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使得建筑物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其高度也在不断的增加,所以,高层建筑已经存在于各大城市中。通过修建高层建筑可以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但是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对高层建筑施工的高层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从而给高层建筑施工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高层建筑的出现与城市化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对住房的需求量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城市环境中土地资源有限,为了弥补之一不足,只能通过高层建筑来增加居住空间。事实上,高层建筑包括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两个部分,在我国一、二线城市以及个别经济发达地区中,高层建筑的比例较高,目前也解决人口居住问题的重要途径。结合施工建设来说,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实际的施工中存在一些难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技术要点;分析研究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内在的功能正在不断丰富,而教育、通信、医疗等资源也在不断集聚,吸引了大量非本地人口的入住,从而导致了城市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的满足人们对于居住、办公、商业活动等需求,则需要新建大量的高层建筑,以此来缓解其中的矛盾。而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的施工技术要点甚至难点,需要对高层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这样才能够确保施工的质量、安全得到控制,为各参建单位奋斗在生产一线的员工人身安全多一分保障,同时也让房屋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多一分放心与舒心,为小业主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1 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特征
1.1 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难度大
关于高层建筑的定义,各个国家间并没有制定较为统一的标准,例如:在欧洲发达国家,建筑物的高度≥24.6m时,将其定义为高层建筑;在日本,建筑物的高度≥31m,将其定义为高层建筑;而在我国,住宅建筑的高度>27m和公共建筑的高度>24m(不含建筑高度>24m的单层公共建筑),被定义为高层建筑。虽然,各个国家关于高层建筑物的定义并没有统一标准,但是高层建筑物的整体高度均>20m。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工程材料及周转材料的使用,将会涉及到大量的垂直运输机械设备作业,最主要的就是利用塔吊、施工升降机等吊装、运输设备来进行辅助施工,例如:通过塔吊对原材料、机械设备吊装转运,施工升降机对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的垂直运输等,满足现场施工生需要,从而提高施工的效率。除此之外,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大量的室外高空作业,例如:在对外墙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会在半空中开展作业。而室外高空作业又会受大风、降雨、降雪等异常天气的影响,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将会面临较多的危险因素。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这就导致施工的周期难以控制,这也无形之中加大了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
1.2 高层建筑施工的施工工序多
高层建筑施工与普通建筑施工相比,其施工的工序更多。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建造与使用过程能够处于安全的状态,在施工的前期对建筑工程及周边的地质条件的勘察、分析,包括了水文条件、土壤与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内容,比普通的建筑更加仔细、更加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大方量的土方开挖,伴随坑基开挖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基坑降水、基底排水、基坑围护、基坑防护、基坑沉降观测、边坡护坡、边坡堆载等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在对高层建筑的高层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外墙出现渗水的情况,还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防水细节(如,螺杆孔封堵、施工预留洞封堵)的施工,这样就会使得高层建筑的高层施工工序、分项增多。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在质量的自我检查基础上,同时还需要让监理单位参与工程的隐蔽验收,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同时,施工过程中还有相关的临时用水、用电布设,临边安全防护,施工电梯等临时设施的,所以,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大量的施工项目,并且施工的环节也很多,这使得高层建筑施工量大幅度的增加。
1.3 工程建筑施工的技术要求严格
由于高层建筑的使用者较多,并且建筑本身整体较高同时体积大,所以,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都会对技术的要求进行提高,确保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完成的结构安全,避免出现建筑物倒塌等严重的安全事故,例如: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基坑的深度进行要求,并且基础填置深度应当大于建筑物整体高度的9%,而基桩的深度应当大于建筑整体高度的7%,这样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符合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土壤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例如: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地基的土壤不符合施工的要求,便需要对软土层进行稳定性的处理,这样确保基坑不会出现坍塌的情况;同时,在布设支护体系的过程中,高层建筑对支护体系承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要时对基坑支护进行专项方案编制以及专家论证,降低安全风险,增加安全储备,确保基坑安全,有效避免基坑出现垮塌的情况。
2 关于高层建筑高层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与建议
2.1 关于混凝土强度的分析与建议
在对高层建筑的高层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同时企业会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分析,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混凝土的强度。首先,在进行混凝土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需要的原材料成分进行了解,例如: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水泥的型号与成分进行辨别;通常情况下,硅酸盐类水泥、铝酸盐类水泥、硫酸盐类水泥的凝固时间,将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且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也会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受到重要影响,所以,在对高层建筑高层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当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来选定符合要求的水泥,同时做好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以此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能够符合设计要求。由于混凝土强度的高低,与材料的配合比有着较大的关系,在进行混凝土拌制的过程中,砂石与水分的比例及搅拌时间,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及施工和易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现场搅拌完成后的混凝土强度进行设计、测试,并且在混凝土强度达标以后,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浇筑,从而避免混凝土出现强度不足、离析等质量问题。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混凝土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制,利用混凝土运输车水平运送混凝土至施工现场,再利用固定泵或者汽车泵垂直泵送混凝土至施工楼层的方式,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运输距离、泵送方式等对混凝土运送的塌落度、初凝时间进行控制,增加用水量、掺和缓凝剂、减水剂、泵送剂等方式,从而避免出现混凝土满足现场施工的操作工艺性要求。除此之外,为了防止混凝土的强度,还需要对捣振与搅拌的时间进行控制,从而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2 关于建筑裂缝分析与建议
部分建筑的高层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建筑物出现裂缝的问题,而出现裂缝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了湿度、材料、养护、浇筑等方面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其内部的湿度下降,从而导致其内部出现了干缩裂缝。在此种情况下,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对此种问题进行防治,例如:在混凝土表面进行适当的湿润养护,便可以对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进行调节,从而有效避免了干缩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其内部出现了裂缝,也与混凝土浇筑的时间、工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高层建筑设计中,墙柱、梁板的混凝土等级差距较大,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区域进行混凝土浇筑,若对混凝土浇筑的时间控制不到位,则很有可能因混凝土凝固时间不一致,在前后混凝土结合部位形成冷缝(此时需当做施工缝处理,不然,后期此部位存在较大渗漏风险),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还应当对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进行控制。由于高层建筑的自身较重,而在单位面积下产生的压强也较大。同时,随着高强度混凝土技术的成熟,在提倡节约环保下,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会选择高强度钢筋及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从而减少钢筋配筋率和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达到节约钢筋及混凝土用量。高强度混凝土,水泥等级更高,凝固放热更快,放热更多,浇筑完成后,为了避免其表面或内部出现裂缝,后期的养护较普通混凝土要求更严格,并且潮湿养护的时间应当≥10d,早期养护降低混凝土早期收缩,对混凝土裂缝控制起到关键作用。在混凝土达到龄期后,还应当对其强度与质量进行测试,对出现质量的部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在后期装饰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不均匀堆载等,从而有效的解决、预防建筑裂缝的问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还应当对高层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找到施工的正确方法,从而避免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各类质量事故。当然,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基坑开挖、支护体系布设、墙壁裂缝、混凝土强度等方面的问题,并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解决高层建筑施工的问题,以此给建筑的使用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朱建平.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与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19(04).
[2] 蔡东红.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分析[J]民营科技,2015(01).
[3] 王雅,超高闻.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8(45).
论文作者:朱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高层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基坑论文; 强度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