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探究
黄雪松
(哈尔滨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调整世界各国关系、跨越世界发展瓶颈、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文章通过剖析该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解读其内在的五方面内容、尝试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深刻阐释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其中所富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以及具备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年11月,在党和国家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党的十八大上,第一次历史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国与国之间实现合作共赢、维护国际公正的一种意识形态层面的前提条件首次出现于历史舞台。此后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各种场合系统地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国际意义。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专门用两个章节完整地勾勒了全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图景。随后,在新党章和宪法修正案中,陆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吸收进来。经过六年的思考和发展,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日益成熟、完善,浓缩了跨越和解决当今世界发展瓶颈、矛盾、难题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得到多数国家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一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任何伟大思想的产生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不例外。
1.各国联系依存日益加深,全球化大势势不可挡。随着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联系日趋紧密、依存日趋深化,客观上,全球化进程已经呈现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首先,经济日趋全球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世界各国都无法忽视进出口贸易对其本国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贡献。其次,世界日趋多极化,随着发达国家不断遭遇发展瓶颈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崛起,西方话语体系独大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再次,社会日趋信息化,信息技术不仅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还改造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大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乃至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最后,文化日趋多样化,世界日趋包容,如今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发现其他遥远国度文明和文化的蛛丝马迹,百花齐放的文化载体和文明成果开始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传统的入学教育主要有军事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校规校纪教育、专业教育、学习方法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
2.各类威胁因子效应叠加,反全球化论调蠢蠢欲动。当今世界和平是大主题、发展是大趋势,但各类威胁因子仍然客观存在。如:世界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内生动能不足,国与国之间、各地区之间贫富鸿沟和分化不断加重,恐怖主义事件频繁发生,等等。同时,我们必须正视主观上的危险因子,零和博弈错误思潮的盛行否定了合作共赢的可能性,国与国之间因不安而怀疑、防范、乃至非理性竞争,导致了“绝对自顾”“损人不一定利己”等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局部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容易导致全球的剧烈动荡,当然客观上造成了反全球化论调的蠢蠢欲动。
在如此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和时代背景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因应了世界格局变化的趋势,中国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的提升以及人类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
2.安全格局是条件。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建立一种世界范围内全人类广泛共享的安全格局。马斯洛对人的需求进行剖析,提出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人类最基础的需求。置于国家维度,最基本的需求也不会偏离存在和安全两个要素,即首先一个国家需要完整的存在,其次这种存在应置身于和平、安全的大环境。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6]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早已并非你死我活,穷兵黩武已然是过去式,一个理性的国家应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全局世界安全观,及时止损、维护和平,树立全新的、合作的、可持续的安全战略。
3.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攀升,“中国威胁说”甚嚣尘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登上了世界舞台,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后,“中国赢了”四个大字赫然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旨在为世界经济寻找新的动力。“一带一路”倡议顺势而出,有效引领沿线各国突围金融危机,构建新经济格局,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和推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使命。”[1]这样的定位,高度概括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和世界情怀。完全遵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成本过高、且无益于长远发展,所以中国探索了一条相对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但快速的崛起引起了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的恐慌。[2]甚至认为中国崛起“会撞到自己的利益、会堵了自己的路、会占了自己的地盘”。[3]一时间,“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
二 、多维度解读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精神内核
黄书宇将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按照身份、气质进行分类,分析了高唐神女原型在湘西少女、妓女、情妇和寡妇等女性形象中的不同体现[3]。他认为少女形象是沈从文笔下最完美、最澄澈的人物形象,她们具有高唐神女原型爱与美的特质:《柏子》中描写的妓女形象体现了高唐神女原型自由大胆的爱情特质;《连长》中的情妇和《旅店》中的黑猫则体现了高唐神女原型守护爱情的特质。
采用复式断面作为设计断面时,第二台阶的河道岸墙高度不得大于2.5 m;超过2.5 m时应设置第三台阶。
4.全新国际秩序正在构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格局的变动,国际秩序必然发生变化。在现实意义上,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此可以推理出,世界各国之间和国家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与全人类对美好生活憧憬的反差客观上构成了制约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矛盾。毫不夸张地说,这种矛盾有足够的力量撬动国际秩序变革之门。同时,按照唯物史观的逻辑去思考、去判断,随着全球生产力水平的客观提高,国际格局的重新洗牌,现存国际秩序各种问题的暴露,民主化程度不高、透明度不高、以西方为中心主导的全球治理理念、模式和体系已经不能反映时代发展的新需求,新的国际秩序正在孕育之中。[4]
