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曹浜[1](2021)在《从千人大课间操看魏书生的养成教育思想内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理念先行(一)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习惯。"魏书生这一点与叶圣陶先生对于教育的观念是一致的。他认为:习惯从行为中来,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其实一个人的培养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习惯,才会有高雅的内涵和崇尚高雅的品质。
黄娅菲[2](2020)在《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笔者作为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不易,也看到到了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各种问题和难处。针对于此,笔者在大量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调查研究的三个维度即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班级管理的内部影响因素和班级管理的外部环境,并基于这三个维度对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研究过程中,笔者以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领导层为调查研究的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三种研究方法进行调研,搜集到了许多一手的数据和素材。笔者针对搜集到的问卷数据、访谈素材以及实地观察搜集到的素材进行了深入的统计与分析,总结了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总体特点: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在班级目标的应用、班级制度的制定、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的民主管理以及班级管理的沟通等方面做得比较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班主任压力大,有职业倦怠感、班级干部建设不足、学生管理问题突出、家长不支持班级管理工作等等。笔者根据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现状的总体特点,分析了促成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做得比较好的地方的原因,也分析了造成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和建议,要振兴乡村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农村小学高年级班主任教师也要端正心态、不断提升自我、用更多的爱和耐心来关心农村学生、实行有效的家校沟通。
赵贞琦[3](2020)在《魏书生育人教育理念及对通化市朝鲜族中学汉语文教学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魏书生作为上世纪我国着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他的民主教育思想形成于改革开放进行的初期阶段,他的育人教育理念也备受语文专家和一线教师好评。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上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各行各业焕发生机,个体的能量和思想亟需变更,我国的语文教育也从关注共同发展到承认个性发展。在这场大变革中,魏书生在语文教育领域获得重大成就,他的教育理念,不仅帮助教师培养了民主教学观念,保护了学生们的自我意识,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的自我在教师的引导下健康成长。当前的语文教学处于大语文背景之中,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从过往的专精人才,转为如今能够运用各方面知识,将其融汇贯通的人才,这对学校的要求是具体的,对一线语文教师的考验也是巨大的。新的课改,旨在减少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降低教师在教学中独当一面的教学频率,而是努力让学生的自我意识可以在学习中健康成长,在语文教学中自在成长。面对国家和时代需要的“家校社一体”的教育体系,我们可以参考魏书生在上世纪所做的课改经历。朝鲜族中学的教学有三种教学模式,分别是纯朝鲜语教学、纯汉语文教学以及朝鲜与教学与汉语文教学并行。通化市朝鲜族中学选用了第三类教学模式,即朝鲜语教学与汉语文教学同时进行,这种模式符合通化市朝鲜族中学所在地区的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双语文化背景,但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不作为、学生家长落后的教学观念和学生偶尔的不稳定情绪,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扰,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麻烦。本文希望通过对魏书生育人理念的研究和对魏书生经历的探究,找到可以帮助通化市朝鲜族中学优化汉语文教学的启示性内容。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提出的问题做了背景介绍,对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的方法做了基本阐述。第二部分介绍了魏书生的育人教育理念,其中包括魏书生的生本论、德育论、民主教学论。第三部分是从不同角度对魏书生育人教育理念的价值进行阐述,包括“超语文观”、对教师产生的影响、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和对语文课堂管理方法产生的影响。第四部分是魏书生育人理念对通化市朝鲜族中学汉语文教学的启示,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描述了魏书生育人理念能对通化市朝鲜族中学带来的启示,针对通化市朝鲜族中学提出有建设性意义的理论,分析了多种方法实现的可能性,旨在优化通化市朝鲜族中学的教学成果。
