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教育研究的开拓性工作--评“知识经济与教育”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教育研究的开拓性工作--评“知识经济与教育”_知识经济论文

一部研究知识经济与教育问题的拓荒之作——评《知识经济与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之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中国正走向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时候,西方发达国家即将迈向知识经济的殿堂,中国和西方社会发展程度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因之,面对世界高科技浪潮和知识经济思想的冲击,我们必须确立合理的、科学的发展理念,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21世纪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它以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业为支柱。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而知识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核心是创新,因此,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创新,创新是推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动力。任何创新均离不开人,美藉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得认为,在动态经济学中,创新的主体是有创新行为的人,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可以说,一切创新皆源于人。创新是有知识的行为主体——人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社会进步的发动机。知识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依赖并强调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而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因此,从整体上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构建面向21世纪的教育创新体制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就成为提高我国人力资源质量,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战略选择。彭坤明同志的新著《知识经济与教育》在这方面作了开拓性的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到性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首先,彭著从经济学学科建设的高度,提出建立“知识经济学”学科设想,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作者认为,知识经济的兴起,必将对传统的经济学提出挑战,而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实践也要求经济学不断创新,呼唤与催生知识经济学的诞生。自17世纪以来,近400年的经济发展, 推动着经济科学不断创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实践与经济的运动变化,促使许多新的经济思想与经济理论不断产生,新的经济学分支也应运而生。作者将400年来的经济发展广义地称为工业经济时期, 并将“财富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统称为工业经济时期的经济学。知识经济是继工业经济之后经济发展的新的阶段,它内在地要求新的经济科学与之相适应。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三大经济科学尽管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它已很难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只有在继承工业经济时代三大经济科学精华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科学的变革与创新,才能适应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在21世纪的需要。知识经济呼唤知识经济学的创生。所谓知识经济学,主要研究知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如何依靠知识的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与财富增长的规律。知识经济作为人类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依靠知识进步实现经济的新发展,即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长,将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积聚以及更新的能力,它内在地要求确定全新的经济观。这种全新的经济观,作者归纳为十个大的方面:知识资源观、知识产业观、知识生产力观、知识价值观、知识资本观、知识消费观、知识要素分配观、知识型企业观、知识文化环境观、知识进步战略观。

其次,运用经济科学与教育科学的相关理论,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创造性地研究知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问题。我们知道,知识经济也可称为智力经济,它是一种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经济因素的经济。在传统经济发展中,资本、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在知识经济中,智力、知识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的作用。知识与教育密不可分,知识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另一种表述。知识经济的本质,决定了教育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未来社会里,对知识的占用、使用,将成为世界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竞争的主要问题之一。作者正是基于知识获取与知识创新的基础来源于教育的立场,提出知识经济是教育支撑的经济,是由教育发展决定的经济。教育将构成知识经济的支撑点和生长点。因此,要面向新世纪的发展趋势,从根本上确立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新的教育观点,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建立新的教育创新体制。为此,作者提出,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即将到来,应当确定新的教育观。它包括:新的教育哲学观、教育功能观、教育本质观、教育资本观、教育产业观、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观。

再次,将教育、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综合进行研究。知识经济作为智力经济,强调人力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劳力经济与资源经济中,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固然重要,但在知识经济中,由于高科技产业构成了这种经济的支柱,高科技产业本身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对人力资源的创造性提出要求。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的依托,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关键在于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教育的功能,取决于教育的水平与质量状况。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作者认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选择正确的道路与科学的方法,一要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二要着力于人力资源品位与质量的提高,走内涵型开发的道路。大力普及教育,不断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是内涵开发的根本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教育的发展,走内涵型人力资源开发的道路,是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本质内涵,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同时,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在教育模式的选择上,要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将不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模式,而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现代教育。发展以培养获取、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也是21世纪的主导教育观念。1989年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研讨会上,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埃利雅德指出,未来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即关于能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意义、满足自我作用的学术通行证,关于在技术快速变化的世界上进行劳动所需的教育的职业通行证,及关于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通行证。这三张通行证是一个人获取、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综合创新能力的表征,也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

最后,提出迎接挑战的对策选择。知识经济对正在走向工业化社会的中国来说还是一个梦,但知识经济的因素已开始渗透到中国经济发展机体之中。在世界逐步走向经济一体化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中国自己的知识经济发展战略和道路。为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对策选择。(1)确定新的知识进步战略, 提高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和“知识贡献率”;(2 )确定知识的产业化发展战略,形成以新的知识性产业带动所有产业发展的新格局;(3)实现知识型价值取向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4)迅速建立我国的知识商品市场。从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基础的角度来看,面向知识经济,我们的根本性对策选择应是加快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步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作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从根本上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2 )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基础上的适度超前发展;(3)尽快提高全民族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 加快实现教育的现代化;(4)实现知识教育的终身化与全过程化;(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6)尽快建立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实现教育、 知识、经济一体化的有效机制和途径。

《知识经济与教育》一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知识经济与教育发展相互缠绕、相互作用的图景,这与作者的《市场经济与教育》一书相映成对,体现了作者深刻的理论洞察力和敏锐的时代眼光,以及理论研究思路的延续性。取得这些成果与作者长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育工作,及对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密切相关,因此,书中的许多见解对经济学界与教育界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世界即将迈向知识经济社会的时候,该书无疑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当然,由于种种原因,这本书未能就“知识经济学”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展开讨论,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的论述也显粗略,中西教育模式的比较没有太多涉及,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我想这也是作者今后需要努力研究的课题,我真诚地希望作者能以此书的出版为契机,将“知识经济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的研究深入拓展下去,在不远的将来,向社会奉献更多的研究成果。

标签:;  ;  ;  ;  ;  ;  ;  

知识经济与教育研究的开拓性工作--评“知识经济与教育”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