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条件、过程及其意义论文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条件、过程及其意义论文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条件、过程及其意义

张 玲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 要: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有其自身的社会历史条件,它经历了初创、确立、准确阐述、问世四个阶段,它的创立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历史条件;创立过程;创立意义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作为最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对人类思想史和世界工人运动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对整个人类思想发展做出了两个最伟大的贡献:一是发现历史唯物主义;二是发现剩余价值学说。

一、科学历史观产生的条件

(一)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历史唯物主义产生有其自身的物质根源和阶级基础。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生产力进入高度发展的阶段,资产阶级积累了更多的财富。

生产力的巨大变化带来的是生产方式和人们交往方式的变化,“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造成生产关系矛盾的空前激化。直接标志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极强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在暴露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部矛盾的同时,人们不得不考虑资本主义的本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物质根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只根据一口井的资料就可以确定出平面上气水内外边界线的作图深度,不同人按照此方法计算会得到同样的结果,比较客观。误差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假设:一方面假设气水过渡带附近储层厚度相等,另一方面假设图3中AFE近似为直线。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的两极分化严重,无产阶级阶级队伍越来越壮大。由于经济利益的对立和贫富差距的扩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激化,主要表现为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发生的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运动更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历史唯物主义应运而生。

(二)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其一,现实关系决定思想观念。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进而将社会存在具体化为现实关系,将社会意识具体化为思想观念,通过现实关系决定思想观念的论证,阐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

十八世纪法国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却陷入到唯心主义。青年马克思批判地继承机械唯物主义,由表层走向深层。黑格尔提出了历史分析的哲学方法,他在思辨的形式中探讨了现实的经济关系,是他在世思辨的形式中探讨了“异化”和“劳动”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思想,黑格尔哲学是新唯物史观直接理论前提。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观点给予马克思以深刻的启发作用。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圣西门,看到了产业的发展阶级之间的斗争在历史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启示人们沿着产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思路,思考是导致人的理性发展的根本原因,为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理论路径。费尔巴哈关于宗教是人的本质异化的思想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异化观,提出了劳动异化的思想,开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探索历程。

因为上述优化问题试图尽量减小需要的缓冲器的数量,而许多缓冲器调整次数很少甚至没有调整.如图5所示,其中节点代表了缓冲器,连接线代表了触发器之间的逻辑连接.

二、科学历史观诞生的过程

1842年马克思出任《莱茵报》主编,在实践活动中,马克思从单纯的理论研究转入到现实社会中具体的国家问题和物质利益问题。《莱茵报》被查封后,马克思开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初创于1844年,确立于1845年,完成于1848年。

(一)萌芽阶段:批判吸收中的有益探索

其二,矛盾的辩证运动,是对立面的共存与斗争。蒲鲁东认为,任何矛盾运动都有好与坏两个方面。例如,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就有富足与贫困,这“好的”与“坏的”两个方面。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就是消灭贫困,保留富足。马克思指出,蒲鲁东将范畴片面化,孤立地分为绝对的两个方面,没有认识到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二)确立阶段:从宏观阐释到具体凝练

1845年春天马克思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最终促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从而实现了马克思在哲学领域的根本变革。《提纲》从根本上揭示了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彻底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说明了理论、人、社会、历史的本质,表明了唯物主义在人的问题、社会问题、历史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使哲学无论是社会领域还是自然领域,都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了。但是《提纲》只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而没有基本理论的阐述,因此它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提纲》只是一个宏观的阐述,真正的诞生则是一年多以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沈宝祥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主要是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搞的社会主义相比较而言的。“我们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我们改掉了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改变了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改变了封闭状态,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使中国融入了世界。改革开放是我们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概括地说,我们扬弃了社会主义的传统模式。”[19]

《德意志意识形态》使马克思的思想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也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正式诞生。

(三)《哲学的贫困》:全方位、立体性、准确的阐述

虽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哲学形成的标志,但这两部著作当时都没有公开发表。而《哲学的贫困》是公开阐述其新世界观的第一部著作。而且,较之前两部著作,《哲学的贫困》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上,可谓更为准确,更为全面。因此,《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具有极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准确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1846年夏,由马、恩共同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概括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为基本的理论,主要有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历史主体与历史规律的辩证关系及社会形态与社会结构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无源之水,它汲取了人类有益的思想成果,对过去人类思想宝库中的思想精华进行了批判和继承。