刘聪[4](2020)在《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及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文中认为李镇西是改革开放中国第一批大学生,无论是其成长的年代还是教育背景,都对其后期形成的民主教育思想提供了宏观条件。民主教育思想是李镇西老师在吸收了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朱永新等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的精华,加之多年的基层教育实践,通过总结经验不断充实和发展起来的教育思想。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体现出自由精神、平等精神、宽容精神、创造精神的基本特征。本文以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为理论依据进行初中语文教学针对性研究,主要原因在于李镇西老师是一名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其民主教育思想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丰富起来的。一方面,教学实践为其语文民主教育思想提供了思想来源,另一方面,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从形成到发展都对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的成熟与进步有着巨大作用。李镇西老师提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给予学生们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倡导师生关系要平等融洽,并且老师要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下自由思考,师生之间充分沟通,在平等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符合为社会输送民主公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的新时代使命,体现出巨大的现实价值,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的思想来源、基本特征、社会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拟通过挖掘其中的精华,为初中语文教学做出启发式引导。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界定概念;第二部分简述李镇西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发展轨迹;第三部分阐明李镇西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价值分析以及在李镇西的现实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第四部分李镇西教育思想对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对语文教师教学方法方面的启示,对语文教师组织教学方面的启示及对语文教师学生素养方面的启示。其中在第三部分中笔者通过观看李镇西老师的教学实录,以文字形式将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力图用最直观的方式将教学情景再现,同时也为下文启示分析做出铺垫作用,使其借鉴价值更加清晰明了。
吴秀华[5](2020)在《城乡结合部初中班级管理研究 ——以柳州市L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乡结合部学校因其特殊的教育环境和复杂的生源,给教育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如何处理这些难题,是每一个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而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最基本部分,如何科学高效地管理班级,是解决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问题的首要之选。城乡结合部初中的班级管理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复杂性。其中,学生家庭背景呈现复杂多样化,家长主要是:本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本区偏远农村村民,以及少量市民。家长普遍是初中以下学历文化水平,教育意识和教育素养都比较匮乏。留守儿童、离异儿童、单亲儿童家庭也比较多。在此家庭背景下导致很多家长不重视子女教育或者没有时间监管子女,造成很多学生存在家庭教育与家庭关爱缺失的现象,生源整体素质偏低,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差,给班主任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基于此,笔者选择了柳州市城乡结合部L中学班级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首先以文献研究法梳理总结了专家学者对班级管理理论、班级管理实践、城乡结合部学校和学生的研究,然后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别从班级管理理念、班级管理内容、班级管理方式、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个人能力提升、家长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六个维度来调查研究城乡结合部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以此发现班级管理存在的六个突出问题:班主任管理工作缺乏理论指导、班级制度建设不健全、班级管理方式传统随意、班主任工作缺乏激情、任课教师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不够、班级管理缺乏家长的协助。并从班主任缺乏理论学习的契机和动力、班主任不重视班级制度建设、班级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班主任工作缺乏动力、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双向互动不够、家长班级管理工作配合不到位,这六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以下建议:班主任加强理论学习、落实班级制度建设、实施科学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激励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激发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张敏[6](2020)在《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利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中学阶段,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情况非常普遍,并且由于语文学科的地位使然,无论是高中还是初中,这一情况还将长期存在。语文班主任是一个双重角色,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重视教育教学效果,班主任更是需要兼顾学校、科任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皆非常重要,绝不能厚此薄彼。然而,在教育教学一线,现状却令人担忧:大多语文教师不愿、不敢、不乐于兼做班主任,“被班主任”现象成为常态。