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的思考论文_王志鹏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的思考论文_王志鹏

天津市方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天津南开 300111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行业也逐步崛起。土木工程建筑中会运用到多种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目前,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混凝土结构施工缺乏专业人才;第二,混凝土抗裂性不够强;第三,混凝土施工模板控制不到位;第四,缺乏整体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策略:第一,培养专业人才;第二,控制浇筑温度,增强混凝土抗裂性;第三,加强模板控制管理;第四,建立具体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问题;对策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混凝土施工将直接影响整体项目的进程。同样,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决定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好坏。随着信息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时常从网上看到,某一个工程项目因为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不过关而导致整个项目的坍塌,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不仅危害施工工人的生命安全,同样也威胁到整个社会的财产安全。此前网上报道的某一个知名房地产公司就存在这样的现象发生。因此,越来越多的土木建筑施工单位开始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此,本文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目前土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策略,有着十分总要的社会意义。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本文认为目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2.1混凝土结构施工缺乏专业人才

从目前我国混泥土结构施工队伍来看,90%的混凝土结构施工队伍人员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部门就连高中都没毕竟就进入到建筑行业进行混泥土施工。而且他们中大部分人员均为60后,少部分为70后,80后,90后几乎没有在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出现。因此,他们的施工逻辑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进行混泥土施工,没有进行科学的判断。此外,由于混凝土结构缺乏专业的人才,他们也就不能发现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进行判断,也不能有效把握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及重点,而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定性判断。因此,在施工项目中,一旦经验丰富人员离职或者从事其他项目,整个施工将会难以进行,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2.2混凝土抗裂性不够强

混泥土结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其抗裂性不够强。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中90%以上都是需要通过混凝土技术进行的,包括我们的房屋、桥梁、公路、隧道等等。混泥土施工就是将水泥、沙土、水搅拌在一起,使其富有粘性,将砖瓦、石头等主要原材料混合在一起进行施工。外界温度直接影响着这一进程。所以这就要求在混凝土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搅拌时,要避免在一些极寒或者极热的温度之下进行浇筑,避免因温度差异所引起混凝土抗裂性不够强,一旦出现此情况,整个工程项目质量将会毁于一旦。

2.3混凝土施工模板控制不到位

模板是保证施工进行的必要工具。然而在施工现场,混凝土施工模板控制不太到位。首先,保管不到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太注重对模板的保管,模板随意丢弃,等到真正施工用到时,却又找不到想要的模板,或者只能找到残破的模板,影响整体的施工进度。其次,由于没有很好地保管模板,导致模板失去原有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为了能够正常施工,只能凑合使用模板,造成的结果就是所浇筑的混凝土不能符合一定的规格,导致资源的浪费。最后,模板不能循环利用,导致施工资源的严重浪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混凝土结构施工缺乏具体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标准。只有符合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混凝土施工才能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然而,在现实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中,虽然存在国家统一标准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但是每一个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高度、宽度、体积不同对安全质量管理要求也是不相同的。由于目前缺乏针对每一个具体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导致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砼浇筑后强度上不去,不能达到规定的安全质量要求,最终使得整个项目进度得到影响,不能顺利开展,也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解决策略

以上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策略:

3.1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同样是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基础之一。培养人才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加强教育。一方面要注意提高施工人员的思想素质,端正施工态度,提高思想认知,以集体利益为导向,在施工过程中尽职尽责,提高施工技术。另一方面要注意加强专业素质的教育。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整体施工项目的进程,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能够其实准确把握混凝土施工重点技术及难点技术,提高浇筑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第二,要不断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跟上时代的潮流,为时代发展做贡献,混凝土施工行业也是一样的。虽然是传统的行业,也需要及时更新知识,为混泥土升级变革贡献力量。

3.2控制浇筑温度,增强混凝土抗裂性

在浇筑过程中要适当控制温度,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首先,在浇筑时,水、水泥、混凝土的混合会产生大量的热,这样的热过度的话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因此,在浇筑过程中,遇到此情况需要不断进行搅拌,其实能够不断散热。另外为了有效避免水泥混合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可以选择其他材料来代替水泥的作用,减少水泥的用量,进而减少水化反应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其次,在浇筑时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浇筑,在温度极高的夏天正午不要进行浇筑,此时浇筑将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抗裂性,因此要有效控制温度,通过科学降温的方式,增强混凝土抗裂性。

3.3加强模板控制管理

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在模板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与工程规格相适应的简单模板,不能随便拿一个废弃的模板直接使用。其次,要加强对模板的保管。暂时不用的模板一定要安全保管,防止其发生裂痕,一旦发生可能会对整个混凝土施工项目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然后,在模板架构和节点拼接上,模板架构一方面要和建筑物的高度、宽度等匹配,另一方面也要适合混凝土的浇筑,节点拼接要紧密,不留任何细缝,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最后,在模板的标高控制上,标高要和建筑物的规范要求相一致,过高或者过低都不行。

3.4建立具体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每一个混凝土施工项目的特点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首先需要充分考虑混凝土施工项目的时间、地点,在充分考虑其四周的环境后建立具体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质量加以考核。其次,每一个施工项目的高度、宽度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项目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否则将会直接产生施工安全隐患。最后,质量管理体系还需要专门的工程组织机构进行负责,委派专人按照具体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监督,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二级、三级指标进行考核,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军平.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的思考[J].居舍,2018(33):63.

[2]张雷.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1):249-250

论文作者:王志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的思考论文_王志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