、“两分开”的征管模式,较之于“一员进厂,各税统管”的征管模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形势的发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税制征管的要求。建立一个有现代化技术支持的、相互协调制约的申报、代理、检查的税收征管新格局,已成为当前征管改革的核心任务。

从整个税务工作者队伍的素质看,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这方面,有关部门有个基本估计,企业办税人员中约有70%已懂得、掌握了新税制新办法,可以自己独立办税;税务部门的干部大概也是这个比例,2/3以上人员可以独立操作。这就是说,还有1/3的人还不行;无论财会人员还是税务干部,还存在大量转变思想、提高素质、适应新税制完善发展的工作要做。

现实已向人们昭示,规范的税制,要有规范化的观念和规范化的管理,需要有高素质的人去贯彻执行。而搞好这些规范化的基本建设,其意义和影响决不逊于工商税制改革。

面对新税制运行中提出的新要求,1995年全国税制改革该如何动作?在去年12月中旬召开的全国税务局长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副长项怀诚明确指出: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适应新的形势,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大局,转变思想观念,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基层,转移到征管,建立干部管理新机制改革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完成各项税收任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作出新贡献。

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税制:加强税收征管,大力组织收入;全面推进红管改革,加快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努力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

实现两个转移是:在执行新税制、理解增值税、税收征管以及工作思路和方法上都要转变过去的旧观念;工作重心要转移到基层和征管两个方面上来。

可以相信,总结了税制改革这场攻坚战既有的经验,又明确了下一步的任务和目标,通过今年的努力奋斗,新税制必定会更有力地运作,人们依法纳税的意识将会逐步加强,在庆贺税改两周岁生日的时候,新税制将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标签:;  ;  ;  ;  ;  ;  ;  ;  ;  ;  ;  ;  ;  

论新税制一年的运行_税制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