实际上,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相较于其他学科有独特的优势,虽然其中不乏弊端,但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并加以利用,将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笔者有四年的一线语文班主任工作经历,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众多一线语文班主任的具体案例、实际调查,以及研读优秀语文班主任教育专着、教育随笔,深入分析、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现状、利弊以及具体措施,是对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探索,希望能促进语文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本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叙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以及概括了本篇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现状和对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分析了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的可行性。第三部分,论述了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独特优势,主要从实际教育教学的案例入手,分析语文教师角色对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角色对语文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第四部分,同样以教育叙事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梳理了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不足,两者角色容易发挥过度从而影响师生长足发展。第五部分,在认清优势与不足的情况下,试着将二者有机结合,探讨一线语文班主任在具体的工作中如何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最后得出结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相互之间的有利影响,克服恐惧,敢于并乐于兼做班主任。这不仅能引起一线语文班主任的重视,还可以给兼做班主任的其他学科教师提供宝贵经验,有利于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发展。
林丽旋[7](2019)在《孔子乐学思想及其当代实践 ——以魏书生语文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乐学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孔子的乐学思想是“乐而学”与“学而乐”的统一,注重学习者的积极态度,人格培养追求与道合一,成为君子。孔子的乐学思想对现代社会重拾“乐学”的精神具有启发作用,对改变现今的厌学现象也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代对孔子乐学思想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也缺乏将乐学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的系统方法。幸运的是,当代特级教师魏书生的语文教育思想,与孔子的乐学思想联系紧密。魏书生将孔子的乐学思想运用到自身的语文教学当中,并取得卓越的成效。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一直得到很多的关注,但将其教育思想与孔子的乐学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研究还很欠缺。因此,研究魏书生的语文教育与孔子的乐学思想之间的联系,对当代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将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是当前所面临的新课题。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梳理了20年来研究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文献,并结合其语文教学实际,对魏书生教育思想中与孔子乐学思想相关联的部分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通过此研究,探索乐学思想运用到当代语文教学实践的方法,为当代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实现真正的快乐教育提供经验借鉴。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与孔子乐学思想的联系,既体现在魏书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也体现在魏书生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当中。在教学理念上,魏书生提出“享受学习”的观点,并将这个观点融入了语文教学当中,教给学生许多具体可行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魏书生采用“情感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快乐的情绪状态对教学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魏书生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和全方位语文学科能力的培养。在情感和价值观上,魏书生提倡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生活态度,使乐学成为可能。魏书生受孔子乐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方法并努力实践,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同时,魏书生也受孔子高尚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的影响,造就了他积极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研究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与孔子乐学思想的联系,有益于更好地将孔子的乐学思想运用到当代语文教学中去,实现优秀教育思想与语文教学实际的结合与发展。
杨辰[8](2019)在《浅析魏书生班级管理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魏书生是我国非常成功的教育家,他用先进的教育想法,教育理论提供了创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魏书生班级管理策略研究,为广大班主任提供宝贵的经验。
