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云晚年笔记与廷云事迹考证_温庭筠论文

温庭筠文笺证暨庭筠晚年事迹考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晚年论文,事迹论文,温庭筠论文,文笺证暨庭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温庭筠诗词文兼擅。诗与李商隐并称“温李”,词为花间鼻祖,与韦庄并称“温韦”,骈文则与李商隐、段成式合称“三十六”。由于温文历来无人作过整理笺释,故研究其生平与创作者很少加以充分利用,致使这些文章中所反映的温氏生平行迹至今隐而未彰。笔者近来在撰《温庭筠全集校注》的过程中对其全部存世文(赋二首、状一首、书七首、启二十三首、榜文一首)均作了笺证注释,有不少新的发现,兹择要分别考述。

二十三首启中,除《上襄州李尚书启》系大和末开成初上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的书信以外,其余均作于大中、咸通年间,即其晚年时期。其中涉及裴休的有四首。《上盐铁侍郎启》云:“顷者萍蓬旅寄,江海羁游。达姓字于李膺,献篇章于沈约。特蒙俯开严重,不陋幽遐。至于远泛仙舟,高张妓席。识桓温之酒味,见羊祜之性情。既而哲匠司文,至公当柄。犹困龙门之浪,不逢莺谷之春。今且俯及陶甄,将裁品物。辄申丹慊,更窃清阴。倘一顾之荣,将回于咳唾;则陆沉之质,庶望于骞翔。”此盐铁侍郎先历节镇,后知贡举,继以侍郎司盐铁,上启时又将为相。检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庭筠所历诸朝知贡举者中,宦历与此完全相符者唯裴休一人。据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会昌元年至三年,裴休任江西观察使;会昌三年至大中元年,任湖南观察使;大中二年至三年,任宣歙观察使。又据《唐才子传·曹邺》,裴休大中四年,曾以礼部侍郎知贡举。此后,“累官户部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使,转兵部侍郎,领使如故”(《旧唐书·裴休传》)。题称“盐铁侍郎”,启内又提及其“俯及陶甄,将裁品物”,启当上于大中六年八月稍前,即裴休以兵部侍郎领盐铁使行将为相之时。此启所透露的庭筠行迹有三点:一、裴休外任节镇时,庭筠曾往拜谒并献诗文,受到裴休款待。据庭筠现存诗文,在裴休任观察使的江西、湖南、宣歙三地中,庭筠行踪所及者唯有湖南一地。其《湘东宴曲》云:“湘东夜宴金貂人,楚女含情娇翠颦。……重城漏断孤帆去,唯恐琼签报天曙。”湖南观察使治所潭州在湘水之东,故称“湘东”。诗中描写的湘东夜宴情景,当即启所谓“远泛仙舟,高张妓席”,受裴休设宴款待的情景。诗、文互证,知会昌大中间休观察湖南期间,庭筠曾谒见献诗并受款待。又据庭筠会昌四年、六年均在长安,有《车驾西游因而有作》、《会昌丙寅丰岁歌》为证,以及大中元年庭筠曾两次寄诗给岳州刺史李远,可以推知其谒见裴休当在大中元年,这从启述此事后紧接“既而哲匠司文”也可看出。二、裴休大中四年以礼部侍郎知贡举时,庭筠曾应进士试未第,此即启文所谓“哲匠司文,至公当柄,犹困龙门之浪,不逢莺谷之春”。三、此次上启,是祈裴休再予垂顾荐引,“庶望于骞翔”,当与明春(大中七年春)应进士试有关(此点还可从其他上启中得到印证,详后)。

