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1999)
【摘要】目的:观察金黄膏联合蜡疗对防治患者静脉炎的发生、发展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 100例肿瘤科发生静脉炎高风险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金黄膏外敷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蜡疗。2 组均以 10天为 1 个疗程。观察 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患者主诉。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 25例,显效 10 例,有效 12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为 94.0%;对照组临床控制 21例,显效 11 例,有效 12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为 88.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金黄膏联合蜡疗防治静脉炎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金黄膏外敷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便利,值得在临床应用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静脉炎,防治;金黄膏;蜡疗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主要的一种用药方式。目前多数国家的医院输液比率占45% 左右。据中国药协会统计我国输液比率,是发达国家的1.3~2.2倍,住院输液超过87%。目前,反复、多次、大剂量药物静脉冲击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1]。而肿瘤患者的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极易导致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生。本研究采用常规金黄膏外敷联合蜡疗的方法,对50例静脉炎发生高风险的肿瘤科患者进行静脉炎的防治。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10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肿瘤科住院的静脉炎发生高风险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治疗组 男 23 例, 女 27 例; 年 龄 63±8.73 岁;病程 0.5 ~ 7 年,中位数 3.2 年。对照组男 25例,女 25 例;年龄 61±7.28岁;病程 1 ~ 7 年,中位数 3.7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按照美国静脉输液学会对静脉炎的判断标准[2]作为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①估计生存期大于10天;②年龄在18~85岁;③应用对血管刺激性较大、浓度较高的药物、血管自身条件差的患者;④全部为住院病人,并表示愿意接受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②意识不清或无法配合者;③局部皮肤严重破损;④妊娠期妇女;⑤有出血倾向患者;⑥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5 脱落标准
①治疗过程中自动退出或发生意外情况不能坚持治疗者;②临床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治疗;③试验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特殊生理变化,不接受试验,并计入不良反应;④资料不完善,影响有效性和安全性判断者。
2 方法
2.1 病例分组:
采用简单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确定的编号,随机分为两组,金黄膏联合蜡疗组(治疗组)50例和金黄膏组(对照组)50例。
2.2 治疗方案:
2.2.1对照组:根据一般情况及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可能导致静脉炎的患者,采用常规金黄膏中药涂药。
2.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患者在金黄膏外敷的基础上采用蜡疗。将加热融化后的蜡液凉至80℃,将其装入蜡袋排气封口,待温度降至55℃左右,外敷于金黄膏外层,并在相应的部位用胶带加以固定,松紧适宜,以皮肤感到温热而无灼烫感为度。1次/天,每日操作前后评估静脉情况,治疗10天后综合比较分析疗效。
2.3 操作流程:
2.3.1操作注意事项:嘱受试者取舒适体位或者仰卧位,静脉输液侧肢体在治疗期间尽量制动,安置舒适体位,充分放松,配合完成治疗。治疗期间嘱所有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运动引起疲劳,多吃蔬菜瓜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少吃煎炸油腻的食物。
2.3.2物品准备:蜡,蜡袋,测温仪,胶带,记录表,笔。
2.3.3治疗前的评估:①患者的病情,主要症状和临床表现;②药物过敏史;③疾病的辨证分型④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⑤患者心理情况。
2.3.4操作:取适量医用石蜡(熔点 70 ~ 80 ℃)用专用熔蜡锅将其加热,融化之后装入透明密封袋,待石蜡温度适宜则贴敷于金黄膏外敷处,用胶布固定。蜡疗时,应准确评估患者对热的耐受情况,准确掌握蜡疗温度,温度一般控制在 55-60℃左右,以患者耐受度为宜,治疗时间为 30~ 60 min,每日1 次。两组患者均采用1990年美国注射协会的分级标准表进行评估,对照组给予金黄膏外敷防止静脉炎,治疗组运用在金黄膏外敷的基础上外覆盖蜡袋,进行干预的临床试验。两组患者均每班进行静脉观察、评估及记录。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静脉炎发生率的数据比较,进行金黄膏联合蜡疗对防治静脉炎的效果评价。
2.4观察指标
—般记录项目: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静脉炎危险因素等。治疗组、对照组于住院第1天开始每日按照静脉炎分级标准进行评估患者静脉情况。
2.5疗效评价: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对比评价
2.6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经正态分布后,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 果
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4、讨论
静脉炎即血管内膜炎症,常表现为穿刺部位沿静脉走向发生红斑、肿胀、灼热、可触及静脉条索及感觉疼痛等相关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3]。本病临床上多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中医学认为,输液穿刺伤致局部脉络血行不畅,血瘀滞阻,不通则痛 ;气血不畅,凝聚肌肤,津液输布受阻则肿胀 ;瘀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发热 ;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则局部发红[4]。治疗当活血消瘀而达肿消痛止。金黄膏组方中,大黄泻火解毒、凉血散瘀。石蜡具有热容量大,散热慢,气体和水分不易消失以及可塑性等优点,能紧密贴于体表,扩张人体局部毛细血管,增加其通透性,促进局部渗出及吸收[5-6]。金黄膏与蜡疗合用可促进药物的吸收,缓解红肿热痛的症状,降低患者的痛苦,为患者完成治疗周期提供了保障。
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金黄膏外敷防治静脉炎的基础上采用联合蜡疗,较单纯金黄膏外敷更有效改善患者静脉炎的临床症状,能够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最大程度地控制静脉炎的发生与发展,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治疗方案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工作效率。中医学认为,蜡疗具有温热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消肿止痛之功,以及无创伤痛苦、成本低、易掌握及推广、疗效显著等特点,具有其他传统疗法无可比拟的优势,是作为防治静脉炎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5.文献参考
[1] 张学明,张琳.化疗性静脉炎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0) : 55 - 56.
[2]马丽,李俊英,付岚.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24(14):2622.
[3]郎冉冉,冯莺,俞琦.中药外敷防治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1):35-38.
[4]宋玉花,宋秋桂,孙静.六味醇外用防治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J] . 中华护理杂志,20.
[5]李丽,董雯雯 .蜡疗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腰肌筋 膜 炎 临 床 观 察[J]. 风 湿 病 与 关 节 炎 ,2014,3.
[6]刘秀凤 , 宁秀兰 , 陈国清 . 中药蜡疗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47(8):726-728.02,37 ( 7 ) :543-545.
论文作者:戴益辉 沈玉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静脉炎论文; 蜡疗论文; 患者论文; 金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静脉论文; 局部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