夏冬杰[9](2018)在《教师学习动力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和教育的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与能力,实现自我更新和专业发展。因此,学习理应成为教师自觉的生活方式,教师理应成为自觉的学习者。然而,工作强度高、时间长、压力大以及心理上的倦怠是当下教师的生存常态,而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已经成为了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大瓶颈。要让教师自觉主动地学习,关键是要解决教师学习的动力问题。教师学习动力问题既是确保教师有效学习、提升教师教育与培训质量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教师学习研究领域亟待攻关的理论问题。但从已有研究来看,教师学习动力因素尚未系统梳理,教师学习背后的动力机制尚未揭示,一些深层的原理性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本研究采用了案例研究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视角和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教师学习动力的内涵、特征、来源、结构”“教师学习的动力因素”“教师学习动力生成与变化的内在机制”三个问题进行了立体式、全景式的探讨,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教师学习动力是由教师个人、组织、社会交互构建的;教师学习动力是因多种力量的叠加博弈而动态变化的;教师学习动力个性多于共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共存。本论文正文部分由绪论、第一至六章、结论与展望等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和研究设计,包括选题的背景、核心概念、已有研究述评、研究设计和研究意义。第一、二章介绍了作为本研究理论基础的动机理论和交往理论,阐述了关于教师学习动力机制研究的基本认识,即教师学习动力是“人”的学习动力、教师学习动力是源自教学关系动力、教师学习动力是专业实践活动动力。第三至五章从教师个体、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教师学习的动力因素。个体层面包括:理想与信念、需要与意识、观念与认识、兴趣与责任、决心与毅力等;组织层面包括:学校文化、管理制度和人际交往等;社会层面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第六章在第三至五章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教师学习动力生成与变化的内在机制,包括教师学习动力的内生机制、教师学习动力的外驱机制、教师学习动力的浸润机制以及教师学习动力的博弈机制。结论与展望部分概括了三个结论,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沈芳芳[10](2017)在《重审魏书生的民主管理思想——基于保罗·弗莱雷的批判视角》文中研究表明魏书生民主管理思想主要是通过采取树立"两多两少"的工作观,寻找班级管理"小助手",制定"闲话能手"的选举制度等"民主治教"的措施以及建立由计划执行、监督检查和总结反馈三个系统组成的"科学治教"的保障机制实施的。以保罗·弗莱雷批判理论的视角对魏书生民主管理思想进行剖析,进而发现其本质是教师通过相互监督和思想控制对学生实施"家长式"管理的一种手段。
二、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从千人大课间操看魏书生的养成教育思想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念先行 |
二、共同前行 |
三、慎思笃行 |
(2)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1.2.3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农村小学高年级的国内外研究 |
1.3.2 关于班级管理的国内外研究 |
1.3.3 文献综述小结 |
1.4 研究的相关理论依据 |
1.4.1 魏书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
1.4.2 勒温的团体动力理论 |
1.4.3 陶行知的爱的教育理论 |
1.4.4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1.5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5.1 农村小学 |
1.5.2 高年级 |
1.5.3 班级管理 |
1.6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
1.6.1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6.2 研究的创新点 |
1.7 研究方法 |
1.7.1 问卷调查法 |
1.7.2 访谈法 |
1.7.3 实地观察法 |
1.8 研究方案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维度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对象 |
2.4 研究方法与研究维度的对应 |
2.5 研究工具 |
2.5.1 问卷 |
2.5.2 访谈 |
2.5.3 实地观察 |
2.6 数据的收集 |
2.6.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6.2 访谈素材的收集 |
2.6.3 实地观察素材的收集 |
2.7 研究步骤 |
第三章 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 各维度数据的统计结果 |
3.1.1 问卷各维度数据的统计结果 |
3.1.2 访谈素材的各维度统计结果 |
3.1.3 实地观察素材的各维度统计结果 |
3.2 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特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1 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的总体特点 |
3.2.2 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的特色 |
3.2.3 促成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特色的原因 |
3.2.4 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5 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对策与建议 |
4.1 减轻教师减负,克服职业倦怠 |
4.2 调整工作心态,提升管理能力 |
4.3 加强班干培训,改善管理方法 |
4.4 关爱困境学生,促进健康成长 |
4.5 营造温馨集体,增强学生归属感 |
