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工程中的钢筋施工技术及其优化论文_杨照晶

工民建工程中的钢筋施工技术及其优化论文_杨照晶

天津滨海新区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57

摘要:近些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工民建施工项目快速增长,对于相关的技术要求也有所提高。钢筋工程是工民建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有关钢筋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以供相关的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钢筋;技术;调直;切断;绑扎

钢筋施工是每一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保证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相关的人员应该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知道钢筋工程技术的施工是一个比较复杂和繁琐的施工技术,这就要求施工人员能够严格对待,不断的对钢筋的进场到最后的竣工验收都要进行严格的把控,以此来实现建筑工程的完整和安全性。

1钢筋加工的相关施工技术

1.1钢筋放样处理技术

原材料以及半成品进行安装之前必须先针对一些由于受潮或被雨水冲刷导致生锈现象的钢筋进行除锈处理。施工人员应按照工程图纸的规范,将钢筋合理地配置在工程各部位中,在施工中如果发现框架节点、暗柱或者连梁节点处的钢筋配置密度过高,必须要先采取放样措施,以便于施工现场能够更好地进行加工。钢筋配置单必须经过审核、批准程序才可放行,在对钢筋原料进行选择时应优先考虑9 m与12 m两种规格的材料,以此来降低耗损量。下料过程中应将不同规格的钢筋材料根据不同的长短进行混合配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避免短头钢筋的产生,最大程度降低耗损量。

1.2钢筋调直与切断处理技术

一般情况下,光圆钢筋是使用钢筋调直来进行调直处理的。例如HRB400型号的钢筋,供货厂商在对其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应确保钢筋不发生弯折与变形现象,当发生弯折与变形情况时可以通过锤直与扳直的方式将其调整成为直线状态,调直处理后的钢筋应为平直状态,且局部位置未出现任何弯曲现象。在对钢筋进行切断处理时,钢筋与切断机的刀口必须保持垂直关系,尽可能不使用短尺对长料进行测量,避免在材料测量过程中发生误差。

1.3钢筋弯曲成形技术

在对光圆钢筋进行弯曲成型处理时,一般来说较为常用的摇手扳子。例如,型号为HRB400的钢筋材料使用钢筋弯曲成型机进行弯曲成型处理。在对成型后的钢筋进行弯折处理时必须严格满足抗震规定的要求:对于HPB235型号的钢筋来说,两端的弯钩角度分别为180°和135°,弯曲直径大于2.5d;型号为HRB400且弯钩角度为90°的钢筋,其直径必须大于4d。

2钢筋连接的相关技术

2.1机械连接技术

在外观操作方面,施工人员必须对接头的外观完好情况进行逐一检查确认,确保钢筋规格与套筒规格的一致性,检查是否有完整的丝扣露在套筒外部。在现场检验与验收方面,首先应在钢筋连接作业启动前以及实施中对每一批来料钢筋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尤其是接头质量,确保接头的工艺符合以下标准:每一种规格钢筋所对应的接头试件不能低于3根,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提供抗拉强度实验报告;3根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必须超出连接钢筋实际抗拉强度的0.95倍以上。施工现场的钢筋检验根据验收批次逐一进行,对于施工条件相同、钢筋材料等级相同、钢筋材料型号规格相同、钢筋接头规格相同的材料,每500个为一个验收批次进行验收。接头的抽检合格率要求为100%,若在抽检过程中发现有一个接头为不合格状态,则应对整个批次中的所有接头进行逐一排查,对所有存在不合格现象的接头进行返修;每一个试样的取样部位必须采用相同规格的钢筋进行拼接,拼接长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即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绑扎搭接接头技术

在实施绑扎搭接接头技术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搭接长度以及接头部位满足相关的抗震要求。在受到拉力作用的区域中,HPB235钢筋绑扎接头的尾端位置可以被拉曲成为弯钩状,而HPB235钢筋绑扎接头的尾端位置不可以被拉曲成为弯钩状,对于直径不大于12 mm的受压HPB235钢筋尾端位置和轴心受压迫结构中任何直径大小的钢筋尾端位置,都可不制作成为弯钩状结构,但是搭建总长必须大于钢筋直径的35倍以上,在搭接部位使用铁丝进行固定。绑扎接头中的钢筋横向距离必须大于钢筋直径,且不能低于25 mm。

