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动产登记分中心,湖南 娄底 417000)
摘要:意识形态是随社会阶段的变化而变化,意识形态是能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力量;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稳步向前发展,就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来保证;当前我国更需要有科学的符合国情的先进的意识形态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抓住坚定“四个自信”这个关键点来进行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唯“四个自信”是瞻的主流意识形态;坚定和增信“四个自信”首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展示“四个自信”的深刻科学性,用发展的眼光丰富“四个自信”的内涵;要增强“四个自信”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引领作用,就要在全社会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其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意识形态;“四个自信”;马克思主义 ;指导地位
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如何理解和贯彻这一讲话,笔者反复阅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关意识形态的论述,以及历代党的主要领导关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著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思考。
一、历史证明:社会意识形态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以色列人尤瓦尔.赫拉利写了一本从动物到上帝的《人类简史》,这是本从10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积的人类发展简史。该书理清了人类发展的脉络:认知革命使得人类成为想象的共同体,形成了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农业革命产生了家和领地的概念,认知到“未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认知到文字是采用实体来存储信息的方式,人类靠着文字和共同虚构的故事迅猛发展;科技革命,人类承认了自已的无知,总结出科学研究发展的条件之一是和某些宗教或意识联手,继而可能影响甚至左右研究成果,也就是意识形态对科学有影响。
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为基础的共产主义是20世纪中最具有影响力与最被清晰界定的政治意识形态。邓小平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7页)中国共产党就是怀着对共产主义的无比信仰,推翻了旧中国,建立了新中国。毛泽东在1917年2月《致黎锦熙信》中提出:“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 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6页)由此可知,统一全国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的变革关系重大,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推动作用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二、中国的发展证明:顺应国情需要的社会意识形态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1840年邪片战争后,中国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清政府被逼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邪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各种艰难而执着的探索。例如: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这些主张和实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推动作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觉醒。毛泽东同志指出“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国进步思想界的主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当时实际的产物,是当时党的各项工作的指针。正是这一正确路线的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且为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页)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如何发展?我们的党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尝试。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始,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开辟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从而为科学地、正确地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提供了理论支撑、生命线和自信。
从我们中国的发展历程看出:社会要前进,就必须要有社会需要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推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当前中国发展急需的社会意识形态就是全社会坚定“四个自信”
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谈到意识形态工作时,指出: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四项基本原则的对立和斗争,实质是要不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斗争,但这种政治斗争大量地经常地表现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理论斗争。这些斗争主要体现:采取网络贴文、电子邮件甚至专门雇用网络写手等手段,发表丑化或抺黑共产党历史的图片、文稿,宣扬所谓西方宪政,发布子虚乌有事件,扩大突发事件,利用偶发、个体事件,矮化政府形象,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妄图让西方民主制度甚嚣尘上;各种西方学术流派积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和瓦解,展开了“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战争”。
另外,当前国家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增速的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管控,难免引起短期的经济波动,一部分人开始对未来形势长期向好信心不足;就业不充分、看病不容易、环境污染重等社会问题的存在,也使一部分人对当今社会制度持怀疑态度;反腐零容忍的不断深入,贪腐案例之多,党的肌体健全受到少数人的质疑。还有就是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主体多元化,收入分配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提供了多种选择,个人价值也呈多样化倾向,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有冲击之势。
面对这些意识形态的挑战,急需一种强大生机和活力的思想来武装头脑。习近平同志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顺应时势需要,科学性、彻底性、批判性、开放性、历史性地承担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任。而坚定“四个自信”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所在。
四、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坚定“四个自信”这个关键来进行宣传教育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重在宣传教育。
“四个自信”所涵盖的内容博大精深:深刻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体现了马克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已成为奋斗“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发展进步有了根本保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有了坚强坚实基础和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源泉。
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了“四个自信”就占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制高点,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前我们正处在伟大事业的奋斗征途中,最需要的是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达到这一目的,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坚定“四个自信”这个关键来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五、坚定和增信“四个自信”最首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中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习近平在2018年4月23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充分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作的科学预见。”
一百多年来,无论世界发生了怎么的变化,一代一代信仰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从现实着手,用发展的眼光创造性地解决了各种面临的实际问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已经实实在在地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马克思主义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通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探索、创新、发展,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影响力历久弥新,生机蓬勃。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国,不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就需要意识形态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世界观、方法论来观察和解释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各种现象,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揭示出“四个自信”的科学性、批判性、开放性、发展性,丰富“四个自信”的内涵,加强“四个自信”的可信性。
总之坚定“四个自信”最首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六、增强“四个自信”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引领作用就是要建设马克主义的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增强“四个自信”在意识形态中引领作用,实质就是要让坚定“四个自信”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让“四个自信”贯穿到哲学和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之中,体现在社会创新发展的方方面面,真正让坚定“四个自信”成为人们的思想遵循。这就要求全面建设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型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并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论文作者:李平贵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意识形态论文; 自信论文; 中国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坚定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思想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