《上裴相公启》是裴休任宰相后所上。有的研究者认为此启系开成四年首春求恳裴度之作,并谓启内“至于有道之年,犹抱无辜之恨”的“有道之年”指郭有道(即郭泰)的享年四十二岁,借指上此启时庭筠自己的年岁(见牟怀川《温庭筠生年新证》,载《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并由此推出庭筠生于贞元十四年。但此说疑点颇多。其一,裴度为四朝元老,宪宗元和十二年即以平蔡首功封晋国公,大和八年加中书令。庭筠诗题或称裴晋公(《题裴晋公林亭》),或称中书令裴公(《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不应直到开成四年首春所上之启仍只称裴相公。其二,据《新唐书·裴度传》,开成三年,度“以病丐还东都。真拜中书令,卧家未克谢,有诏先给俸料。(四年)上巳宴群臣曲江,度不赴,帝赐诗曰:‘注想待元老,识君恨不早。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别诏曰:‘方春慎疾为难,勉医药自持……’使者及门而度薨。”可见自开成三年以来,度已衰病,且又年高(七十四岁)。揆之情理,庭筠也不大可能于度衰病时上启求助,且“以文赋诗各一卷率以抱献”,请其览阅揄扬。其三,“有道之年”非用郭泰卒年四十二岁之典(且以人之卒年借指己之现年,亦属不伦),而是泛称政治清明的年代。《论语·卫灵公》“邦有道,则仕”即“有道”二字所本。“至于有道之年,犹抱无辜之恨”与此启下文“康庄并轨,偏哭于穷途”意近。此裴相公亦指大中六年八月至十年十月任宰相之裴休(见《新唐书·宰相表》)。启末云“谨以文赋诗各一卷率以抱献”,则此启当是参加进士试前行卷的书信。参下《上封尚书启》、《上杜舍人启》,此启当上于大中六年八月裴休任相后不久。

《上吏部韩郎中启》则是请求韩郎中在裴休前推荐自己,以求得盐铁转运使属官的书信。启云:“升平相公,简翰为荣,巾箱永秘。颇垂敦奖,未至陵夷。倘蒙一话姓名,试令区处,分铁官之琐吏,厕盐酱之常僚,则亦不犯脂膏,免藏缣素。”此相公必兼领盐铁转运使者。合之“升平相公”之称,必指裴休。“休”有休平、休明之义,指天下太平。不敢称“休”之名,故以“升平相公”代指之。据《宰相表》,裴休大中六年八月为相,领使如故;八年十月罢使。故此启当上于此期间。六年八月休为相后,庭筠已上启裴休并献诗文赋,此必七年春落第后请韩郎中在休前荐举自己,以求得盐铁使之属官。韩郎中疑指韩琮。琮长庆四年登进士第。约大中五年擢户部郎中,李商隐有《为举人献韩郎中启》。大中八年任中书舍人(《东观奏记》卷中《广州节度使纥干贬庆王府长史分司东都制》,舍人韩琮之词。事在大中八年)。现存《郎官石柱题名》吏部郎中无韩琮,但其中既有残缺,柳仲郢以下又漫漶不能辨识,则琮或于大中五年任户中之后,八年任中舍之前曾任吏中。此启上于七年,时间正合。庭筠又有《为人上裴相公启》,系代人所拟,内容系请求裴休罢其现任县令之职,或改任虚闲散职,以便处理兄弟遭难、孀幼流离的家庭变故。启内述及“相公初缔郑栋,甫润殷林……拔于郎吏,委在弦歌”之事,并述及其人在担任县令期间的政事,此人当在大中六年八月休为相后不久即被任命为县令,至上启时已历数年。启当上于休为相之后期,约大中九年的“蝈鸣之月”(四月)。因与庭筠自身行止关系不大,不详述。

裴休之外,庭筠还分别给大中朝担任过宰相的白敏中、令狐驹乃至夏侯孜等人上启求助。其中上白敏中的两首或题目有误,或未具姓氏,须细加审辨。先看《上萧舍人启》:

某闻周公当国,东伐淮夷;陆抗持权,北临江汉……属者边塞失和,羌豪掑扰……相公手捐相印,腰佩兵符,威不搴旗,信惟盈缶……今者再振万机,重宣五教……四海遐瞻,共卜归还之兆;一阳初建,便当霖雨之期。

