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关键词】 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经双侧股动脉取栓术;经腹取栓术
【中图分类号】R54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187-02
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是血管外科最为凶险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截肢率及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手术取栓、血管再通是关键。笔者诊治2例患者,治愈1例,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病例1
男性,80岁,因突发双下肢疼痛、麻木、冰凉7h急诊入院,既往高血压、房颤病史40+年。查体:BP 150/100mmhg,双下肢皮肤苍白、发绀,皮温低,双侧股动脉搏动未扪及,感觉减退,活动受限。胸腹部CTA示:腹主动脉近髂总动脉分叉处充盈缺损,双侧髂外动脉充盈缺损,近远端动脉壁光滑,考虑血栓可能,初步诊断:(1)腹主动脉骑跨血栓,急性动脉血栓形成?(2)高血压病;(3)房颤。因家属犹豫,发病17h后方行双侧股动脉切开取栓术,术中见:双侧股动脉管壁软、无搏动,血管张力小,压之塌陷,切开股动脉时见血液溢出,用Fogarty导管取栓后,近端股动脉有喷血远端有血液溢出,股动脉搏动恢复。根据术中情况结合病史,诊断为急性动脉栓塞,术毕血压120/60mmhg,脉搏86次/min,左侧肢体皮温恢复,右小腿皮温未见明显改善、足背动脉搏动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3d患者出现少尿、血压急剧升高,考虑为肌肾代谢综合征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无好转,术后4d患者出现心率增快、胸闷、痰多,考虑急性心功能衰竭,治疗后无好转,病情进行性加剧,最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1.2 病例2
女性,48岁,因突发双下肢发凉2h伴右足疼痛、发绀1h入院。入院查体:双下肢苍白、发绀,右足疼痛,双下肢感觉减退,活动受限。既往风湿性心脏病史30余年。入院CTA示:腹主动脉下段分叉处至双侧髂总动脉多发血栓,双侧髂外动脉未见明显显影。初步诊断:(1)腹主动脉骑跨血栓;(2)风湿性心脏病。发病4小时后行腹主动脉切开取栓术,术中见:肾动脉分叉下腹主动脉无搏动,其内充满血栓,髂动脉分叉处血栓为混合型,近端为红色血栓,动脉管壁柔软无硬化斑块,取栓后股动脉搏动恢复良好。术后双侧肢体皮温、动脉搏动及功能恢复好,术后7d拆线出院。
2.讨论
2.1 诊断
双下肢5P征是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典型的临床表现,根据“5p征”及心脏病史基本可作出诊断,而动脉CTA可准确的显示栓塞部位,同时可了解动脉管壁有无硬化、栓塞部位近远端的情况。该病主要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相鉴别,动脉血栓形成多发生在动脉原有病变(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外伤的基础上,其临床表现虽然与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酷似,但具有下列特点:(1)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发病前,多有慢性缺血症状,如肢体麻木、发凉、小腿或者臀股部间歇性疼痛、肌肉萎缩等;(2)常见于中老年人,多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3)影像检查可见多部位动脉管壁硬化,血栓部位近、远血管管腔狭窄,侧枝血管形成。
2.2 治疗
对于诊断明确的病人应尽早治疗,急性腹主动脉血栓累及平面高,缺血严重,即使有侧支循环也十分有限,若治疗不及时将导致肢体组织进行性缺血坏死,且因坏死平面高(甚至可达大腿根部)后期处理困难且风险大。在患者全身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均首选手术治疗,尽快恢复动脉血流,减少机体缺血时间,挽救生命、保全肢体。争取在发病8h以内取栓,发病超过8h者截肢率显著增高。其手术方式主要为(1)Fogarty导管经双侧股动脉取栓,此术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对患者循环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但由于腹主动脉与髂动脉管径相差较大,有取栓不彻底可能,如有条件可在DSA下进行。(2)腹主动脉切开取栓,取栓效果确切,取栓的同时如动脉有病变可同时处理,当然术中创伤更大。经过对急性腹主动脉骑跨血栓2例患者的治疗,笔者认为,手术方案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血栓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腹主动脉分叉处及分叉处以下)可优先选择股动脉切开取栓,对于血栓达肾动脉水平以下者,腹主动脉切开取栓效果会更好。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肢端血运,给予适当抗凝药物,碱化尿液,保护器官功能。
论文作者:邓威1,马思星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动脉论文; 主动脉论文; 血栓论文; 栓塞论文; 双侧论文; 术后论文; 管壁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