4.6 改善沟通方法,提升沟通有效性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论文情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情况 |
附录1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3 家长调查问卷 |
附录4 访谈提纲 |
(3)魏书生育人教育理念及对通化市朝鲜族中学汉语文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方法 |
1.5 主要概念界定 |
第二章 魏书生育人教育理念 |
2.1 以学生为本 |
2.1.1 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三观 |
2.1.2 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树 |
2.1.3 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体悟生活 |
2.2 以德育为基 |
2.2.1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确立远大志向 |
2.2.2 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
2.3 以尊重为要 |
2.3.1 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 |
2.3.2 在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 |
2.4 以平等为梯 |
2.4.1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
2.4.2 在语文教学中与学生平视 |
第三章 魏书生育人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 |
3.1 “超语文”意义 |
3.1.1 超越语文知识 |
3.1.2 超越语文教师 |
3.2 影响现代语文教师观教学观 |
3.2.1 引导语文教师不断提升教师素养 |
3.2.2 促进现代语文教师改变教学观 |
3.3 改变语文课堂管理方法 |
3.3.1 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民主化 |
3.3.2 推进语文课堂氛围轻松化 |
第四章 魏书生育人教育理念对通化市朝鲜族中学汉语文教学的启示 |
4.1 通化市朝鲜族中学汉语文教学现状 |
4.1.1 通化市朝鲜族中学的学校概况 |
4.1.2 通化市朝鲜族中学的学生情况 |
4.1.3 通化市朝鲜族中学的汉语文教学现状 |
4.2 对通化市朝鲜族中学汉语文教学的启示 |
4.2.1 设置合理教学内容 |
4.2.2 人文语文熏陶学生 |
4.2.3 得当处理双语关系 |
4.2.4 使用适宜教学方法 |
4.3 对通化市朝鲜族中学汉语文教师的启示 |
4.3.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4.3.2 增进教师个人修养 |
4.4 对朝鲜族初中学生的启示 |
4.4.1 开展双语预习 |
4.4.2 制定具体计划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及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主要概念界定 |
第二章 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的形成 |
2.1 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形成背景 |
2.1.1 宏观方面 |
2.1.2 微观方面 |
2.2 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发展过程 |
2.2.1 萌芽期 |
2.2.2 形成期 |
2.2.3 发展期 |
2.2.4 成熟期 |
第三章 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概述 |
3.1 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基本特征 |
3.1.1 自由精神 |
3.1.2 平等精神 |
3.1.3 宽容精神 |
3.1.4 创造精神 |
3.2 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的价值体现 |
3.2.1 “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
3.2.2 追求对学生的终身教育 |
3.2.3 为社会输送合格公民 |
3.3 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 |
3.3.1 阅读教学的实践 |
3.3.2 写作教学的实践 |
3.3.3 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 |
第四章 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
4.1 对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启示 |
4.1.1 把握好“放松”与“放纵”的尺度 |
4.1.2 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
4.1.3 把握好“尊重”与“引导”的尺度 |
4.2 对初中语文教师组织教学的启示 |
4.2.1 注重教学生活化建设,兼顾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
4.2.2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兼顾学生需求的满足 |
4.2.3 注重学生教育权利平等化,兼顾课堂管理自主化 |
4.3 对初中语文教师学生素养培养的启示 |
4.3.1 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
4.3.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4.3.3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思想 |
4.4 对初中语文教师教师观上的启示 |
4.4.1 保有童真 |
4.4.2 保持尊重 |
4.4.3 保持进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谢辞 |
(5)城乡结合部初中班级管理研究 ——以柳州市L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四) 本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 |
(五) 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 |
(六)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二、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
(一) 柳州市区及农村学校的访谈结果与分析 |
(二) L中学的班级管理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三、城乡结合部L中学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班级管理工作缺乏理论指导 |