题曰“上萧舍人”,文中却无一语涉及舍人。而是称“相公”,且屡用“台庭”、“相印”、“陶熔”、“霖雨”、“周公当国”等指称宰相的词语。又云“今者再振万机,重宣五教”,显系再居相位者。庭筠另有《上萧舍人启》,系代人上萧邺(或萧)之启,此启或涉前题而误。细审启文,所上之对象当为大中朝两任宰相之白敏中。据两《唐书》纪、传、表及《通鉴》,白敏中于会昌六年宣宗即位后不久即拜相,至大中五年三月出为邻宁节度使。《新唐书·白敏中传》:“会党项数寇边,(崔)铉言宜得大臣镇抚,天子向其言,故敏中以司空、平章事兼邠宁节度、招抚、制置使。”此即启所谓“羌豪掑扰”、“相公手捐相印,腰佩兵符”。“次宁州,诸将已破羌贼。敏中即说谕其众,皆愿弃兵为业”,至是年八月,平夏、南山党项悉平。此即启所谓“威不搴旗,信惟盈缶”。大中六年四月,徙剑南西川节度使。十一年正月,徙荆南节度使。懿宗即位,敏中又于大中十三年十二月丁酉守司徒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度入相。咸通二年卒。启文“今者再振万机,重宣五教”,即指其事。启又云“四海遐瞻,共卜归还之兆;一阳初建,便当霖雨之期”,启当上于大中十三年十二月闻敏中重新入相消息不久,敏中尚在荆南未归朝时,离冬至未远。作启时庭筠仍在襄阳徐商幕。题当作《上司徒白相公启》。《上首座相公启》亦上白敏中之启,时间在一年后。首座相公,诸宰相中居首位者,又称首相。《春明退朝录》:“唐制宰相四人,首相为太清宫使,次三相皆带馆职: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以此为序。”此首座相公的有关情况,启内虽未涉及,但言及自己的行踪时却有这样的叙写:“昨者膏壤五秋,川途万里,远违慈训,就此穷栖。将卜良期,行当杪岁。”明言自己近五年来在远离京城的膏壤之地“就此穷栖”,眼下已值岁末,行将离此他适。对照庭筠生平经历行踪,所谓“膏壤五秋”的“穷栖”,只能指大中十年至咸通元年在襄阳徐商幕为巡官之事。《旧唐书·温庭筠传》:“徐商镇襄阳,往依之,署为巡官。”《唐摭言》卷一一:“执政间复有恶奏庭筠搅扰场屋,黜随州县尉。时中书舍人裴坦当制。”所谓“搅扰场屋”,一云指大中九年应举时“潜救八人”之事。《唐摭言》卷一三:“北山(当作“山北”)沈侍郎主文年,特召温飞卿于帘前试之,为飞卿爱救人故也。适属翌日飞卿不乐,其日晚请开门先出,仍献启千余字,或曰潜救八人矣。”《东观奏记》卷下则载是年三月试宏词,“裴谂兼上铨,主试宏、拔两科。其年,争名者众,应宏词选……谂宽豫仁厚,有试题不密之说。前进士柳翰,京兆尹柳憙之子也。故事,宏词科只三人,翰在选中。不中选者言翰于谂处先得赋题,托词人温庭筠为之。翰既中选,其声聒不止,事彻宸听”。《旧唐书·宣宗纪》:大中九年,“三月,试宏词举人,漏泄题目,为御史台所劾,侍郎裴谂改国子祭酒,郎中周敬复罚两月俸料,考试官刑部郎中唐枝出为处州刺史,监察御史冯颛罚一月俸料。其登科十人并落下”。此事或更切“搅扰场屋”。庭筠因此被贬黜,时间不会离事发太久。裴坦大中十年即以职方郎中知制诰,职司起草诏敕。唐代他官知制诰者亦可称舍人(或云权知中书舍人事),故其贬隋县尉当在大中十年。《金华子》卷上:“段郎中成式……退隐于岘山。时温博士庭筠方谪尉随县,廉帅徐太师商留为从事,与成式相善。”徐商大中十年春移山南东道节度使,庭筠之贬隋县尉、为徐商留署巡官正在十年。或据《东观奏记》卷下载庭筠贬隋县尉之“前一年,商隐以盐铁推官死”,认为庭筠之贬隋在大中十三年,此说明显与庭筠自己的上启“五秋”“就此穷栖”之语不合。自大中十年至咸通元年岁杪,首尾正五秋。咸通元年,徐商征赴阙,庭筠罢幕,岁暮将谋他就,故云“将卜良期,行当杪岁”。其时宰相四人:白敏中、杜审权、蒋伸、毕諴。其中蒋伸大中十二年十二月拜相,杜审权大中十三年十二月拜相,毕諴咸通元年十月拜相,三相年资位望均远低于会昌六年即已拜相,大中十三年十二月再度入相之白敏中,故此“首座相公”当指白敏中①。与前启之仅表祝颂不同,此启明言己如“穷鸟入怀,靡及他所;羁禽绕树,更托何枝”,祈望白敏中“假一言之甄发”,表现了强烈的依投愿望。

