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的研究论文_杨银坤

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 湖南 常德 415300

[摘要]目的:探析对女性行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女性盆腔功能障碍患者中选择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n=500),对试验组行产后盆底修复,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修复,对比观察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脏器脱垂及尿失禁状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产后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盆腔功能出现障碍的女性行盆底康复技术可以显著改善的产后不同时间脏器的脱垂以及产妇的尿失禁状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盆底康复技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脏器脱垂;尿失禁

在生产的过程中,产妇的盆底组织会遭受一定程度的损伤,引起其支持结构出现缺陷,造成产妇出现功能性障碍的现象[1]。本文主要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所选研究对象分别行盆底修复技术和常规修复技术,探讨患者修复后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女性盆腔功能障碍患者中选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n=500)。试验组中产妇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5.9±3.5)岁;对照组患者中产妇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7.4±3.7)岁。所选产妇均为初产妇,胎儿均为单胎,且均已足月。排除标准:(1)孕前即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粪便失禁的患者;(2)产妇除盆底功能障碍之外,合并配肥胖、糖尿病、哮喘等疾病;(3)产妇孕前进行过盆腔手术者。所选研究对象在平均年龄、是否初产妇、单双胎、足月否间的差异间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产妇行常规的盆底修复,利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会阴收缩的学习。对试验组产妇行盆底修复技术,于产后42天时开始,主要包含四个阶段:(1)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会阴收缩的指导,锻炼产妇的尿失禁及阴道收缩功能,保证产妇每次有0.5h的时间的进行会阴收缩的练习,每次进行收缩的时间不得少于3s,每日练习不得少于3次;(2)采取盆腔肌肉电刺激产妇,利用PHENIX仪器以8-33Hz的频率、320-740us的脉宽对产妇用生物电进行兴奋治疗,采取在产妇阴道内部放置电极的方式,以相异的电极传送的强度,刺激产妇的盆底肌肉及神经,每周进行3次持续时间30min的治疗,治疗10-15次为一个疗程;(3)将产妇每次治疗后的肌肉活动信息采用压力曲线或肌电图的方式反馈于产妇,医护人员依照此线或图对产妇进行指导,以帮助产妇盆底肌肉的收缩的练习;(4)对产妇进行20-80Hz的频率、20-320us的脉宽的二类肌纤维初级的训练,每周进行2次持续时间为20min的治疗,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利用盆腔器官脱垂系统对产妇的脏器脱垂状况进行观察,同时观察产妇尿失禁的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对产妇盆腔器官脱垂现象利用计数资料(n,%)表示,行X2检验,利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可比性。

2结果 产妇产后3、6、12个月的脏器脱垂及尿失禁状况对比 试验组产妇无论是3、6还是12个月的脏器脱垂及尿失禁现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具可比性(P<0.05),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属于妇产科十分常见的并发症,在自然分娩的产妇中较为常见。在分娩过程中,女性的肛提肌会遭受一定程度的损伤,且伴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其肌肉组织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女性的盆底肌力会逐渐变弱,其盆腔器官的位置及女性的控尿能力也会出现变化[2]。肛提肌、筋膜、韧带等在女性盆底中起到支撑的作用[3],肛提肌在维持女性功能及结构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肌肉拉伤及神经功能损伤若在产后未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通常会对产妇后期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的电刺激配合生物反馈等方式来防止女性盆底出现功能障碍,电极放置于阴道内部来刺激盆底的肌肉,帮助盆底肌肉被动的进行收缩[4],以此加强女性盆底的肌肉锻炼,帮助产妇肌肉力量及尿控能力的恢复。

通常情况下,产妇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因压力造成的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脱垂等。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当产妇面临妊娠和分娩时,易引起患者的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且随着产妇生理功能随着时间的不断改变,引起引发的并发症也随之慢慢变重,对诸多女性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本文主要研究对于初产妇行盆底修复技术及常规修复技术两种技术形式,哪种对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产后3个月、6个月亦或是12个月,对于常规修复产妇,行盆底功能修复的产妇的脏器脱垂及尿失禁状况显著较行常规修复的产妇少,且组间差异十分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行盆底修复技术,即生物电刺激的方式优于传统的肌肉锻炼方式,可以促进产妇的进一步恢复,减轻产妇的痛苦,临床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佟靖.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7):32.

[2]宋凤英.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2):38-40.

[3]李世琼,刘丽娜,勾青,等.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04):546-548.

[4]谭健坤,谭燕萍,梁晓丽.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的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02):228-230.

论文作者:杨银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的研究论文_杨银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