3.共赢发展是目标。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最终落脚点是共赢两个字,即通过共同体思维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同,推动惠及最多国家的、最广泛意义上的大发展、大繁荣。一轮又一轮的国际金融危机昭示出:“让资本完全自由追逐利益将会造成经济困境和金融危机在时空顺序上的不断叠加,自由市场同样离不开道德的规范,否则难以成为世界各类经济体共同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支撑。”[7]当今世界,贫富差距的鸿沟从未消失,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的大有人在,每年都有无数儿童在战争与饥寒交迫中告别还未曾好好看过的世界,良好的教育也尚未普及世界的各个角落。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图景虽闪耀着无限光辉,却离我们还有一段不易跨越的距离。发展中的问题最终要依靠发展来解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为我们如何实现共赢发展目标完美地破了题。
5.生态保护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同时,还抛出了人与自然共同体的概念,为国际社会达成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广泛共识提供了认识前提和思想基础,不可不谓之一种大智慧。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的生态体系是互联互通的整体,每个国家都无一例外地承担着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使命和责任。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虽仍处于发展阶段,却为世界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2013年以来的碳排放增速基本为零,2017年的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6%,已提前完成指标、兑现承诺。[8]可以说,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类与地球之间构成了不同维度的命运共同体,要推动上述共同体的持续发展,生态保护是毋庸置疑的前提,更是不可动摇的基础。
4.文明融合是助力。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的多样文明融合是浓墨重彩的篇章,富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意蕴。倡导和而不同、推崇兼收并蓄是其本质要求。不同文明有其不同的智慧底色,在与其他文明碰撞时,能够激发出预料之外的生机和活力,正所谓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催生进步。在现实意义上,不同国家文明之间的交汇和融合,极大地推动了全人类文明的创造性发展和跨越式进步。这种现实图景不仅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次要求。
1.关系平等是前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着重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平等,提倡彼此之间要保持平等的伙伴关系。这里说的平等是全方位的平等,包括主权上的平等,权利上的平等,机会上的平等,以及规则上的平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摒弃了零和博弈的旧有惯性思维,提出了“多边主义”新思路和“双赢、多赢、共赢”新理念,力求铺就“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之间交往新路。[5]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剖析
深入剖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基础,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判断其实践要求和未来趋势。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和外延深邃而博大,需要全方位、多维度地进行剖析和解读,才能充分挖掘、领悟其精神内核。
1.理论渊源——“世界历史思想”。马克思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阐述了世界历史思想,即资本主义对于日益普遍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民族、地域界限,建立世界市场,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向。[9]可以说,世界历史是完全的后天产物,只能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世界联系足够普遍时,才顺势而生。从前,在封建社会或是资本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有限、交通运输方式落后、不同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和文明交流少之又少,各国均在狭小的范围、局限的空间内,沿着自然形成的发展道路缓慢前行。然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世界交往的日益密切,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之间的孤立状态。[10]联系和融合,促进大发展、大进步、大繁荣,当然也正是因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融合,才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借鉴、共享、利用人类已经创造出的一切文明成果,使得跨过卡夫丁峡谷在现实上成为可能。历史的脚步从未驻足,资本主义虽见证了世界历史的起点,却无法屹立于世界历史的终点。生产力的日益解放和普遍联系的日益深化将直接导致生产关系的同步调整乃至变革,只有在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可以说,世界历史思想蕴含的世界普遍联系的发展趋势、民族历史必将终结的发展规律、人与国家的各种需求必将依赖于整个世界的客观真理以及共产主义终将实现的必然走向,都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源头。
2.理论启迪——“两个绝不会”思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9]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发展走向的精准预测和判断,阐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将长期并存的客观事实。正如当今世界,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较量和合作已经并将继续保持为一种常态。我们既然无法跨越这个阶段,就应该研究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如何在发展道路上摒弃分歧,进而互相促进、互相助力。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更高层面,宏观俯视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顺应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在基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视阈中共享发展,在对本国利益负责的同时不减损他国利益,对世界利益负总责,规避片面的、不平衡的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认或漠视两种社会制度的差别,命运共同绝非制度共同,而是超越分歧、差异、隔阂、矛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和客观条件下,对“人类该何去何从”这一重大时代命题给出了智慧且科学的答案。[11]
3.理论基础——“共同利益”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共同体,共同体的基础是共同利益。两位伟人在进一步研究人类社会不同共同体形式的过程中,开创了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共同利益思想,这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个人利益和民族利益一直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但个人利益并不能持久地推动社会发展,同样,民族利益也不能持续地助力世界进步。个人只有在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中才能聚集认识自然的智慧、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在复杂的社会联系、社会关系中,必然存在着某种共同利益,这种共同利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群体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这并不影响共同利益稳定地维系着特定的社会关系、维护着个体的利益,同时,也促进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12]不可避免地,共同利益在本质上内含差异和冲突,此时,国家作为一种共同体,承担起维护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职责,“共同利益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12]如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利益矛盾日益凸显,为了化解这一矛盾,另一个共同体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倡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寻求所有民族、国家利益最大公约数为目标,以谋求人类共同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这一共同体是名副其实的共同体,依赖其每一个成员,也维护其每一个成员。