大中朝另一长期居相位者为令狐驹,庭筠与驹及其子滈均有交往,见《北梦琐言》、《旧唐书·温庭筠传》。其《上令狐相公启》透露了庭筠于咸通元年罢襄阳幕后曾在荆南节度使幕为从事的重要行迹,启云:

某邴第持囊,婴车执辔。旁征义故,最历星霜。三千子之声尘,预闻《诗》《礼》;十七年之铅椠,尚委泥沙。敢言蛮国参军,才得荆州从事。自顷藩床抚镜,校府招弓……藐是流离,自然飘荡。叫非独鹤,欲近商陵;啸类断猿,况邻巴峡……今者野氏辞任,宣武求才。倘令孙盛缇油,无惭素尚;蔡邕编录,偶获贞期。微回謦欬之荣,便在陶钧之列。

《新唐书·宰相表》:大中四年“十月辛未,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令狐驹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三年十二月丁酉,“驹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河中节度使”。咸通二年,改宣武节度使。三年冬,徙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此启有“敢言蛮国参军,才得荆州从事”二语。上句用郝隆为桓温参军事。《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为桓公(温)参军。三月三日会作诗,不能者罚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罚,既饮,揽笔便作一句云:‘娵隅跃清池。’桓曰:‘娵隅是何物?’答曰:‘千里投公,始得蛮府参军,那得不作蛮语也。’”时桓温“为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晋书》本传),驻节江陵(即荆州)。古称长江流域中部荆州一带为蛮荆。下句用王粲依刘表事。《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至荆州依刘表。”两句均用古人在荆州为从事之典。顾肇仓《温飞卿传订补》云:“庭筠居江陵,颇历时日,其是否以荆州从事代署襄阳巡官之事,殊不可知。若谓实指荆州,又无他书佐验。意者,自襄阳解职,即暂寄寓江陵耶?”(西南联大师院《国文月刊》第57、62期)疑其以“荆州从事”代指“署襄阳巡官”之事。庭筠以工于用典著称于时,此二句两用荆州为从事之典,借指己为荆州从事,可谓精切不移,若谓借指为襄阳从事,则泛而不切,且隔一层。庭筠另有《谢纥干相公启》亦有“间关千里,仅为蛮国参军;荏苒百龄,甘作荆州从事”之语,可资佐证②。此“蛮国参军”、“荆州从事”当实指在荆州为从事。联系下文“啸类断猿,况邻巴峡”,更可证作启时庭筠居于邻近巴峡的江陵(此句用《水经注·江水·三峡》“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之典)。《上首座相公启》明言自己在襄阳穷栖五秋之后“将卜良期,行当杪岁”,将离襄阳另谋他就。其所往之地,所就之职,证以此启,即至荆州为幕府从事。大中十三年十二月白敏中离荆南节度使任后,继任者为萧邺(大中十三年至咸通三年)。庭筠当于咸通二年初抵江陵,在萧邺幕为从事,具体职务不详。同幕有段成式、卢知猷、沈参军。《唐文拾遗》卷三三卢知猷《卢鸿草堂图后跋》云:“咸通初,余为荆州从事,与柯古(段成式)同在兰陵公幕下。”庭筠有《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段成式有《寄温飞卿葫芦管笔往复书》,今人或列于居襄阳幕时,然庭筠状有“庭筠累日来……荆州夜嗽”之语,则此二状实为温、段荆南幕酬唱之作。诗有《寄渚宫遗民弘里生》,渚宫即江陵之别称,弘里生即段成式。段文昌、成式父子世居江陵,弘里,谓其弘显故里。又有《和沈参军招友生观芙蓉池》,诗有“楚泽”字,当为在江陵作,沈参军亦荆州从事。凡此,均庭筠曾在荆南节度使幕为从事之迹。上此启时令狐驹正由河中节度使改任宣武节度使,故云“今者野氏辞任,宣武求才”。“宣武求才”既借桓宣武(桓温)广求人才以喻令狐驹,又切宣武节度使幕府,用事雅切。