1844年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进行初步的研究,他研究了当时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著作。他受费尔巴哈的影响,提出了劳动异化的思想。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使马克思朝着劳动发展史中寻找理解全部社会发展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过程中迈开的第一步,它虽远未达到成熟,却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探索。

当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崭新的理论形态表述后,马克思、恩格斯随即致力于将新世界观传播到工人运动中。1848年起草了《共产党宣言》。

其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科学界定。马克思把生产力完全成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术语。“生产力”专指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关于生产关系,首次在规范化的层面加以使用并将它确定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心范畴。

其四,历史主客体关系的深入探讨。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阐述了历史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历史主体是指从事现实活动的人们。历史客体是指人的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包括生产力、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一定的观念。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之间,具有辩证的关系。《哲学的贫困》用历史唯物主义说明经济范畴,分析经济现象,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界定,用“生产关系”概念代替交往形式、交往关系概念,对历史的主客体进行论述等等。这表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较之先前则更为丰富和全面。

(四)问世:思想在实践中的升华

淮海集团是一个有着近80年光荣历史的老兵工企业,在硝烟中诞生,在战火中成长,前身就是黄崖洞兵工厂、西安村兵工厂和刘伯承工厂,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当年老兵工战士发扬“一切为了前线”的精神,夜以继日、奋勇争先、千方百计、不断创新搞生产,支援前线打胜仗;今天,淮海人秉承“一家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辈子,感动自己,影响他人,振兴淮海”的价值观,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前行,为保家卫国作贡献。

2018年10月30日,新派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逝世,享年94岁。大师一去,震惊整个华人界。武侠是我们的童年。从童年中走出,进入另一种人生状态,是一个民族成长的过程。但武侠精神不会消失,它会作为一种理想存在于大众心理之中。武侠小说提供的武侠因素,早已进入别的形态的文学作品中,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无形之中。

《宣言》的理论核心:历史唯物主义。它紧扣“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展开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分析。这种分析体现在:其一,分析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这种必然性,首先在于经济因素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产生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客体与历史主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三,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实质。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关系,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资本主义的国家、法律及其意识形态,既是这种经济基础的产物,又是巩固和维护这种经济结构的工具。《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三、科学历史观的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历史观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历史观的面貌,它的创立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一批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是罪恶的根源、工人的贫困,企图通过组织合作社的办法或劝说资本家放弃剥削的办法来实现社会主义。由于他们不懂得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无产阶级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没有理论支撑和阶级基础最后走向空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主义将失去其存在的根据,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将代替生产资科的私有制,共产主义将在全人类实现。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辩证唯物主义产生的标志。如果唯物主义没有进入社会历史的领域,那么就不是彻底的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当历史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第一次使人类历史得到了科学的说明,历史唯心主义破产,唯物主义获得了最完备的形式。

在我看来,当代诗歌写作者众多,却遗憾地呈现出两大明显的病灶:其一是把无聊、庸俗的性描写,瞎猫死老鼠,什么都当做诗;其二是将诗歌当成一种谁也看不懂的行为艺术,只要文字分了行,就叫做诗歌,甚至叫做“先锋诗歌”。但王钻清却能透过这些浮躁的表象,看清诗歌堕落的本质,在诗歌写作中,尤其注重诗意的提炼,敬惜笔下的文字。如:

第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各门

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指南,并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四,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无产阶级提供了行动的指南。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既看到了它的过去,又预见了它的未来,特别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无产阶级明确了自已的前途,增强了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成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巴黎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

[ 注 释 ]

①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卷,第232页

协同工作模式能充分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使得工程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审核,从而提高工作的总体质量;通过高效的沟通和对接,还可促进高质量优化意见的产生。

[ 参 考 文 献 ]

[1]李卓群.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几个问题的研究[J].学理论,2012.7.

[2]张奎良.历史唯物主义探秘[J].求是学刊,2012.5.

[3]武茂昌.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光芒的五份书信[J].前线,2014.1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人民出版社,2014.

中图分类号: B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29-0242-03

作者简介: 张玲(1989- ),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

标签:;  ;  ;  ;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条件、过程及其意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