1)混凝土柱钢筋绑扎技术。

将遗留在柱筋上的混凝土杂质清理干净,参照柱边线位置来校正柱立筋的位置,对最底层的柱子进行插筋处理时先根据柱边线来固定立筋的具体位置,在随后的支撑操作时再次进行固定及校正。参照柱箍筋的型号以及数量在立筋上方进行套箍筋处理,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箍筋的开口方向顺延四角通转进行分配,竖向的钢筋直螺纹接头不允许加装在箍筋密度较高处,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中的内竖向钢筋接头根据50%的规律进行错开布置,且柱主筋的直径不能低于35d,必须大于500 mm。在对竖向钢筋的连接接头展开外观确认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取样标准进行取样,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应的实验,实验通过后使用脚手架对其进行临时规定,便于绑扎箍筋工作的进行。其中,中柱、边柱以及角柱顶端的纵向钢筋,其锚固长度必须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

2)梁与钢筋的绑扎技术。梁柱节点部位的钢筋分布密度非常高,不仅有梁柱的主钢筋以及加密箍筋,还有十分多的梁筋以纵横交错的方式分布在其中,在绑扎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关注梁柱节点部位的钢筋是否绑扎到位。

具体的绑扎工艺流程如下:绘制主梁箍筋与次梁箍筋之间的间距、分别将主梁箍筋与次梁箍筋放置其中、穿过主梁最底部的纵筋、穿过次梁最底部的纵筋并与箍筋绑扎在一起、穿过主梁最上部的纵向筋以及架立筋、对主梁中的箍筋进行绑扎固定、穿过次梁最上部的钢筋、对次梁中的箍筋进行绑扎固定、安装用于保护钢筋结构的垫片、交付验收。在绑扎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要点:对箍筋的间距进行分档设置,起步箍筋应在距离节点50 mm的区域开始安放,加密区应在距离节点100 mm的区域开始安放,非加密区应在距离节点200 mm的区域开始安放,选择框架梁与次梁的交接点,并在主梁外边线外围50 mm的位置安装第1根箍筋。在穿纵筋的过程中应注意:按照原始设计要求对纵筋进行摆放,在穿筋过程中首先应确定梁纵筋的哪一端必须先穿进去,随后将相应端沿着边支座的中间部位穿入,负筋必须确保留在两端的长度相同,当纵筋连接后,应对纵筋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并与箍筋绑扎在一起。固定过程中,应按照短向主梁、长向主梁、短向次梁、长向次梁的顺序进行一一绑扎。

3)钢筋平板的绑扎技术。一般情况下,楼板都会使用有梁平板进行建筑,平板厚度为120 mm,受力筋的型号分别为HRB4008和HRB10。在对楼板钢筋进行绑扎过程中必须确认锚固长度以及搭接长度是否满足相关规定,并检查搭接位置是否正确,此外钢筋网片不允许超过规定的高度。对钢筋摆放顺序进行确定,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在平板的下网位置应按照短向钢筋、长向钢筋的顺序进行摆放,而上网位置则应按照长向钢筋、短向钢筋的顺序来摆放。

3结语

在建筑工程的钢筋加工过程主要涉及了钢筋放样处理、钢筋调直与切断处理、钢筋弯曲成形、钢筋的代换处理几项技术,而连接施工中又包含了机械连接、绑扎搭接接头两大技术,其中绑扎搭接接头技术又由混凝土柱钢筋绑扎技术、梁与钢筋的绑扎技术、钢筋平板的绑扎技术构成。笔者通过对相关技术的阐述及分析,为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一些理论建议,希望能够有助于今后建筑工程施工研究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于建军,冯涛,徐凌凯.钢筋加工及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J].陕西建筑,2014(6):42-44.

[2]王永.关于外加工钢筋质量控制的方法———目的是预防钢筋加工中出现瘦身钢筋[J].商,2013(19):77.

[3]张士军,王良,辛振宇,等.建筑施工中钢筋连接技术研究进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6):88-89.

论文作者:杨照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7

标签:;  ;  ;  ;  ;  ;  ;  ;  

工民建工程中的钢筋施工技术及其优化论文_杨照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