《上宰相启二首》不标姓氏,但从第二启“既而放迹戎轩,遗荣画室。刘尹秣陵之柳,尚有清风;召公陕服之荣,空留美阴。窃闻谣咏,即付枢衡”等语中可以推知其人在任宰相之前曾任陕虢观察使。检《唐刺史考全编》及《旧唐书·夏侯孜传》、《新唐书·宰相表》,夏侯孜大中五年至七年曾任陕虢观察使。十年,改刑部侍郎。十一年,兼御史中丞,迁尚书右丞。大中十二年“四月戊申,兵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夏侯孜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如故”。咸通元年“十月己亥,孜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文苑英华》卷四四九《玉堂遗范·夏侯孜拜相制》云:“洎甘棠政成,会府征命,兼领台辖之任,再居邦宪之尊……可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吴廷燮《唐方镇年表考证》卷上:“(夏侯孜)十一年兼御史中丞,兼领台辖也;迁右丞,再居邦宪也……唐人谓棠下、甘棠,皆陕虢。”此启“召公陕服”用周、召分陕事,陕服指陕虢观察使所管辖的地区,“召公”二句谓其廉察陕虢,有惠政。故此二启当上于大中十二年四月至咸通元年十月夏侯孜任宰相期间。又据第一启“银黄之末,则青草为袍”之语,其时庭筠已为着青袍之八、九品官,当在已贬为隋县尉,为徐商留署襄阳巡官之后。启又有“加以旅途劳止,末路萧条”之语,知其时庭筠已罢襄阳幕,故二启当上于咸通元年徐商自襄阳内征之后,十月夏侯孜罢相之前。视第一启“倘或王庭辨贵,许厕九疑;京县坐曹,令悬五色”之语,庭筠盖祈夏侯孜能汲引其供职朝廷或为京县县尉。

除上启诸相外,庭筠晚年还上书侍郎、舍人、学士及方镇等内外显宦。《上封尚书启》系上山南西道节度使封敖之书启,其中反映了庭筠大中年间两次参加进士试的行迹:

伏遇尚书秉甄藻之权,尽搜罗之道,谁言凡拙,获预恩知。华省崇严,广庭称奖。……虽楚国求才,难陪足迹;而丘门托质,不负心期。一旦推毂贞师,渠门锡社,顾惟孤拙,频有依投。今者正在穷途,将临献岁。曾无勺水,以化穷鳞。俯念归荑,犹怜弃席。假刘公之一纸,达彼春卿……微回咳唾,即变升沉。羁旅多虞,穷愁少暇,不获亲承师席,躬拜行台。

《旧唐书·封敖传》:“宣宗即位,迁礼部侍郎。大中二年典贡部,多擢文士……大中四年,出为兴元尹、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使。”《新唐书·封敖传》:“大中中,历……兴元节度使……蓬、果贼依阻鸡山,寇三川,敖遣副使王贽捕平之,加检校吏部尚书。”按:封敖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在大中四年至八年。出镇时带宪衔御史大夫,至大中六年二月鸡山事平后加检校吏部尚书,李商隐有《为兴元裴从事贺封尚书加官启》,即贺敖大中六年二月加检校吏部尚书。庭筠此启有“伏遇尚书秉甄藻之权,尽搜罗之道”数语,即指封敖大中二年知贡举之前,庭筠曾获其公开奖誉;虽参加了二年的进士试未获登第,然座主门生之谊自存。启又有“一旦推毂贞师,渠门锡社”、“不获亲承师席,躬拜行台”等语,则指敖大中四年出镇兴元,目前仍在任上。结合“尚书”之称谓及“将临献岁”之语,启当上于大中六年岁末。上启的目的是祈求封敖给明春主持进士试的“春卿”(礼部侍郎崔瑶)写信推荐自己。这说明庭筠参加了大中七年的进士试,但结果再度落第。