(二)班级制度建设不建全 |
(三) 班级管理方式传统随意 |
(四) 班主任工作缺乏激情 |
(五) 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不够 |
(六) 班级管理缺乏家长的协助 |
四、城乡结合部L中学初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班主任缺乏理论学习的契机和动力 |
(二) 班主任不重视班级制度建设 |
(三) 班级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 |
(四) 班主任工作缺乏动力 |
(五)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双向互动不够 |
(六) 家长班级管理工作配合不到位 |
五、提高城乡结合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
(一) 班主任加强理论学习 |
(二) 落实班级制度建设 |
(三) 实施科学班级管理模式 |
(四) 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
(五) 激励任课教师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 |
(六) 激发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利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情况 |
2.国内研究情况 |
(三)论文研究方法 |
二、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可行性研究 |
(一)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现状 |
1.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现状调查 |
2.调查结果的原因分析 |
(二)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对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 |
1.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对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调查 |
2.调查结果的原因分析 |
(三)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的可行性 |
1.语文教育的特点与班主任工作的目标接近 |
2.二者对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一致 |
三、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优势 |
(一)语文教师角色对班主任工作的促进作用 |
1.挖掘语文教材,熏陶学生思想 |
2.坚持语文写作,建立班级沟通平台 |
3.借助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建设独特班级文化 |
4.利用课内外阅读,开展班级心理建设 |
5.依托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与人格魅力,引领学生成长 |
(二)班主任角色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
1.借助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
2.借助班级活动,拓展语文教学天地 |
3.借助主题班会,增强学生的语文“向师性” |
四、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不足 |
(一)语文教师与班主任角色发挥过度 |
1.变语文课为“德育课”“班会课” |
2.变活动课为“复习课”“过关课” |
(二)定位混乱影响师生长足发展 |
1.工作量大影响教师自身专业提高 |
2.学生“恨屋及乌”不利成长 |
五、发挥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优势克服不利因素 |
(一)保持良好心态,用人格魅力享受教育幸福 |
(二)树立民主观念,进行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 |
(三)准确定位语文班主任角色,有条不紊避免自乱阵脚 |
(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五)坚持写教育随笔,定期反思与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孔子乐学思想及其当代实践 ——以魏书生语文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由 |
1.2 文献综述 |
1.3 概念分析 |
1.4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孔子的乐学思想及其践行 |
2.1 孔子乐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
2.2 孔子对乐学的身体力行 |
2.3 孔子对乐学的言传身教 |
第三章 孔子对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影响 |
3.1 孔子对魏书生学习观念的影响 |
3.2 孔子对魏书生教育观念的影响 |
第四章 魏书生教育理念与孔子乐学思想的联系 |
4.1 魏书生的“享受学习”观对“乐学”理念的吸纳 |
4.2 魏书生的“苦乐观”对“乐学”情感的借鉴 |
第五章 魏书生教学实践与孔子乐学思想的结合 |
5.1 魏书生的“学贵笃行”培养法对“乐学”能力的发挥 |
5.2 魏书生的“情感高效”教学法对“乐学”方法的借鉴 |
第六章 魏书生语文教学对孔子乐学思想的拓展 |
6.1 以启发诱导为主的“兴趣培养法” |
6.2 以因材施教为主的“六步教学法” |
6.3 以循序渐进为原则的“语文知识树”和“四遍八步”读书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浅析魏书生班级管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班级管理概述 |
(一) 班级含义 |
(二) 班级管理含义 |
二、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 |
(一) 班级文化要素 |
(二) 班级文化运行机制 |
(三) 班级文化建设历程 |
三、魏书生班级管理对我们的启示 |
(一) 民主管理班级体 |
1. 班主任要有公仆之心;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3.发展学生的人性;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作用;5.决策过程注重商量、对话和集体表决 |
(二) 科学管理班集体 |
1. 建立计划系统 |
2. 建立检查监督系统 |
3. 建立反馈系统 |
四、结论 |
(9)教师学习动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社会转型与发展赋予教师终身学习的专业职责 |