(3)在前期的MVB一致性测试中,增加对于t_source试验项点,了解网络中所有控制器通信板卡的t_source参数,尽量将该参数修改至4 μs
4.理论依据——“人类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理论。马克思基立足于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将人类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自然共同体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关系相对原始,个人以群体的形式出现,不具有主体性,完全依附于彼此、群体或者说是社会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是欠发达的共同体,是没有经济基础的共同体,个人和社会因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均无法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第二个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共同体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人类虽然获得了相对独立,但却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受到物的支配,人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异化趋势,这种共同体同样无法带领个人和社会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第三个阶段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标志的自由人联合体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阶段,因为自由人联合体这一共同体的建立,人获得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成为一种可能、乃至一种必然。同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3]那么,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也将同步展现。按照马克思的科学论断,人类社会发展必将经历上述由低到高的三个历史阶段,且只有在共同体中才有可能实现个人自由、进而实现全人类自由。目前,我们已经跨越第一个阶段,正处于第二个阶段,可见未来也必将迈入第三个阶段——自由人联合体阶段,即全人类的解放成为现实、全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现实的伟大历史节点。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恰好与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了完美统一。
(3)完善保险业服务体系建设。坚持高标准保险机构布局,保险机构应加大网点建设力度,密切关注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地方特色,将与旅游业紧密相关的土特产,如茶叶、药材、魔芋等纳入保险范围,建立特色产品的价格保险,促进产业发展,将保险资金投入到债券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为恩施州旅游休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四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闪耀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精髓的继承与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社会发展实践的载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充满时代价值和国际意义。[14]从以个人利益为先、到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再到对世界利益负责,不同的发展观念和价值理念体现了不同的使命和责任,对当今世界来说,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个体、家国、世界共同发展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到世界治理体系的重要体现,对维护各国平衡关系、加速全球化进程、构建新的世界秩序、谋划新时代的新发展、勾勒全人类利益最大化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景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参 考 文 献 ]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陈锡喜.“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道路世界意义的再审视[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2).
[3]陈鑫.“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的困境与出路[J].宁夏社会科学,2018,(5).
[4]刘擎.重构全球想象:从“天下”理想走向新世界主义[J].学术月刊,2015,(8).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习近平.习近平对世界如是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11-23.
[7]邵发军.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7,(4).
[8]伍胤鸿.习近平新时代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王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思想理论教育,2018,(1).
[12]陈翠芳,刘一恒.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利益思想及其当代其实[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吴晓明.“中国方案”开启全球治理的新文明类型[J].中国社会科学,2017,(10).
Research on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of Xi Jinping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Thought
HUANG Xue-so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 :Xi Jinping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thought is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Marxism to China’s conditions.It offers China wisdom and China programme for adjusting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crossing the bottleneck of world development,promoting the common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all mankind. Through analyzing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interpreting its inner five aspects,digging for the spiritual core,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historical necessity,the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and the time value of Xi Jinping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thought.
Keywords: Xi Jinping;human destiny community;Marxist philosophy;China wisdom
[收稿日期 ]2018-12-08
[作者简介 ]黄雪松(1989-),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
[文章编号 ]1004—5856(2019)03—0005—04
[中图分类号 ]D820;D6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4-5856.2019.03.002
责任编辑:李新红
标签:习近平论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中国智慧论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