《上蒋侍郎启二首》系上蒋挄之启。据启内“既而文圃求知,神州就选……今者商飙已扇,高壤萧衰。楚贡将来,津涂怅望”及“谨以常所为文若干首上献”、“谨以新诗若干首上献”等语,二启均为参加进士试前向显宦行卷以求延誉的书信。《旧唐书·蒋乂传》:“子係、伸、偕、仙、佶。係大和初授昭应尉……武宗朝,李德裕用事,恶李汉,以係与汉僚婿,出为桂管都防御观察使。宣宗即位,征拜给事中,集贤殿学士判院事。转吏部侍郎,改左丞,出为兴元节度使。”“伸登进士第,历佐使府。大中初入朝,右补阙、史馆修撰,转中书舍人,召入翰林为学士,自员外、郎中至户部侍郎、学士承旨,转兵部侍郎。大中末,中书侍郎平章事。”是蒋係、蒋伸兄弟均曾任侍郎。係之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在大中八年九月之前(参李商隐《剑州重阳亭铭并序》),其“转吏部侍郎”当在此前的数年内,约大中五、六年。而据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蒋伸“大中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自权知户部侍郎充。九月二日,拜户部侍郎、知制诰。十月二日加承旨。十二月二十九日转兵部侍郎,依前充。十二年五月十三日,守本官、判户部出院”,则蒋伸任侍郎时庭筠已在襄阳徐商幕,不复参加进士试。故此二首当是上蒋係之启。参《上封尚书启》,上启的时间或在大中六年秋。

《上杜舍人启》系上杜牧之启。裴延翰《樊川文集序》:“上(宣宗)五年冬,仲舅(杜牧)自吴兴守拜考功郎中、知制诰……明年(大中六年)冬,迁中书舍人。”张祜有《华清宫和杜舍人》,杜舍人亦指杜牧。按:杜牧卒于大中六年十二月,故此启即有可能作于大中六年冬。按照唐人称他官知制诰者亦可曰“舍人”的习惯,也有可能作于六年冬稍前。启云“是以陆机行止,惟系张华;孔闿文章,先投谢脁,遂得名高洛下,价重江南,惟彼归荑,同于拾芥”,盖祈杜牧借其在文坛的声望为其延誉,以求应试登第,此启亦为大中七年应进士试而上。

《上裴舍人启》系上裴坦之启。启称“舍人十一兄”,《太平广记》卷四九八引《玉泉子》,裴勋称其父坦为“十一郎”,可证此裴舍人即裴坦(《全唐文》作“舍人十六兄”,误,此依残宋本《文苑英华》)。坦大和八年登进士第。“令狐绹当国,荐为职方郎中、知制诰,而裴休持不可,不能夺”(《新唐书·裴坦传》),事当在裴休大中十年罢相之前。大中十一年四月,为中书舍人。大中十三年十月,以中书舍人裴坦权知礼部贡举,放咸通元年春榜,再进礼部侍郎。咸通二年,拜江西观察使。是大中十一年四月至咸通元年春,坦任中书舍人。而大中十一年四月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坦为职方郎中、知制诰、亦可称“舍人”。此启有“阮路兴悲,商歌结恨,牛衣夜哭,马柱晨吟。一笈徘徊,九门深阻”及“伏在庭除”等语,其时庭筠仍困居长安,似为大中十年尚未贬隋县尉时所上。启内“如挤井谷”、“济绝气”、“起僵尸”、“济溺”等形容自己处于困绝之境的用语,亦暗示其时“搅扰场屋”事发,已临极艰危之局面。

