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建
四川省江油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江油 621700
摘 要:目的 试析对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患者采用氨磺必利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在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4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均为42例。采用利培酮对参照组实施治疗,采用氨磺必利片对观察组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患者采用氨磺必利片治疗的疗效优良,且用药不良反应率更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片;疗效;安全性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重性精神疾病,病因不明,且多为缓慢发病或亚急性发病,使患者在感知、行为、意志、思维以及情感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并且精神活动与环境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协调特征。此疾病易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极易使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受损、精神残疾,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选择氨磺必利片作为治疗药物,观察治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随机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因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活动不协调,且思维、情感以及行为等多方面均存在障碍,PANSS评分≥60分。器质性器官不存在严重病变且不存在智力障碍,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将符合条件的84例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龄(45.5±5.8)岁,平均病程(9.5±2.6)年;参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5.6±5.1)岁,平均病程(9.4±3.1)年。两组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利培酮(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10309,规格:1mg×10片/2板/盒)初始剂量为1mg/次,2次/d,第二日增加剂量至2mg/次,2次/d依据患者病情及耐受度酌情增加剂量3mg/次,2次/d。
观察组:氨磺必利片(生产厂家: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J20130002,规格:0.2g×20片/盒)初始剂量为100mg/d,依据患者病情及耐受度酌情增加剂量至300-800mg/d。
两组均接受为期8周的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PANSS评分量表表减分率超过75%为痊愈;PANSS评分量表表减分率超过50%,低于75%为显效;PANSS评分量表表减分率超过25%、低于50%为有效;PANSS评分量表表减分率低于25%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实施统计学分析,研究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所获取的结果以x²检验。若计算的P值<0.05,则进一步证明了研究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12例治愈、19显效、7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90.48%;参照组观察组10例治愈、17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8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²=0.454,P=0.500);观察组中3例失眠、2例泌乳素上升、4例口干,总发生率为21.43%,参照组中6例失眠、3例泌乳素上升、2例椎体外系反应,7例口干,总发生率为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4.421,P=0.03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为慢性精神疾病的一种,初期发病具有隐匿性特征,病情易反复发作。并且由于涉及到患者情感、思维等多方面障碍,所以造成患者出现精神分裂症的原因较多,临床治愈很难明确病因,导致临床治愈难度大,并且随着病程延长,会导致患者形成精神残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目前临床中多采用药物控制患者病情,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受体亲和性高、可选择性的作用于中枢神经部位,治疗针对性更强,且不良反应较小,成为治疗精神类疾病的常用药物[1]。利培酮是较早应用于治疗精神类疾病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针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精神类疾病的治疗效果优良。而本次研究中所用的氨磺必利片与利培酮均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苯甲酰胺类抗精神病药物的一种,可选择性的对多巴胺受体D2及D3发挥拮抗作用,能够对双重多巴能受体发挥阻断作用[2]。使用低剂量治疗时,对突触前多巴胺受体D2及D3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使突触前的抑制作用消除,使额前皮质多巴胺传递相应增加,改善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使用高剂量治疗时,拮抗突触后多巴胺受体D2及D3的作用增强,使多巴胺结合位点减少,进而发挥改善阳性症状及椎体外系症状的作用。而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与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而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低于参照组,与耿英华[3]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表明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庆, 唐小伟, 丛小兵,等. 氨磺必利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 23(1):97-100.
[2]仲照希, 吕路线. 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泌乳素水平与临床疗效分析[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5, 24(1):38-41.
[3]耿英华.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比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 2016, 25(7):750-752..
论文作者:刘迎建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精神分裂症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多巴胺论文; 疗效论文; 剂量论文; 受体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