(二)教育改革对教师高期望与教师研修实效的反差 |
(三)教师学习形态正逐渐从外在驱动转向内在自觉 |
(四)激发教师学习动力是当前教师教育的关键问题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教师学习 |
(二)学习动力 |
(三)动力机制 |
三、已有研究述评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评论与启示 |
四、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对象 |
五、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基本认识 |
一、理论基础 |
(一)动机理论 |
(二)交往理论 |
二、基本认识 |
(一)教师学习动力是“人”的学习动力 |
(二)教师学习动力是源自教学关系动力 |
(三)教师学习动力是专业实践活动动力 |
第二章 教师学习动力机制的理论界说 |
一、教师学习动力的内涵与特征 |
(一)教师学习动力的内涵 |
(二)教师学习动力的特征 |
二、教师学习动力的来源与结构 |
(一)教师学习动力的来源 |
(二)教师学习动力的结构 |
三、教师学习动力机制的理论阐释 |
(一)教师学习动力机制的内涵 |
(二)教师学习动力机制的层次 |
(三)教师学习动力机制的类型 |
第三章 教师学习的自我动力 |
一、理想与信念:教师学习的精神动力 |
(一)崇高理想引领“疯狂学习” |
(二)人生追求和信念激发勤奋钻研 |
二、需要与意识:教师学习的主体动力 |
(一)自我发展需要引发教师学习动力 |
(二)“教”的需要触发教师学习动力 |
(三)工作需要催生教师学习动力 |
(四)规划意识引领教师学习动力 |
(五)反思意识助推教师学习动力 |
三、观念与认识:教师学习的认知动力 |
(一)教学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动力 |
(二)机械的生活消磨了自我学习和提升的动力 |
(三)理论素养的欠缺不得不逼着去学习 |
四、兴趣与责任:教师学习的情感动力 |
(一)“我就是喜欢数学,喜欢数学教育” |
(二)复杂的情感体验对专业学习动力的影响 |
(三)“只要有责任感就能教好书,责任感比热爱更重要” |
五、决心与毅力:教师学习的意志动力 |
(一)“确定了一个目标以后,为它尽了全部的努力” |
(二)“凡是跟实验有关的事情,不管多困难,我都乐意去做” |
第四章 教师学习的组织动力 |
一、学校场域中教师学习的文化动力 |
(一)学校良好文化支撑教师学习的动力 |
(二)学校应试文化消磨教师学习的动力 |
二、学校系统中教师学习的制度动力 |
(一)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学历进修的动力 |
(二)职称荣誉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
三、学校场景中教师学习的交往动力 |
(一)同伴互助产生教师学习动力 |
(二)专家引领产生教师学习动力 |
(三)师生交往形成教师学习动力 |
第五章 教师学习的社会动力 |
一、教师学习的社会政治动力 |
(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及其影响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师思想改造运动及其影响 |
(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赋予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
(四)新中国成立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
二、教师学习的社会经济动力 |
(一)经济发展、教育发展与教师学习动力 |
(二)经济体制、教育体制与教师学习动力 |
三、教师学习的社会文化动力 |
(一)中西文化视域中的教师学习动力 |
(二)地域文化视域中的教师学习动力 |
(三)城乡文化视域中的教师学习动力 |
第六章 教师学习动力的生成与变化机制 |
一、教师学习动力的内生机制 |
(一)教师学习内生动因的动力转化机制 |
(二)教师学习内生动因的交互作用机制 |
二、教师学习动力的外驱机制 |
(一)教师学习的制度驱动机制 |
(二)教师学习的交往驱动机制 |
三、教师学习动力的浸润机制 |
(一)基于高度内化的自在自发动力机制 |
(二)基于深层认同的自觉自为动力机制 |
(三)基于理性判断的社会适应动力机制 |
四、教师学习动力的博弈机制 |
(一)教师学习自我动力与组织动力的博弈 |
(二)教师学习自我动力与社会动力的博弈 |
(三)教师学习组织动力与社会动力的博弈 |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一)教师学习动力是由教师个人、组织、社会交互构建的 |
(二)教师学习动力是因多种力量的叠加博弈而动态变化的 |
(三)教师学习动力个性多于共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共存 |
二、研究展望 |
(一)充分理解教师学习动力的交互整合形态 |
(二)充分挖掘教师学习动力变化的共性规律 |
(三)充分剖析教师学习动力缺乏的深层机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重审魏书生的民主管理思想——基于保罗·弗莱雷的批判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主治教”的措施 |
(一) 树立“两多两少”的工作观 |
(二) 寻找班级管理的“小助手” |
(三) 制定“闲话能手”的选举制度 |
二、“科学治教”的保障机制 |
(一) 计划执行系统 |
(二) 监督检查系统 |
(三) 总结反馈系统 |
三、结语 |
四、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千人大课间操看魏书生的养成教育思想内涵[J]. 曹浜. 格言(校园版), 2021(15)
- [2]T市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调查研究[D]. 黄娅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8)
- [3]魏书生育人教育理念及对通化市朝鲜族中学汉语文教学的启示[D]. 赵贞琦. 延边大学, 2020(05)
- [4]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及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D]. 刘聪. 延边大学, 2020(05)
- [5]城乡结合部初中班级管理研究 ——以柳州市L中学为例[D]. 吴秀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6]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利弊研究[D]. 张敏. 西南大学, 2020(01)
- [7]孔子乐学思想及其当代实践 ——以魏书生语文教学为例[D]. 林丽旋. 广州大学, 2019(01)
- [8]浅析魏书生班级管理策略[J]. 杨辰. 散文百家, 2019(02)
- [9]教师学习动力机制研究[D]. 夏冬杰.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10]重审魏书生的民主管理思想——基于保罗·弗莱雷的批判视角[J]. 沈芳芳.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6)