《为前邕府段大夫上宰相启》系为段文楚所拟。段文楚系唐德宗时著名忠臣段秀实之孙,曾两任邕管经略使。第一次约大中九年至十二年二月。第二次为咸通二年七月至三年二月,分见《旧唐书·宣宗纪》、《通鉴》咸通二年及三年,御史大夫为其第二次镇邕管时所带宪衔。启内叙及其初任邕管、离任及继任者李蒙妄诛当地豪酋之事,及再任邕管、被罢任及其后“侨居乞食,蓬转萍飘”的困窘处境,希望宰相“录其勋旧,假以生成”。启内提及“今者九州征发,万里喧腾,凭贼请锋,已至城下”,指咸通五年,“康承训至邕州,蛮寇(指南诏侵扰)益炽,诏发许、滑、青、汴、兖、郓、宣、润八道兵以授之”(《通鉴》),故此启当作于咸通五年。《南楚新闻》卷二载:“太常卿(应为少卿)段成式,相国文昌子也,与举子温庭筠亲善,咸通四年六月卒。庭筠闲居辇下。”说明最迟咸通四年六月,庭筠已回长安闲居,此启当为闲居长安时代段所拟。

《榜国子监》是咸通七年十月六月庭筠任国子助教主持国子监秋试后,将经过考试报送到礼部参加明春进士试者所作的诗张榜公示而写的榜文。此事胡宾王《邵谒诗序》、《唐诗纪事》卷六七李涛下均有记载。此后不久,庭筠即贬方山尉,旋即辞世。

《答段成式书七首》系庭筠居襄阳徐商幕期间与段成式往返酬唱之作。《金华子》卷上谓:“庭筠方谪尉随县,廉帅徐太师商留为从事,与成式甚相善。以其古学相遇,常送墨一铤,往复致谢,递搜故事者九函。”

以下数启,均存在各种疑误,从文献整理的角度略加申说。

《上崔相公启》、《投宪丞启》、《上萧舍人启》疑为代人所拟。上崔启云:“窃仰洪钧,来窥皎镜……岂谓不遗孤拙,曲假生成。拔于泥滓之中,致在烟霄之上。遂使龙门奋发,不作穷鳞;莺谷翩翻,终陪逸翰……岂可犹希鼓铸……专门有暇,曾习政经;闭户无营,因窥吏事……倘蒙再扇薰风,仍宣厚泽,庶使晏婴精鉴,获脱于在途。”说明上启者在崔的荐拔下已登进士第,此次是祈求崔再施恩泽,助其为官。此与庭筠终身未登第不合。《投宪丞启》云“遂窃科名,才沾禄赐”,则不但科举登第,且已沾禄为官。“今者方抵下邑,又隔严扃……愿同晋室徐宁,因县僚而迁次”,系外任县僚前所上。此启亦与庭筠终身不第不合。且题称“宪丞”(指御史中丞),启又云“侍郎”,称谓不一,疑“侍郎”之称有误。《上萧舍人启》有“率尔中科,忝刘繇之第”,“杨丞相铨衡,竟遗刘炫”之语,其人亦已科举登第,只是在吏部铨选官职时落选。此二节均与庭筠经历不合。启又称己“居惟岭峤”,尤与庭筠籍贯里居(郡望太原,居住吴地)不合。故可决以上三启均为代人所拟。《上萧舍人启》之“萧舍人”可能指两入翰林,并于大中五年七月至六年七月任中书舍人之萧邺。此启虽系代人作,而《上学士舍人启二首》则无代拟迹象,其所上对象可能即任中书舍人而为翰林学士之萧邺。庭筠有《投翰林萧舍人》七律,萧舍人亦指萧邺。启有“今乃受荐神州,争雄墨客。空持砚席,莫识津涂”之句,亦应进士试前教献希求汲引之作。如所上对象为萧邺,启或六年秋所上。

《上崔大夫启》疑非庭筠之作。据启内“已践埋轮,光膺弄印”、“诚宜便舍圭符,来调鼎鼐”及“嵇山灵爽,镜水澄明”、“窃料已饰廉车,行离郡界”等语,崔某盖任浙东观察使,已内征为御史大夫,行将离郡而回京者。然检《唐刺史考全编》,自元和初至咸通八年,历任浙东观察使班班可考,任期承接,无一崔姓者,亦无自浙东观察使召入为御史大夫者。再前溯至大历十一年七月至十四年,崔昭任浙东观察使,且有“御史大夫崔公”之称,但系所带宪衔,非征入授御史大夫之实职。故此启据现存资料,只能存疑。如系他人之作误植,则自《文苑英华》即已然(《英华》卷六六六载庭筠杂启三首,此首已在其中)。

两篇赋,《锦鞋赋》作于襄阳,系咏物艳情小赋。《再生桧赋》内容系颂武德四年亳州老子祠枯桧复生之祥瑞,署名温岐,当是早年之作。末云“敢献赋以扬荣,遂布之于翰墨”,或亦参加科举考试前呈献行卷之赋。

最后,将上述温文可考见其晚年事迹者,以年代为序,简列于下,作为本文的结论:

大中元年 羁游湖南,谒湖南观察使裴休,受到裴休的设宴款待。见《上盐铁侍郎启》。

大中二年 参加进士试未第。是年封敖以礼部侍郎知贡举。见《上封尚书启》。

大中四年 参加进士试未第。是年裴休以礼部侍郎知贡举。见《上盐铁侍郎启》。

大中六年 为参加明春进士试,曾分别上启裴休(《上盐铁侍郎启》、《上裴相公启》)、封敖(《上封尚书启》)、杜牧(《上杜舍人启》)、蒋係(《上蒋侍郎启二首》)、萧邺(《上学士舍人启二首》),并献诗文行卷。

大中七年 参加进士试未第。是年崔瑶以礼部侍郎知贡举。上启吏部侍郎中韩琮,祈其在宰相兼领盐铁使裴休之前推荐自己,以求得盐铁使之属官。见《上吏部韩郎中启》。

大中九年 参加进士试未第。是年沈询以礼部侍郎知贡举。在考试中“潜救八人”。三月,吏部铨试漏泄试题,庭筠为柳憙之子柳翰假手作赋。此二事载《新唐书》、《唐摭言》、《北梦琐言》,以及《旧唐书》、《东观奏记》。

大中十年 因“搅扰场屋”罪,贬隋州隋县尉。裴坦草制。是年春,徐商镇襄阳,署庭筠为巡官。贬前有《上裴舍人启》。在襄阳首尾五年,与时居襄阳之段成式诗文酬唱颇多,有《答段成式书七首》等。在襄阳“穷栖”“五秋”事,见《上首座相公启》。

大中十三年 冬十二月,白敏中自荆南再度入相。庭筠时在襄阳,有启祝贺。见《上萧舍人启》(题误,当为《上司徒白相公启》)。

咸通元年 徐商内征,庭筠罢襄阳幕,岁杪将赴荆南。先后有《上宰相启二首》、《上首座相公启》,分别上宰相夏侯孜、首相白敏中,求其汲引。

咸通二年 庭筠至江陵,在荆南节度使萧邺幕为从事。有《上令狐相公启》及《谢纥干相公启》(题误),均言及其为“荆州从事”之事。在荆南幕,与同幕段成式有唱酬,庭筠有《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

咸通四年 在长安闲居,见《南楚新闻》。

咸通五年 在长安闲居,为段文楚作启上宰相,即《为前邕府段大夫上宰相启》。

咸通七年 任国子助教,主秋试,十月六日有《榜国子监》。旋贬方城尉,卒。其弟庭皓作《唐国子助教温庭筠墓志》。终年六十六(从陈尚君说)。

收稿日期:2005年—9月—20日

注释:

① 《全唐文》卷八三懿宗《授白敏中弘文馆大学士等制》:“敏中可兼充太清宫使,弘文馆大学士。”是为白敏中为首座相公之的证。

② 此启题有误。唐无纥干姓为宰相者。庭筠同时代纥干姓之高官仅纥干一人,官止广州节度使。后贬官,见上文。

标签:;  ;  ;  ;  ;  ;  ;  ;  

温庭云晚年笔记与廷云事迹考证_温庭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